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慈禧太后為何如此痛恨同治帝?慈禧太后為何如此痛恨自己的兒子呢?

小編認為,晚清的慈禧太后是一個令人痛恨的母親。孩子都是母親十月懷胎的親生骨肉,只要母親都會愛著自己的孩子。可是,慈禧太后沒有儘夠母親的責任,“慈母多敗兒”,可謂是令人痛恨的母親。

在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公曆1875年1月12日),清朝的第十位皇帝,也就是同治帝,在故宮紫禁城養心殿駕崩,享年僅十九歲。同治皇帝的死因,清朝官方說是患了天花病造成的。民間廣為流傳的說法,就是同治帝經常偷偷出宮,光顧煙花柳巷雲雨之情,結果患了花柳病死的。

但無論何種說法,同治皇帝的死亡,作為同治皇帝的母親——慈禧太后也是難辭其咎的。需要指出的是,慈禧太后雖然是權力慾望很強的女人,一直都是為了權力都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一直都是心狠手辣。但是無論如何,慈禧太后都不至於把親生兒子給殺死。不過,也就是慈禧太后為了權力,對同治皇帝教育都是放縱自流,從來不用心培養同治為合格的大清皇位的接班人。

俗話說“養不教父之過”,慈禧太后作為一個母親,對同治皇帝的死是承擔直接責任的。因為憑藉慈禧太后的能力、文化與見識,是完全可以承擔教育好孩子責任。而且,同治皇帝作為咸豐皇帝皇位的繼承人,教育好同治皇帝,也是關係到大清王朝未來的系統工程。但是,慈禧太后卻沒做好,也是不合格的母親。

一 同治皇帝,乃慈禧太后的親生兒子

由於同治皇帝與慈禧太后這一對母子關係都是不和睦。所以,很多人也懷疑同治皇帝是否是慈禧太后親生的孩子。實際上,持懷疑觀點的人都是捕風捉影。慈禧太后在咸豐六年(1856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生下了載淳(同治)。

在沒生下同治之前,慈禧連一個妃位都不是。可是,在生下皇子同治之後,慈禧才能母以子貴被晉封為懿妃。可以看到,當時慈禧在宮中地位低微,是沒有覆手翻雲的能力,人脈資源更是稀薄,更不可能抱養其他妃子的孩子為自己兒子。由此看來,同治絕對是慈禧太后的親生兒子。

二 慈禧對同治的溺愛,也是一個失去丈夫女人的孤獨

俗話說“慈母多敗兒”,慈禧太后家庭教育的失敗,就在於對同治皇帝過於溺愛。咸豐皇帝在臨死之前做了兩件事。第一件事就是立六歲的皇長子載淳為皇太子,第二件事就是委派顧命八大臣輔助小皇帝輔政。小皇帝載淳,也就是後懿貴妃那拉氏(蘭貴人)的親生子,也就是咸豐帝唯一兒子,自然就是皇位繼承人。

在咸豐帝死之後,懿貴妃年僅二十六歲,還處在青春年少之中,卻又要開始漫長的守寡生活。由於與東太后慈安太后一起輔助六歲的同治帝管理大清這個龐大的帝國,因此懿貴妃也成了後來的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可以說與大清建國初的孝莊皇太后一樣,孤兒寡母守天下。對於當時二十六歲的慈禧太后來說,不僅要守大清王朝的江山,更要守一份孤獨與寂寞。所以,同治小皇帝也是她一個母親的生命全部希望。

由於慈禧太后這個年輕寡婦對獨子的過於溺愛,這也使她成為一個不合格的母親。咸豐帝由於死得太早,年幼的同治皇子也失去了父愛,是非常可憐的。為了彌補同治皇帝失去的父愛,慈禧太后對於同治從幼年到青年的成長,也採取了過於溺愛、縱容與聽之任之的態度。

所以,同治小皇帝在幼年時候,也不像康熙幼年時候就刻苦學習與胸懷大志。同治在小的時候,就結交了許多不三不四的人,如宮中的小太監等。在這些小太監佞臣的唆使與誘惑下,不務正業、不走正道,整日嬉笑遊玩,耽溺男寵。

同治皇帝也厭煩了宮中枯燥單調的生活,在幾個小太監的陪伴下,經常微服私訪,從皇宮偷偷跑到民間小巷。如在南城琉璃廠、八大胡同等一些茶園酒肆、青樓妓院,以及一些煙柳花巷中吃喝玩樂與淫樂,就這樣漸漸走上了自我墮落的路子。

同治皇帝經常在煙柳花巷吃喝玩樂,第二天早晨又在太監幫助下偷偷溜回到皇宮。有時候,同治皇帝在召見軍機大臣時候,也處在醉酒的狀態中,言語語無倫次。如此好玩不務正業遊手好閒的頑童,自然也很難承擔管理國家的重任。

同治皇帝在煙柳花巷微服私訪的時候,為了躲避朝廷的大臣。於是在小太監帶領下,都躲開那些高階與講究的著名妓院,都去那些“路邊小店”或者衚衕深處的下等私娼妓館。

同治皇帝在童年時候,也是不愛讀書的。根據同治皇帝的帝師翁同龢記載,同治皇帝屬於那一種今天不愛學習的學生,表現不盡人意。

如在《翁同龢日記》記載了同治皇帝上課的表現,

“同治五年正月初九,皇帝微倦,略有戲。正月二十八日,精神不聚。二月二十五日,日多戲言。”

可以看到同治皇帝,對學習是一種心不在焉、倦怠、注意力不集中。然而到同治十六歲的時候“讀折不成句”。看來,讀奏摺都不能讀成句子,證明同治皇帝文才不行,也不能具備一個治理國家好皇帝的能力。

雖然同治的死官方說是清朝皇帝經常遭遇的天花,但他遊手好閒風流的作風也是有史料記載的。同治皇帝的死,自然也是慈禧太后溺愛的結果,從這裡可以證明慈禧太后不是一個合格的母親。由於慈禧太后不像孝莊皇太后,把同治培養為合格的皇位接班人,沒有為大清培養傑出的帝王,這也是她作為母親的敗筆,也是非常令人痛恨的!

三 慈禧與同治皇帝關係不和睦

史料都記載,慈禧與同治皇帝這一對母子倆的關係並不和睦,兩人是經常有矛盾的。一個與親生兒子關係都處理不好的母親,證明也不是好母親。

慈禧太后與同治皇帝的不和睦與矛盾,一個體現在同治皇帝處死了慈禧的心腹太監——安德海。

安德海由於有慈禧撐腰,為人處世都是飛揚跋扈,對同治皇帝也是不恭敬。這使得同治皇帝非常厭惡他,然後把安德海看做明朝的奸臣魏忠賢。然後藉著讓安德海置辦龍袍出京為理由,命令山東巡撫丁寶楨緝拿。之後,同治皇帝就在恭親王與慈安太后的支援下,命令丁寶楨處死了安德海。

慈禧太后與同治皇帝的不和睦,一個重要體現在選後方面,與同治的婆媳矛盾處理也是衝突。同治皇帝在十七歲成婚時候,在選皇后事情上與慈禧發生激烈的衝突。慈禧太后比較中意的,就是刑部員外郎鳳秀之女富察氏。但是,慈安太后中意,就是翰林侍講崇綺的女兒阿魯特氏。同治皇帝喜歡與深愛的,就是阿魯特氏。

在經過一番矛盾爭奪之後,結果同治還是能夠選擇自己喜歡的阿魯特氏為皇后,慈禧喜歡的富察氏就被冊封為慧妃。由於同治違背了母親慈禧的意見,這也使慈禧與阿魯特氏一直都是婆媳關係不和睦。同治成婚之後,慈禧一直討厭皇后阿魯特氏,經常找各種理由辱罵阿魯特氏。由於這一種婆媳關係不和睦,也是同治一個死因、

根據史料記載,一次皇后阿魯特氏去看望病重的同治,慈禧對她進行訓斥,臭罵阿魯特氏由於沒有照顧同治,導致同治病情加重,沒有履行好應有的責任。阿魯特氏對慈禧的指責也不是非常氣憤,然後再同治皇帝面前激烈爭吵。阿魯特氏一氣之下也說道:

“不管怎麼說,我也是從大清門抬進來的。”

這句話也是把慈禧徹底激怒了,認為阿魯特氏是特意諷刺她,於是惱羞成怒就打了阿魯特氏一巴掌。然後又抓住皇后的頭髮毆打,並且叫內廷準備棍杖。病重的同治看到了母親與皇后的爭吵,以及母親的生氣,又急又怕,一下昏厥過去了。在氣急之下病情也加重,發生了“痘內陷”的病變。這也使同治原本病情有所穩定,又急速惡化,這也是加速同治死亡的一個原因。

在同治死去沒多久,皇后阿魯特氏也死去了,可謂是為夫殉情,可歌可泣!

四 慈禧是愛著同治

慈禧與同治的母子關係不是很和睦,與媳婦的關係也不是很融洽。但是,同治患病時候,慈禧對兒子病情也是非常關心。在宮廷請的御醫都沒有獲得好的醫療效果情況下,慈禧也派人耗費心血去民間請名醫為同治治病。而且,醫生開的每一份藥方,慈禧都是親自過目,也非常關注同治服藥之後的效果。可以看到,這是一個母親深愛著自己的兒子。

同治皇帝死去之後,慈禧就面臨著青年喪夫、中年喪子的孤獨境遇。由於慈禧太后沒有把同治與之後的光緒培養為合格的皇位繼承人,這也使大清走向了沒落,這也反映慈禧太后家庭教育與做母親的失敗,也的確算是令人痛恨的母親!所以,從慈禧太后經歷來看,我們也要警惕“慈母多敗兒”。作為母親,不應該太過於溺愛與放縱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