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劉緣山:轉經筒在藏傳佛教的信徒中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藝術捕捉

劉緣 山中穿行 布面油畫 180×200cm 2019年

這幅油畫作於2019 年11月,距作者青海下鄉寫生約5個月。尺寸為 180cm×200cm, 畫布材質為中粗紋雨露麻。總體創作思路是借用超現實主義手法,以具象物象不合常理的並置,生成新的語境。

把轉經筒嵌入泥土中是我在草圖構思之初就有的想法,這麼組織畫面並不是出於對佛教的不敬。事實上,轉經筒在藏傳佛教的信徒中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包含了經輪轉動的方向、 參拜時人行走的朝向等許多講究。在我個人看來, 佛教是一個包容的宗教, 它的最終目的就是幫助包括人類在內的一切生靈解脫輪迴,超越生死。彼岸的解脫是最終的目的,教義、修行等一切形式與內容都只是手段。因此, 作為佛教尤其是藏傳佛教外在表徵的轉經筒被半置於 泥土之中就是對這層含義的視覺重構。

素描草圖

在素描草稿中,側臥在浮空土地上的耗牛位於畫面左上角。在電腦配色式樣中, 出於平衡重量的考慮,它被移到了右上角。此時,紅衣女孩右手所指的地方已經沒有了內容,因此我在配色式樣中加入了經幡。在正式創作時,經過指導老師的點撥,我在畫面左上角房屋的前部以平塗的三角形純色塊代替了原本具象的山體, 使女孩手指的方向有了更神秘的內容,形成畫面內語言的自洽。

電腦配色式樣

出於引導視線的需要,我在山路護牆的斜坡面處加了一處透明的黑色塊。在指導老師的建議下,我將浮空地遠處的地平線改為直線,形成圖案的分割,並在畫面的右下角處使用純色群青填充投影。在素描草圖以及電腦配色式樣中,傍山走道與浮空地之間的空間原本使從山體俯瞰地面的空隙。在正式創作過程中我經歷了思路的轉變。既然把浮空土地放在山道旁,把轉經筒嵌入泥土中已經打破了常規的邏輯,那為什麼還要過於遵循物理規律呢?為何浮地之下一定是現實的空間呢 ?因此在正式創作中這片區域被填充為平整的淺灰色。這樣一來,畫面從塑造程度上形成簡-繁 -簡-繁的節奏,其重量被集中在左上角至右下角的斜對角線上, 取得了更佳的平衡。由此可見,過於充溢的具象描繪顯然會削弱畫面的張力,具象與抽象的結合對比可以提供解決之道。

初始素材

時隔兩年回看這張畫,我發現許多不足,例如畫面中右邊,穿綠衣服,手拿轉經筒的人物人體結構有誤,右腿被過度拉長了。儘管這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了誇張的效果,但在這張畫面的語境中,是基本功不紮實的體現。

最後,感謝本科期間我的老師秦秀傑,沒有他的指導,這張畫不可能呈現出最終的得體面貌。在此一併感謝我的同學與舍友田皓中,他提供的參考資料為這幅畫的視覺細節的呈現提供了極大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