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紅樓夢中薛寶琴為何要與賈母爭寵?薛寶琴為何要與賈母爭奪小三呢?

薛寶琴是薛寶釵的堂妹,直到第四十九回才粉墨登場,可謂姍姍來遲。在很多讀者眼中,她是個極其出彩的角色。

因為她的到來引起一陣轟動效應。林黛玉和她一見如故,趕著她叫“妹妹”;寶玉大發感嘆:“老天,老天,你有多少精華靈秀,生出這些人上之人來!”

薛寶釵則一反大度的人設,首次毫不掩飾自己的妒意:“你也不知是哪裡來的福氣!我就不信我那些兒不如你。”

這都不算啥。賈母一見她就喜歡的不得了,又是給衣服,又是和自己同住。最最要命的是,竟然打算給寶玉做媒,要撮合她和寶玉。

金玉良緣和木石前盟爭了那麼久,賈母一直不置可否,半路上掉下來個薛寶琴,竟然一見傾心。彷彿一切爭執都可以迎刃而解,原來只差個薛寶琴而已。

總之,這些情節無限推高了薛寶琴。以至於後世很多讀者把她列為紅樓第一美人,黛玉寶釵與之相比都稍遜風騷。

不僅是美,而且不像黛玉寶釵性格各執一端,寶琴儼然是完美無瑕的,可愛度大殺四方。

網上關於薛寶琴的解讀,都是盛讚有加,說她如冰天雪地裡一支盛開的紅梅,光彩奪目,豔壓群芳。至於沒入選十二釵,更是令大家扼腕頓足,就差去錘曹雪芹了。

所有這些認識都是真的嗎,正確嗎?

紅樓夢早期曾用名《風月寶鑑》。風月寶鑑就是一面寶鏡啊,你正面看是鮮妍嫵媚的美人,反面卻是嚇人的骷髏。但是跛足道人特別囑咐過:一定要看反面,正面反而不能看。

紅樓夢裡有太多正反難辨的情節。因為他不交代因果,也不剖白人物心理,只擷取些時光片段給你看。

很多片段是特定條件加持下形成的,你不探究那些條件就當真,能正確嗎?這道理就像孔子誤以為顏回偷食,最後不得不感嘆:眼見不為實!

賈母相中寶琴做孫媳,這是個極度迷惑人的情節,也是認定寶琴角色份量的樞紐。

書上好似真有這麼回事似的:

這還不算,鳳姐也連連扼腕說:“老祖宗別管,我心裡看準了他們兩個是一對。如今已許了人,說也無益。“

除此之外,紫鵑情試寶玉也說了這樁事,傳聞老太太要定下琴姑娘。

賈母、薛姨媽、鳳姐、紫鵑,四個人好似都是證人,這還不充分?

呵呵,這便是曹雪芹的狡黠!大動干戈的表演,讓你深信不疑,實際上只是一堆泡沫,小小一指頭就戳破了。

這個小指頭在哪兒?就是賈母逼著王夫人認寶琴為乾女兒!

要知道這樁認親,可是非常正式的!五十三回薛寶琴參加了賈府的祭祖。也就是說,她絕對不可能再跟賈府任何男性聯姻了。

這個文化背景,書中特意提示過。薛姨媽要認黛玉為乾女兒,寶釵趕緊阻止,調笑了一番。大意是如果認了乾親,薛蟠就沒法娶黛玉了。

你看,若不是曹雪芹寫了黛玉這段故事,怎麼給現代讀者解析明白呢?

請注意,賈母是

這個詞什麼意思呢?你以為寶琴太優秀了,令賈母愛瘋了。錯!正確的解讀是,賈母吸取了薛家假造金玉良緣的教訓,這次再不會給薛家機會了。

辦法就是先下手為強,不管王夫人樂意不樂意,逼著她認乾親。這樣寶琴就跟賈姓男人徹底拜拜!

實際上寶琴本就是王夫人的親戚,僅僅出於親近和喜歡的話,認乾親絕絕對對是多此一舉。

作為資深貴族,賈母做事沒那麼莽撞衝動。都說人心隔肚皮,即便真要認親,也要相處觀察一段時間。哪裡會剛見面,客廳還沒走出去就認親?!

但有一種情況卻不用觀察,那就是另有所圖,指東打西。

既然賈母並非真心相中寶琴,為什麼對她那麼好呢?要說清楚這個問題,話題扯得可就長了。

首先你需要弄明白金玉良緣和木石前盟的相爭過程。

賈母接黛玉來賈府時,就已經計劃好讓黛玉做孫媳婦的。可是薛寶釵選秀失敗後,賈府就飄蕩起金玉良緣的謠言。

這時候已經形成利益衝突,若是心胸狹隘之人,必然針鋒相對,誓死鬥爭。

但賈母不是個普通的老婦人,而是貴族裡的精品!她的福壽雙全,源於她性格里有極強的包容性。

儘管她明明擁有最高家長權,明明政治地位、經濟實力都秒殺一眾後輩,但她卻並不濫用權威,更不會去壓迫誰。即便在極度矛盾的狀態裡,在王薛抱團,公然對抗她的情況下,她仍然給足大家面子。

她秉承的是家和萬事興的原則。不激化矛盾,在衝突面前只做適當的點撥,令對方知難而退即可。

賈母早期對薛家相當友好,真心以客待之。金玉良緣剛上市時,黛玉很反感,但賈母不急不躁,反而在人前更多的誇寶釵,甚至給她辦生日宴。

這就是高階貴族做派:你侵犯了我的領地,我不喜歡你,但我不想令雙方難堪。我會更客氣,但客氣夾著很多反常規的東西。只要你不傻,就應該知道怎麼辦。

可是薛家的臉皮遠遠超出賈母所料。莫說那些社交中的暗示,即便提親當場被拒後,寶釵依然沒事人似的滿府逛,繼續拉幫結派。只要自己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

寶釵的步步緊逼,給寶玉帶來莫大的困擾和壓力,給黛玉帶來不安和憂鬱,這些賈母都看在眼裡。雙方經過多次磋磨拉鋸之後,賈母便難以保持當初的態度了。

到了本書40回前後,賈母和寶玉同時有明顯變化。寶玉公開罵評寶釵國賊祿蠹;賈母借遊園公開貶損寶釵、將軍薛姨媽。面對賈母的差評和提問,寶釵全程不發一言,也沒一個殷勤動作,彷彿人間蒸發一般。

這與當初八面玲瓏、巧舌討好的寶釵,已經判若兩人。這個時候雙方的敵對其實已擺在明面上。詳見《搞笑版貴妃省親:劉姥姥進大觀園,深度展現豪門眾生實相 》。

從後來上演的掰謊記,以及社交飯局上獨將寶釵擠出頭桌等情節,可知賈母對薛寶釵的厭惡、輕視、批判,越發不加掩飾。

總之就是越來越不給面子!

但賈母並不想為這些兒女瑣事,與薛家鬧成仇敵。畢竟她是王夫人的親戚,這些家族間千絲萬縷的聯絡,破壞一個環節就生出很多障礙,自損三千。

又不想給寶釵面子,又不想跟薛家徹底敵對,那該怎麼辦呢?這時候就需要打太極拳了。

寶琴的到來,恰好給賈母這個機會。她年齡小,尚有天真爛漫的一面,跟寶釵顯然不同類。

寶琴有美貌,有文化,有率真,這些本來就是賈母的最愛。既然如此,借她做筏子最合適。而寶琴也是個乖覺的,自然會更加討好賈母。如此這般,就好上加好。

這樣做的高明之處有幾點:

賈母的心頭肉是寶玉和黛玉,路人皆知。賈府內部人愛咋想咋想,無所謂,但讓親戚們說偏心就不太好了。

所以賈母前期會在表面上給寶釵一些優待,甚至會說我家的四個女孩都不如她,把黛玉也包括進去。

但此時非彼時,後來一味打壓寶釵,必然令王夫人極度不滿。王薛兩家不會承認寶釵的素質太差,反而會把矛盾成因賴在賈母身上。

如今高抬寶琴,愛得不要不要的,捧得比黛玉高多了,請問你們還怎麼賴人家偏心呢?

寶琴和賈府本是八杆子打不著的親戚,拐著彎兒來借宿的。賈母忽然對她興趣萬丈,這絕對令大家都一臉懵。

之前府裡金玉良緣吵得那麼響,這會兒還有勁吵嗎?下人們都在議論黛釵之爭,這會兒還議論什麼?

薛家拼死拼活的想往賈府塞女兒,塞不進來。來了個打醬油的,卻輕鬆獲得VIP資格,這算啥事?那曾經費盡心力的人,又是個啥滋味?

這就成功的將矛盾焦點轉移了。原本薛家以為敵人是黛玉,如今看卻是自己堂妹。正是因此,寶釵破天荒地打破了人設,對著寶琴發酸。

不要以為寶釵那話是玩笑,其實她從來不開玩笑。以其極端虛偽的性格而言,如果嘴上都說出來了,內心更要嚴重一萬倍。

父母若愛子,必為之做長遠計。對於古代女子而言,早早定一門好婚姻,是唯一有價值的真愛。

之前卓語解析過,得到愛最多的是湘雲。是滴,就是被讀者們誤解成最可憐的、被虐待的那位。

當大家都處於適婚年齡時,唯有她早早訂婚,而且還是個“才貌仙郎”。這並不是從天而降的好命,完全是史家給予的好嗎!詳見《

卓語也解析過賈府三春,她們各有掣肘,都在逼仄的空間裡,硬生生被打造出悲劇命運。至於黛玉,賈母早一百年為她準備好了,不給她提親,是因為有內定物件。

而寶釵就悲劇了。她年齡最大,寶琴來到時黛玉馬上就16歲,寶釵比她大三歲。19歲卻連個物件都沒影。

可就是這樣,她還在等。薛家從未給她找過物件,朋友圈似乎心知肚明,也沒人給她提親。

賈母這次故作熱情,卻是給寶琴提親。人家年齡那麼小都有婆家了,仍然有人替她操心終身大事。相比之下,寶釵活的是個啥?!

也許有人奇怪,為什麼其他人的悲劇是可憐,而她是被打臉呢?因為其他女孩都是真正意義的閨閣女孩,被動地接受他人的安排,自己不能做主。

唯有薛寶釵不同,書中的很多細節展示,她是薛家的大當家。

大到店鋪生意、籠絡夥計、彈壓嫂子,小到一包雪花糖、一顆人參,沒有她不插手的。歷來都是秒殺拍板,連商量下都不需要,更不必說什麼請示了。

後世讀者盛讚寶釵百事通。殊不知在那個時代,她所通專案多屬於閨閣女孩的禁忌。用今天的眼光看,做個女漢子還蠻爽的,但在那個時代,曹雪芹的本意是巨大的諷刺!

讀者見她拿錢拿物,送這個幫那個的,就說薛家富得流油,史家窮困潦倒。哎,真是跳進黃河都洗不清,連寶玉都沒有使錢的自由,寶釵這樣是反常規的好嗎!

而高鶚續書裡寫薛姨媽答應婚事,她滿心委屈的嫁給寶玉,實在是愚弱到極致的洗白。

賈母既然防著薛家姑娘打寶玉的主意,那給寶琴說媒是真的嗎?

半真半假。因為她打算撮合的物件根本不是賈寶玉。

此前已逼著王夫人認乾親了,就不可能再有賈寶玉什麼事。那為什麼薛姨媽有個心理活動:

做媒的故事發生在五十七回。而五十六回用半回的篇幅,寫了江南甄家有個跟賈寶玉一模一樣的孫子。

五十七回開頭寫賈寶玉拜訪甄家母女,“王夫人又吩咐預備上等的席面,定名班大戲,請過甄夫人母女。” 兩家來往應酬十分熱鬧。

也就是說,此刻背景是甄家進京了。甄賈兩家多年未見,互相打聽、瞭解對方的新生代。所以當賈母再問寶琴生日時,薛姨媽便想到了甄寶玉。

其實連薛姨媽也知道,賈家男性早被免單了,只有甄寶玉有可能性。

你要想看懂紅樓夢,一定要先懂孫子兵法。曹雪芹就是這麼愛逗人!你以為是賈寶玉,可實際上薛姨媽、賈母、鳳姐幾個人談的都是甄寶玉。

薛姨媽沒想錯啊,就是寶玉!呵呵,錯的是你讀者,誰讓你不結合前後文去看呢?

甄寶玉不是自家孩子,不由賈母做主。所以這做媒是象徵性的,沒有必成的把握。意思是:我很關心你家女兒,我打算從中牽線,幫你介紹個富貴公子。

按書上寫的,這個時候的甄家各方面還更勝賈家一籌,怎麼會娶商戶女呢?而且寶琴進賈府也很久了,賈母絕對有渠道瞭解到她已訂婚。可見這一出就是故意表演而已。

即便是表演,即便假意介紹,都不介紹給寶釵。這招也是絕了,不帶這麼羞辱人的吧!

薛寶琴因何進京呢?為了出嫁。

49回薛蝌和薛寶琴兄妹來到賈府。“因當年父親在京時,已將胞妹薛寶琴許配都中梅翰林之子為妻,正欲進京聘嫁,聞得王仁進京,他也隨後帶了妹子趕來。”

千里迢迢追著夫家去發嫁,是正常的結婚程式嗎?況且這與王仁又有什麼瓜葛呢?

到了57回寶釵對邢岫煙說:

古人的孝道,講究父母年高不遠行。薛母不僅年高還有病,兒女卻跑光光,不孝到了極點,連點基本人情都沒有了。

到了78回,寶琴進京差不多有三年了,梅家還被把她娶走。但人間處處有驚喜:

無意間露出天機,梅翰林!原來梅翰林就在京城裡啊,還跟寶玉有社交。但對寄居賈家的寶琴,卻不聞不問。

把前後所有情節串起來,你們看明白了嗎?

【梅家又閤家在任上】這一聽就是託詞,偌大的家族怎會沒一個人?若是把她當未婚妻,就算不在本地,也要想辦法安排照應她。

【如今不先定了他妹妹的事】說明薛寶琴的婚事並沒敲定,梅家可能有悔婚之意。

所以薛家顧不得顏面,只能採取主動,送妹上京。跟著王仁,是為了投親靠友,藉助親戚的臉面和勢力來保成這樁婚事。

正因為這樣,寶釵對準弟媳邢岫煙說了實話:

78回出現的梅翰林,是作者用無聲的語言告訴讀者:寶琴的婚事吹了。不惜拋家棄母的薛寶琴,苦等了三年,依舊被甩。這便是殘酷的事實!

而後來薛蟠果然就在賈府娶親。讀者們不知道的是,寶釵早就自打自臉過。她很清楚賈家將如何瞧不起薛家,但無所謂,反正這裡有王夫人撐腰。

瞧得起瞧不起,那不是關鍵,關鍵是是否影響現實利益。即便探春當面攆人,又能怎樣?不損害我薛家一毛錢啊!

薛寶琴出現在書中的真正價值是:

紅樓夢中藏著很多暗線,薛家的敗落就是其中一條。

表面看薛家有房有產,寶釵送禮請客出手大方,跟個豪門似的。可是一個豪門怎能長期寄居別人家?

薛家住進賈家竟然住了十年之久。賈家調換梨香園不走;抄檢大觀園不走;薛蟠都娶親了,還不走!尬出天際了。

小說前半部分裡,薛家的情況還可以遮掩,40回之後越來越遮不住。

47回薛蟠被柳湘蓮暴揍,可是打了就白打了,並沒把柳湘蓮怎麼樣。這是當日呆霸王的作風嗎?薛家果真那麼息事寧人,那麼講道理,能養出呆霸王嗎?

至於薛蝌家,比薛蟠家更差。邢岫煙的經濟窘迫,是為側面印證薛蝌家,兩家能聯姻,就證明差距不大。經濟條件相當,可是古人擇偶的第一準則!

不要被邢夫人那句“薛家大富”的話騙了,因為她本就是個無智無腦的人。實際上薛蝌家跟邢岫煙的貧寒不相上下。

薛寶琴的富貴麗人樣,全是面子工程,不知費了多少心思。而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影射薛寶釵。

寶琴之所以被拒婚,並非她本人不夠優秀,而是門楣太差。

這裡要介紹下翰林。翰林院是個機構,從庶吉士(七品)到掌院學士(從二品)都可以稱為翰林。但做到高階學士的,必有其他官銜,梅翰林應該是個低階翰林。

大部分翰林都比較清貧,街上若見到官服打補丁的,人們都猜那是個翰林。

當年薛家大富時,也是王子騰軍權鼎盛時,梅家很可能基於多種利益的考慮與之訂婚。但此時一切都變了,梅家看不上薛家的商戶門楣,悔婚在情理之中。

梅家不過是一介清貧之士,尚且不要薛家的姑娘。堂堂國公府邸賈家,怎麼可能接受薛寶釵?

所以這道理再明白不過了——若不是王夫人的詭計,不是她給薛家保證,薛家腦袋被驢踢了,也不能打寶玉的主意啊。

可笑的是,竟然有那麼多人認假為真。釵粉有那麼多,寶琴粉也很多。

寶琴儘管沒有寶釵那般心機,但從追著出嫁來看,依舊是商人的唯利是圖。真情、自尊自愛、高貴自持,這些東西永遠很陌生。

越是沒有道德禮儀,越是要標榜。世人都將寶釵視為道德楷模、封建禮儀的代言人,這種張冠李戴,讓人莫可名狀。

只要看看寶琴尷尬的婚姻之路,還不清楚嗎?從頭到尾哪有一點合於道德?而寶釵怎麼說的呢,【如今不先定了他妹妹的事,是斷不敢先娶親的】,這又算哪門子道德禮儀?

明明一家人都是極品奇葩,斯文掃地,卻成了道德代言人。

有讀者對我批判封建道德不滿意,可問題是,誰讓你們找這樣的代言人呢?她既然佔了這個位置,就證明道德體系太低能了!

寶琴是個既可憐又可悲的角色。可憐在受家庭門楣的牽累,無處可嫁。可悲在她不自覺地繼承了商戶的靈魂,雖然嚮往文化和高貴,但自己始終不夠格。

寶釵比寶琴更進一步,她不甘心,不承認現實和自己的不足。以低門楣、低素質,虛假包裝就要翻江倒海,逆風翻盤。

從本質上說,她和襲人屬於一類,都是安陵容、素錦那類的。所以她們不是可憐,而是可惡了。

曹雪芹煞費苦心描寫個豔壓群芳的薛寶琴,不是為了多個美人,更不是要給寶玉娶親,而是造個臺階,為了讓讀者更容易地看懂薛寶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