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唐朝節度使權力之大,統管的軍隊有多少以至於直接威脅到皇權

唐朝本是封建王朝中最強盛的王朝之一,卻在盛世巔峰時一下子墜落到了谷底,這一治一亂,使得我們認定了唐朝的特殊性。

唐朝的錦繡大氣令我們印象深刻,這個無比繁盛的朝代中,以其開明的政治和清廉的朝延風氣,塑造了一個萬國來朝的盛世王者之風。

卻沒想到,正是在開元盛世之時,卻爆發了“安史之亂”,之後唐朝陷入了八年的戰亂之中,最終走向了藩鎮割據的亂世。

對於唐朝中晚期的混亂,史學家認為是因為藩鎮割據的局面沒有被徹底解決而造成的。那麼這一切都緣於一個官員職位,那就是“節度使”,這一官職使得唐朝走向了衰落,甚至是滅亡。

那麼節度使究竟是何種職位呢?這一職位本來是唐玄宗用來防範外族侵擾的地方官員。節度使是一種設在邊遠少數民族,用來抵禦的軍事制度的官職。

他可以隨意調動軍隊,而且有著財權和政治管理權。正是因為這樣強大的權力,才使得皇權受到了威脅。

一、設立節度使的初衷是什麼?

1、疆域廣博,效率第一

唐朝的國土有1200萬平方公里之多,如此廣博的疆域,國境線之長,如果出現了侵擾再派兵去,那麼整個軍事消耗過多,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浪費。所以節度使的設立是一個高效解決邊境安危的好辦法。既省人力又省物力。

2、邊境不安,為了安定,設立高效的組織勢在必行

中原王朝的富庶一直被那些遊牧民族所覬覦,唐朝也不例外,雖然唐朝國力昌盛,但是那些契丹人一直在猛烈的攻擊唐朝的邊境。邊境不安,自然影響皇權穩定,為了保持國家安定,才設定了有兵權的節度使。

3、軍事制度靈活

唐朝早期在向外擴張的時期,唐朝的府兵制,使得軍隊戰時為兵,閒時為農,所以靈活之下,既保證了軍資的充盈,又可以隨時擴張戰爭。

但是這就造成了軍隊只適合進行邊境外擴,而不適合進行地方叛亂。而且節度使掌握了幾乎十萬兵力,所以為唐朝中晚期埋下了禍根。

二、如何形成的藩鎮割據

1、府兵制使得節度使的權力越來越大

唐朝初期擴張時,府兵制的兵將根本就不夠用來戰爭的,所以不得不開始臨時徵兵。盛唐時,則邊境穩定,所以臨時招兵不多,反而是職業軍人越來越多。所以最終精兵都到了藩鎮,使得節度使的力量大大增加。

2、節度使的財、兵、政治權都在手中

節度使的權力過大,不僅有兵權,還有財政和政治管理權,這樣過於大的權力,培養了節度使的野心。

他們在發展過程中,逐漸拉攏中央朝權內的一些官員,慢慢的就形成了自己的小陣營,藩鎮割據就此形成。

3、節度使與中央政權的關係越來越緊張

第一個被皇室圍剿的節度使,就是因為勢力過大,被皇權發現,並擔心威脅到自身的政權。

由此開始,節度使與皇權的矛盾越來越大。而節度使的野心也促使他們根本不顧及皇權的政令,自成體系,關上門來做土皇帝。

三、藩鎮割據的局面形成將是一種必然

1、權利之下,野心膨脹

可掌握的事情越來越多,那麼野心就越來越大,這是一種必然。節度使既然擁有了這麼多權力,那麼必然會對皇權產生蔑視態度。

而且權力使得他們更容易獲得利益,所以在與皇權爭奪利益時,藩鎮割據的形成就成為一種必然。

2、朝廷越來越腐敗

節度使以生命保護邊境,而此時的皇權卻在肆意的搜刮民財,朝堂之上的腐敗,使得這些邊境之上計程車兵也心有怨言。

於是這些長年征戰的軍隊也就起了獨立之心,那麼藩鎮割據又有了“義士”的名義,所以也將成為一種必然。

唐朝的衰落,就是因為根本無法徹底根除的藩鎮割據的原因。尤其是唐朝晚期,中央政權的統治力度越來越小,對於藩鎮的獨立只能默許。

那麼這個由唐朝統治者一手支援起來的軍事制度,由創立之初,就已經決定了他未來的發展走勢。

節度使的設定雖說是解決了軍事效率問題,包括調兵的靈活度和養兵的物資等等,但是他的弊端也由此顯現。節度使擁有兵權,也有財權和政治管理權,這儼然就是一個小的諸候國。

當擁有權力大,且利益也十分明顯之時,藩鎮與中央政權的矛盾就體現出來。但是由於中央政權的無力,且藩鎮的眾多,最終已經無法遏制事態的發展,只好看著自己的政權逐漸衰落。

參考文獻:

《資治通鑑》

《中國通史》

《舊唐書》

《新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