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清初四川省會定在閬中,為何二十年後變為成都

2020年5月29日,《2020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評定四川成都為第一。《2019全國縣域旅遊研究報告》則顯示四川閬中躋身旅遊強縣百強。成都和閬中,雖然同在四川,但一個是省會,一個是古鎮,人們很難把它們聯想到一起。可實際上在清初,閬中曾是清政府在四川的臨時省會,這一當就是二十年。直到1665年,四川省會又遷到了成都。

為何清初閬中會成為四川的臨時省會?閬中為何又只當了二十年的臨時省會?

歷史背景

要想探究原因,首先我們要先明確清初這個特殊的歷史背景。清初,王朝更替,成都,遭受了張獻忠、吳三桂、清軍等的輪番蹂躪,經濟基礎破壞,人口減少,野獸縱橫,氣象凋敝。《華陽縣誌》載“成都城中絕人跡者十五六年,惟見草木充塞,麋鹿縱橫,凡是廛閭巷官民居址皆不可復識”。

此時,成都是各方勢力虎視眈眈的軍事重地。清政府還沒有立足腳跟,自然沒有餘力和能力去迅速奪取成都鞏固政治,而只能退而求之另覓新都。

清軍也到過不少地方,為何清政府偏偏挑中閬中作為臨時省會呢?歸納起來大概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閬中相對利於管理

順治三年,彼時張獻忠大西未滅,豪格領清軍至漢中,川北明將“進忠來奔,乞為嚮導”。而後“獻忠既誅,賊黨可望、能奇、文秀、定國等潰入川南(《明史》)”。

可見,閬中曾經是投清將領劉進忠轄區。劉進忠在閬中有一定的威望和治理經驗,所以相對其他地方來說清軍管理起來更加方便,成為清軍在四川的據點也不奇怪。

(二)閬中利於防守

許多前人認為閬中是“巴蜀要衝”,究其原因,是因為閬中有著利於防守的地形。《中國國家地理》曾這樣評價閬中:“千水成垣,天造地設”。形象地概括了閬中被山水包裹的特點。

閬中西、南方向是嘉陵江,東面為河,四面是連綿不斷的山脈,十分利於防守,清軍機動性較強。

(三)閬中受損相對較少

相比大西、南明兩個政權主要活動和統治的川南、川中地區來說,川北的閬中受損較少。

如《成都府志·序》載:“(成都府)百十秦、晉、楚、豫中,土著僅一二人焉。”

而據《移民史》,順治七年,閬中人口“業已百無二三”。

雖然閬中和其他地方一樣都處於一種不安定的狀態,但閬中剩餘人口比率略高,受戰爭破壞程度略少於大部分地區,這也奠定了清政府立足建設的基礎。

清政府讓四川巡撫等重要官員駐守閬中,把閬中道臺衙門升級為省會衙門,把閬中作為臨時省會建設,就是看中閬中的相對安定。

清政府在平定四川后,沒有讓閬中成為省會,反而是在1665年繼續讓成都當省會,這又是為什麼呢?

(一)自然條件

1。地形條件

成都西高東低,腹心在岷江等沖積而成的成都平原,土地較完整、平坦。

閬中內多丘陵、低山,地形破碎。

如果一個地方土地完整、平坦,就具備了建立大規模城市的良好基礎。而一個土地破碎的地方,則需要統治者花費更多的精力去平整土地,才能建設和擴張城市區域。

從這一點上看,成都十分有優勢。

而且地形還會影響耕地面積。理論上,相似的氣候條件下,土地越平整的地方可以種出更多的糧食,這就給城市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

成都由於平坦的土地和優越的水土成為“天府之國”,可見其條件之好。而閬中發展農業條件顯然遜色於成都。

2。地理位置

如果開啟四川地圖,我們可以看到成都位於四川省的心臟位置,而閬中則位於東偏北方位。

位於四川中央的成都,是四川交通的中樞,也是四川盆地的中心城市。如果其作為省會,可以方便統籌全省的資源,知曉四川各地的事務。

而閬中位置沒有成都那麼端正,也不像重慶那樣是四川盆地通向外界的必要出口,作為省會輻射能力不夠強。

(二)交通條件

可對比成都和閬中的水陸交通狀況。

成都有錦江繞城而過,自李冰修都江堰後,成都水運逐漸發展,促進了城市繁榮。

陸路方面,成都——金牛道是重要的陸路官道,起於成都,終於秦嶺南,中途有漢唐陰平道、大安軍——天水軍道等向四周延伸。

總體而言,成都是水陸運皆有發展,且輻射能力強。

閬中方面,可舉嘉陵道為例。

嘉陵道是川內一條重要的南北水路通道,以重慶為起點,途經閬中,通向漢中方向。

閬中在交通上就靠著嘉陵江得到發展。如《墊江志》載:“委官部送凡嘉、眉、瀘、敘之米……又自合溯西漢水至利、閬州,謂之轉般。”

可水運也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容易淤積,需要時常維護,否則容易造成行船危險。

《宋代蜀文輯存》“嘉陵江水之險,以灘名者殆百。米舟相衍,遇石而碎與淚人者,皆蜀人之脂也。”

閬中陸路交通遠沒有水運發達,有時還用到在懸崖上開鑿的棧道,運輸能力不強。

總體而言,在交通上,閬中相當依賴嘉陵江。但閬中不是嘉陵道的起點,輻射能力有限,所以成都交通優勢更為明顯。

(三)歷史文化因素

《華陽國志?蜀志》載“開明王自夢廓移,乃徙治成都”,成都因此成為古蜀國新都。

爾後,成都很長時間都是整個四川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而閬中長期為川北歷代郡、州等治所,是川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把省會定在成都,有利於清政府在四川進行精神文化建設。

綜上來看,把省會定在成都比定在閬中更能滿足四川發展的需要,清政府在平定四川全境後把省會遷到成都也就不奇怪了。

文:夏禎

參考資料:《華陽縣誌》《明史》《成都府志》《移民史》《南宋交通史》《墊江志》《宋代蜀文輯存》《華陽國志》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