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杜甫投奔朝廷被抓,卻因官職小沒有被囚,尷尬寫下最經典代表作

公元755年唐肅宗繼位之後,杜甫聞訊一個人投奔朝廷。其實我們可以想象當時杜甫的心境,畢竟他一輩子都渴望匡復大唐,渴望扶大廈於將傾。尤其在當時安史之亂的背景之下,杜甫期待個人,或許能獲得更多的機會。

但是令人尷尬的是,杜甫走了沒多遠,就被扣押的長安城。當時人們對於杜甫並不覺得是個多大的威脅,因為他的官職實在是太小,就是一個在基層機構看管武器庫的,哪有多大的權勢?他雖然被扣押,但是沒有被囚禁,所以只能在長安城內漫無目的的遊蕩。

但就是這麼一遊,他就寫出了一首精美絕倫的唐詩: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這就是唐代的杜甫《春望》,通篇都是在寫他看到了什麼,“春望”到了什麼。他看到了什麼?乃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他看到了什麼?“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記憶當中的長安城是何等的繁華,何等的鳥語花香,何等的遊人如織,尤其是在這個春天踏青的季節。但現在呈現的杜甫眼前的是什麼呢?

到處都是國破,到處都是草木生。人煙稀少,草木雜生。如何不讓這個情感細膩的詩人發出感慨?

正是因為詩人有了怨恨的心情表達。所以看到春天的花,看到春天的鳥兒,也覺得他們情緒上都帶有說不出的傷感。我感於戰敗的時局,看到花開而潸然淚下;我內心惆悵怨恨,聽到鳥鳴而心驚膽戰。

這後面的詩句是他對現實狀況的直接描寫。“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兵荒馬亂的歲月已經延續了一個春天,到現在依然沒有結束,給普通人的生活帶來了非常大的困難。他們根本就找不到親人現在何處,也根本沒有辦法收到家書。杜甫對於這種感觸不光是對自己人生的未來擔憂,而是對時代背景下所有普通人的生活狀況感到憂慮。

當然,杜甫在詩歌當中的“望”並不僅限於眼前所看到的場景,而是有內心當中的守望。

雖然“國破”但是山河猶在,雖然“草木深”,但畢竟是在陽光明媚的春天。所以他守護的這一座長安城,就是為了重整山河待後生。守護也是一種責任,守望更代表了詩人對於唐王朝逐漸變好的殷切盼望。

而且後來寫到“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不就是期盼著在這個春天國家能夠早日迴歸平靜和安寧,百姓們能夠更加的安居樂業,能夠和家人團聚嗎?

看上去滿眼悲傷,也確實是“沉鬱頓挫”,但同樣也充滿著希望和般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