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強如李元霸,卻敵不過羅成一槍,死於九旬老將刀下,令人唏噓

隋唐系列歷史演義小說眾多,諸如《說唐全傳》、《隋唐兩朝志話》、《大唐秦王詞話》、《興唐傳》等等,該系列書籍講述了眾多隋唐英雄人物事蹟,金戈鐵馬,豪氣萬丈,征伐沙場,建功立業,名傳天下,為歷代讀者所喜,為歷代讀者所贊,諸如秦瓊、單雄信,羅成,李元霸,王伯當,新文禮等,他們個個武藝高強,戰績不凡。李元霸,大鬧晉陽宮、力挎雙虯、金錘奪鳳钂、錘轟十二傑、四平山錘震十八國,三錘擊走裴元慶等,實力逆天;羅成,大破長蛇陣,勇破銅旗陣、揚州奪魁、回馬槍誅殺靠山王楊林、洛陽鎖五龍力、力擒五王等等,好不威風。

然而,對於這些英雄的武力值,在不同的隋唐歷史演義小說中略有不同,甚至有些顛覆的很厲害。比方說羅松(羅春),在《興唐傳》裡武力值逆天,無人能敵,天字第一號,而在《說唐全傳》裡卻不是無敵了,連宇文成都都打不過,又比方說趙王李元霸,在《說唐全傳》裡他的武力值是逆天的,無人能及,無人能擋,能在他錘下走上個三五回合的人屈指可數,最後殺他的人只能是自己,作死於自己的錘下,而李元霸在《興唐傳》裡武力值就並非那般神話,那樣厲害了,甚至竟然連排名第七的好漢羅成都打不過,而且最終死於一個年過九旬的老將軍刀下。本文筆者悔昔就此疑問不妨來詳細說說李元霸在興唐世界裡吃癟的遭遇:

在《興唐傳》中,李元霸雖然沒有《說唐全傳》裡武力值那般嚇人,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能,但至少也能算是超強者,表現也是很精彩的,諸如大鬧晉陽宮、力挎雙虯、金錘奪鳳钂、錘轟十二傑、四平山錘震十八國,三錘擊走裴元慶等事蹟在興唐世界裡也確實是有的,也是確實是他的驕人戰績。可是,在興唐世界裡他不再是無敵,敗於羅成槍下,死於魚俱羅刀下。

冷麵寒槍俏羅成槍挑李元霸,李元霸負傷敗回

話說,秦瓊率領瓦崗軍南伐五關,在東嶺關遇上了楊義臣,被其所擺的銅旗陣所阻。李淵帳下能人異士袁天罡為了日後能夠成功收攏秦瓊,讓李元霸率十萬大軍前去幫瓦崗軍破陣,並且隨軍攜帶了一萬兩黃金、五萬兩白銀交給秦瓊,說是李淵一家要報答當初秦瓊的救命之恩,不過前提是秦瓊要寫一張收條給李元霸,這收條有何用,這是後話,筆者悔昔不多言語。

且說西魏瓦崗軍攻打東嶺關,潁州王擺下銅旗陣,為了確保安全、保險,潁州王楊義臣又派人到結義兄弟燕山羅藝那裡請來乾兒子羅成,任他為帥對抗瓦崗軍,楊義臣哪曉得自己請來的救兵卻是個臥底。首戰,羅成自告奮勇向楊義臣說:“乾爹,咱們甭管他,待孩兒撒馬一戰,我要槍挑幾員大將,讓您看看我這羅門槍!”然後縱馬來到陣前,暗中手指做花樣通知秦瓊出戰,兩位元帥,表兄弟在沙場中演起了大戲,假打的像模像樣,並且互相通了計策,等羅成拿到陣圖後再做破陣。

再說這李元霸浩浩蕩蕩,與柴紹等人率領大軍也來到現場,見這羅成在與秦瓊對抗,以為羅成在“欺負”自己的恩人秦瓊,拍馬提錘衝羅成就去,柴紹喊都喊不住。秦瓊見李元霸前來“助陣”,趕緊交代羅成:“表弟,槍下留情。他可是幫助我來的,你可別傷他!”

羅成自有打算,讓秦瓊放心退回。李元霸與羅成罩面,互通姓名,李元霸口氣大,將自己的驕人戰績說給羅成聽:“你要問某家,誰人不知,哪個不曉,當初大鬧晉陽官,力挎雙虯,金錘奪鳳钂,錘轟十二傑,在四平山我錘震十八國,三錘擊走裴元慶,我就是那鼎鼎大名的李元霸!”對於李元霸的驕人戰績,羅成完全不當回事,而對於李元霸的反問自己是誰,他僅僅簡單不屑的說兩個字:“羅成”。

兩人開戰,羅成提槍上前往李元霸一甩,一抖抖出了七個槍頭,列位這可是羅家的絕命槍,謂之“梅花七蕊”,非常厲害。李元霸一看這麼厲害,大叫一聲“姥姥”,提錘迎戰,可哪是羅成對手,李元霸左肩膀就被紮紮實實地紮了一槍。書中說了,幸好秦瓊之前讓羅成手下留情,不然李元霸的命就要交代了。羅成復出第二槍,結果其槍劃過李元霸的錘尖順著右腿甲葉縫兒鑽了進去,李元霸大腿處被挑了一塊肉,痛的李元霸趕緊勒馬敗回本陣去了。

興隋九老魚俱羅刀劈李元霸,李元霸身斷歸天

在《興唐傳》裡還有一位讓李元霸吃癟的,不過這次李元霸就沒有羅成那次好運氣了,直接把命丟了。這位人物就是《興唐傳》裡的“興隋九老”之一,宇文成都的師傅魚俱羅。年過九旬的老將魚俱羅隱退已久,但得知徒弟宇文成都被李元霸殺死,決意復出要替徒弟報仇。

魚俱羅、李元霸兩人在潼關相遇,大戰開來,兩人你來我往,刀砍錘砸,戰了許久不分勝負。魚俱羅久經沙場,經驗豐富,見久戰不下李元霸,賣個破綻,讓李元霸偷襲自己,李元霸哪曉得是計策,以為是機會舉錘往魚俱羅故意漏出的空門錘去,結果魚俱羅來了個轉馬刀法將李元霸劈成兩段,李元霸就此死於馬下,一旁掠陣的李世民借弟弟被魚俱羅殺死,氣得拉弓搭箭一箭將魚俱羅給射死了,將這場決鬥畫上了句號。

透過上述所述,在古典隋唐系列歷史演義小說,英雄的武力值在不同版本中是略有不同的,李元霸便是極好的例子。悔昔言語道,真是:隋唐英雄李元霸,說唐無敵興唐差。敗於羅成魂嚇怕,死於俱羅無人誇!(文:悔昔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