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白酒的味道:白酒背後的規律

作者:溫故畫面規劃

白酒的香型有很多種,出現更多香型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刺激我們的味覺,達到更多巴胺分泌讓人有愉悅感;說的直白一點,就是為了跟別的酒不一樣;這就像任何產品都會更新換代,增加新的功能一樣。

從最初味道乾淨的汾酒,到後來用江淮地區窖池發酵,增添香味更濃郁的濃香;再到後來大窖池川貴地區的濃香,最後茅臺把窖池的酒賠分出上中下三層,釀造不同的味道,增添香味的變化;事實這是一個不斷滿足口感,不斷推出與其他酒不同的過程;市場的反應也證明了這一點,從最初的汾酒銷量最高,到濃香、再到醬香。

味覺對香味層次豐富的、濃郁度高的、味道特別的、味道持久的、味道乾淨的更有驚喜感、新鮮感;這些東西都在挑戰我們味蕾的極端,同時我們的味蕾也有一個極限,超出了極限或者達不到標準,會有不適感或不滿足感,就不會有愉悅感,不會感覺到美感。

大家可以看看下面這張圖:

當酒的酸味超出了我們味蕾的極限,或者接近極限時,我們就會覺得太酸了,如果控制在我們味蕾的“舒適的極限”那就是比較舒適的酸,這個酸特別明顯會成為風格,像郎酒的酸。

對比白酒時,同價位比較好的酒,清香型白酒有天然的劣勢;可能很多人說風格不一樣,風格只體現差別,基本規律才是水平,像汾酒的青花30以及更貴的酒,香味的豐富度比青花20是要濃郁、豐富的,能說清香不看重濃郁度、豐富度、持久感麼?只是低價位的汾酒達不到這些而已。

汾酒的劣勢也是優勢,但汾酒的美不在於味蕾的刺激感,而是品味;就像薛寶釵海棠詩“淡極始知花更豔”,如果一個晚會所有人都是濃妝豔抹,穿的衣服都是紅紅綠綠,這時有一個穿白衣服素顏的美女出現,就會是焦點;老子說:“五味令人口爽、五色令人目盲”,大概的意思是經常吃重口的東西,品味不到那些清淡的美。

明朝處世哲學《菜根譚》裡的名句一直被料理人奉作圭臬:“濃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我們不斷的在滿足感官的刺激,卻忘了“品味”的樂趣。經常吃重口味的人嘗不到豆腐淡淡的清香,品味高是能進入一種非常心靜的狀態,心中毫無雜念去品不容察覺的美。

當我們喝酒不再追求刺激得到的滿足感,開始品味那些不易察覺的味道時,這個品味發現細微味道的過程是一種比較高的品味,而這種品味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也是沒有盡頭的;往淡了做也是一種美,像一些非常高階的茶葉並不是味道濃郁,而是味道非常的細微。

以味道刺激得到的滿足感一定是那些味道濃郁的、香味層次變化多的更好;茅臺再好不如熬一鍋雞湯或者牛肉湯、羊肉湯健康有營養;味道還更豐富,更厚重、更濃郁、有粘稠感。

汾酒再有品味,都不如白開水更淡、更健康,更值得品味;買一款喜歡的水壺,自己喜歡的水杯才是正事,喝酒百害無一利,除了應酬不建議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