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讀史思今,一部蒙古滅金圍城史,寫盡人間悲劇

這是宸媽2021年釋出的第60篇原創內容

全文共計3092,大約需要2-5分鐘時間閱讀

我喜歡看歷史書。

前漢書有言:“讀史明智,鑑往知來,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讀歷史書,可以幫助我們以現代的認知來看待歷史中的那些轉折點發生時的人和事,不論正確也好,失誤也罷,最終是如果造成蝴蝶效應導致了歷史中那些被記錄下來的恢弘歲月痕跡的。

雪崩之下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同樣每一個歷史朝代的更迭背後是一代代君王的連環作用……

這周讀完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周思成的最新力作《隳三都:蒙古滅金圍城史》(後稱《隳三都》),這是一部極其好讀的描寫蒙古滅金的歷史佳作。

《隳三都》封面

讀完這本27萬字的歷史書,我們不僅可以清楚的看到蒙古滅金的過程,還可以透過周思成的分析和筆觸感受到一個君王決策、判斷、管理等諸多內力對國家,對老百姓的影響。

隳是一個漢字,讀音是huī,duò,是指毀壞城牆或山頭;又如:隳墮(毀壞;動搖);怠惰。通“惰” 。——百度百科

《隳三都》中的三都,指的是金國末期的中都(北京)、南京(開封)、蔡州三個都城。

《隳三都》插圖

13世紀,由“只識彎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帶領的蒙古鐵騎軍團在歐亞大陸縱橫,勢不可擋。而作為蒙古很長一段時間的進貢國金國女真族,卻在元祖完顏阿骨打建國不到百年間從強悍的鼎世武力值跌落到落後捱打,處處受制,最終遷都汴京(今河南開封),經過中都(北京)、南京(開封)、蔡州三場慘烈的圍城戰最終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夾擊下覆亡於蔡州。

1984年生於湖南長沙周思成,是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副編審。主要研究領域為蒙元史、民族史和軍事史,通曉英語、法語、德語,能閱讀日文、俄文、義大利文、西班牙文、拉丁文、波斯文、阿拉伯文、藏文、維吾爾文和蒙古文。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出版譯著4部,已出版作品《大汗之怒:元朝征伐日本小史》《規訓、懲罰與征服:蒙元帝國的軍事禮儀與軍事法》。

《隳三都》應該是他的第三部作品,我是第一次讀他的作品,被他的幽默又條理性極強的文風所吸引。在詳實的史實基礎上,周思成理出了決定金國命運的三場圍城戰作為主線,再加上包括野狐嶺之戰、三路攻金之戰、通玄門之變、倒回谷之戰、三峰山之戰這幾個歷史事件相互連通,串聯起了一部13世紀的戰爭史,也讓我們可以更立體的看到君王對國家命運的最終影響。

網路上有一句熱詞叫“屁股決定腦袋”,講的是你坐的位置決定你的思路。

作為一個國家的君王,如果和我們普通人一樣的思維,在太平盛世也就只能勉強度日,在亂世那就是老百姓的噩夢。

金國建國和滅國時的兵力對比

金國建國時的女真族,殺傷力那是槓槓滴。在《隳三都》的第二章,周思成就舉例了一個金軍騎兵以17騎對戰2000人宋軍勝的史記。

“1:118,這樣人數對比懸殊的勝仗,整個中國歷史恐怕很難找出第二例。”——周思成

金國建國時,女真族的騎兵,那是武力值滿血,鏗鏘有力的殺出了一個嶄新的國家。宋朝稱臣進貢,四方來朝,威風八面。

可惜這片江山維持了不到百年。

定居中原的女真族開始不斷的學習漢文化,曾經的開國元老以及他們的後代們開始詩詞歌賦,享受太平盛世,最終文弱化和武力衰退,逐漸失去了自己曾經稱霸天下的武力值。

與之相對應的是在《隳三都》的第一章一開始,寫了射弓宴。

射弓宴

崇慶元年(1212年),衛紹王在位。來恭賀元旦的各方使團會選派人手參加衛紹王舉行的射弓宴。射弓宴既是這場大型國際宴會的助興節目,也是各個國家使團暗自較勁比拼實力的專案。

金國設定射弓宴自然一開始金國選手的成績是碾壓他國使團的,可是隨著金國上下重文輕武,在連續幾年金國選手未獲勝後,哪怕金國提前還為射弓宴進行了選拔和集訓,然而實際上在崇慶元年那一年的比賽,最終還是以金國選手匪夷所思的“皆脫箭”成績大敗丟臉……

兩相對比,不到百年時間,曾經英勇驍戰的女真族,失去了自己稱霸天下時的一切。

金國圍城第一戰

蒙古的鐵蹄在每年秋天馬肥膘壯時襲來是金國幾十年來的“秋怕”,怕什麼來什麼,再怕每年秋天蒙古騎兵依然來襲。

話說金國第一場圍城戰,在中都。

《隳三都》插圖

這座傳承了數十年的都城,在野狐嶺之戰後,蔓延著一股濃烈的悲壯氣氛。在初次出城應戰就大敗後,中都全城上下開始了第一場防禦戰。巷戰中,進軍主將完顏天驥力戰而死,在後幾天持續的拼死抵抗中,金軍終於等來了四方的勤王軍隊,緩解了第一次被蒙古騎兵圍城的困境。

隨著十一月的到來,蒙古騎兵久攻不下中都,開始回撤,在回撤中一路掃蕩了外圍都市,收穫頗豐。對於金國上下而言,圍城時的驚恐和戰爭造成的死亡和破壞陰影難以消除。

遷都到底是對還是錯

彼時圍城不下,冬天撤走的戰爭機器蒙古騎兵,讓金國上下有了一段時間緩衝,可是隨著第二年秋天的到來,膘肥馬壯的蒙古騎兵再度歸來。這一次再歸來,劫掠者凜冽的殺氣中,還帶著上一次戰爭中的經驗和教訓,所向披靡,更加無可抵擋。

金國高層開始考慮遷都,金宣宗下詔:“遷都與否,遷往何處,在京文武,盍各進言,以圖長策。”

既然中都屢被圍城,換一個相對寬鬆自由的環境,也許會好過一點。於是在滿朝文武各執一詞的討論中,金宣宗最後決定遷都南京,離開戰後荒痍到已經出現“狐狸起舞”的防禦城堡中都。

《隳三都》插圖

遷都這個決策,在後世看來無疑是絕對的失策!這一政治策略,後來被金國遺民劉祁沉痛回憶為:“遷都大梁,可謂失謀。”皇帝離開中都,等於放棄了中都城,原本穩固如山的中都城既然皇帝都放棄了,官兵和百姓們的抵抗也就自然鬆懈很多,可以說,遷都的決策等於將曾經久攻不下的中都拱手讓給了蒙古騎兵。

在這個資訊發達的現代社會,有媒體曾經報道過,歐美國家的王儲們自小就是被如何高強度高密度的訓練成才的。而在古代的中國,歷朝歷代的君王對於自己的王儲培養也是費盡心思。一代君王,審時度勢,謀略有方是基礎,大敵當前,君臣上下一心才是對敵的法寶,君王自己都一心想要安逸和逃跑,自然臣下荒唐是當然。

圍城蔡州

亂世出奸臣,奸臣當道,金國積重難返。

在蒙古軍隊堪稱教科書般的三軍會戰,完美挫敗了金國末期最勵志的皇帝金哀宗好不容易拉扯起來堪堪可以勉力一戰的大部隊後,南京的圍城戰役艱苦卓絕,最終在糧草徵不到,援軍無望後,南京城內經歷了大疫、病變,饑荒到“人相食”的悲慘境地。

圍城蔡州,是金哀宗再度從南京外出借“親征”和“親巡”的藉口逃到了蔡州,而蔡州的圍城戰,是金國淪喪最後的喪鐘。

《隳三都》插圖

蔡州從地域而言並不是最好的防守,可是於金哀宗而言,蔡州是彼時他度量下能選擇的最佳防禦地。蔡州的圍城戰比南京圍城戰更悲慘,“空街淨巷,往往縊人而食之”的恐怖場面是蔡州一段時間的真實情況。

宋軍的助攻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蒙宋聯合,女真族曾經的輝煌在蔡州結束!

寫在最後:

隨著外部新興勢力蒙古騎兵的衝擊,境內自然災害頻繁,君主缺乏力挽狂瀾的雄才大略,統治集團權力鬥爭導致人禍不斷……種種因素使得金國國勢日益窘困,最終墮入絕境。

《隳三都》插圖

濃重的悲劇色彩下,在今天的我們看來,金國的滅亡,是有鏡鑑意義的,其中的經驗教訓,更是超越時代的。

三大圍城戰,從中都的久攻不下卻被衛紹王遷都的決定放棄,到南京和蔡州被圍,飢餓的老百姓不得不荒誕到了“食人肉”的地步,君王決策的失誤,丟失的不僅是自己的王座,還害苦了黎民百姓。

君王的抉擇和判斷力,是一個國家的基礎,讀完掩卷,正如周思成在書中所言,金國後期的歷代君王,都沒有大奸大惡,沒有太多的差錯,卻最終還是在中庸守成中丟了國。

在其位謀其職,在今天的我看來,君王也只是一個職業罷了,能力不足,敗事有餘,苦了百姓,屍橫遍野,食人肉,這不算人間慘劇算什麼?!

汝之捷報,彼之噩耗,歷史大潮,終不改道——讀史思今,落後就要捱打、亡國!

我是宸媽,2020年讀書160本、一週至少讀3本書的讀書人。關注青少年教養和自我終身學習,分享我的讀書、教育和心理知識。喜歡我的原創文字歡迎點贊、轉發和評論!轉載請聯絡本人,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