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朱元璋手下的頭號大將,戰無不勝的常勝將軍,正值壯年卻隕落。

歷史原創作者:八荒談歷史對於將軍來說,衡量一場戰爭有時候不是殺了多少人,而是招降了多少人。殺人其實是迫不得已的事情,何況把投降計程車兵召集起來,還可以增強軍隊的實力,也可以體現仁厚之心,讓敵人心服口服。介於以上原因,殺掉降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有一種洩私憤的感覺。甚至歷史上還有一個現象,凡是喜歡多殺人的將軍,最後下場都不是很好。舉一個有名的例子,常遇春。

常遇春是朱元璋手下的得力干將,為朱元璋打下大明江山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他的軍事才能是毋庸置疑的。比如著名的和陳友諒的戰役,陳友諒可是朱元璋最大的敵人,他也是一位有有勇有謀的領導。朱元璋和陳友諒先後較量了好幾次,最後一次,朱元璋親自迎戰,常遇春巧妙利用小船縱火的計謀,燒燬陳友諒的大量精良水上戰艦,為朱元璋重創陳友諒創造了條件。

而且他對朱元璋忠心耿耿,朱元璋十分信任他,後來斬殺開國功臣,也沒有為難常遇春。朱元璋也曾毫不吝嗇地誇過他是歷史上罕見的出色軍事家。不過他為人驕傲,常常炫耀自己能夠管理好十萬大軍,但是他也沒有誇下海口,他這一生中大大小小的戰役,從未輸過。

但是他有一個惡習,就是喜歡殺人,有人叫他屠夫,因為他嗜血成性,毫不敬畏生命,把人民就當做稻草。每次打仗勝利之後,都要再次大開殺戒,甚至連降軍都不留,最後還要屠城,滿城血流成河,無辜老百姓個個受難,非常恐怖。更可怕的是,他的部下也都被他帶壞了,進城後殺人搶劫放火,無惡不作,常遇春也是不管不問。

這其實對朱元璋的聲譽非常不好,畢竟戰爭只可以讓人的表面歸順,真正要讓人們心服口服,還是要靠仁義和利民的政策。就像劉邦,攻進城後,不收取老百姓一絲一毫,就比比項羽更得人心,最後擊敗強大的項羽,成為漢高祖。

朱元璋也不是沒有勸過他,但他就是改不掉骨子裡嗜血的趣味。但是他的作用是在是太大,朱元璋不能沒有他,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後來,有一次,常遇春沒有屠城,朱元璋還特地寫詔書表揚他,給他賞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