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心學崛起,這裡的王陽明無處不在

這是

「最城市THECITY」

深度挖掘的第

2

個城市

心無外物,知行合一,致良知……

並不是人人都能讀懂王陽明

但每個人都可以去讀王陽明

去認識王陽明

本集由『雪佛蘭開拓者』聯合呈現

『最城市THECITY』原創影像,請尊重版權轉載須授權

本文預計閱讀時間:4分鐘

何為人生第一等事?

這個問題恐怕很難有一個具體的回答

但500年前,有一位十一歲的狂狷少年

在京師唸書時,問先生“何為第一等事”

先生答“惟讀書登第耳”

這位少年卻反駁道

“登弟恐未為第一等事,或讀書學聖賢耳!”

他就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

燭照千秋的光輝之炬——王陽明

在科舉制度進入鼎盛時期的明朝

少年王陽明卻對中科舉、做大官不以為意

眾人眼中的天經地義與金科玉律

唯獨阻擋不了一位少年的凌雲壯志

明憲宗成化年間,王陽明生於紹興府餘姚縣

父親王華中了狀元之後,常思山陰山水佳麗

王陽明便隨父親遷居紹興山陰縣

宛委山下,碧霞池畔,天泉橋上……

紹興留下了太多陽明先生的足跡

他在這山山水水間讀書研習,論道講學

“何年歸去陽明洞,獨棹扁舟鑑裡行?”

這片故園的熱土

也一直讓王陽明魂牽夢縈,思念萬千

500年來,陽明文化一直浸潤著紹興

紹興市陽明研究會副會長張炎興教授說

“紹興作為一個歷史文化名城,

真正人才輩出最多的時候,

是在陽明後的紹興。”

徐渭、蔡元培等紹興名人

都曾受到陽明心學的影響

今天的紹興城也處處彰顯著陽明文化

陽明幼教集團、陽明小學、陽明中學

陽明紀念館、陽明洞天……

一座座陽明雕像在校園裡指引著光明的方向

一句句“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字標

仍給人新的思考

走在陽明小學裡,處處都是陽明故事

校歌《傳奇》裡唱著

“先賢的腳步已漸走遠,足跡仍指引我們向前。

會稽山下若耶溪邊,風華正茂陽明少年。”

風吹過,教室邊的小竹林沙沙作響

是否你也想到

中國哲學史著名的格物實踐——陽明格竹

一年級的時候

校長會給每個同學發一本《傳習錄》

裡面記載的是王陽明的語錄和論學書信

但對於小朋友來說,原著太過於晦澀難懂

陽明小學就自己編寫了校園讀本《陽明的故事》

通俗易懂的奇聞軼事搭配漫畫

讓孩子們與這位偉人的距離不斷拉近

並不是人人都能讀懂王陽明

但每個人都可以去讀王陽明,去認識王陽明

或許是他十歲時即興創作的《蔽月山房》

「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於月。

若有人眼大如天,還見山小月更闊。」

讓人豁然開朗

所謂的高山換一個視角來看不過是滄海一粟

或許是最近師生們關於雙減政策的思考

在《傳習錄》的《教約》裡就有說到

“凡授書不在徒多,但貴精熟。

量其資稟,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

常使精神力量有餘,

則無厭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

學生的精神有富餘,才會更加願意繼續學習

或許是陽明落榜後雲淡風輕的那句

“世以不得第為恥,吾以不得第動心為恥。

落第對他來說並非榮辱之事而是磨礪

特別喜歡陽明小學的金老師說的一段話

走在紹興我時刻都覺得非常驕傲

每次我呼吸的空氣

我就想到那是幾千年前

那些先人也呼吸過的

我看到的小橋流水

那些月亮也曾是他們跟我一起欣賞過的

陽明先生的精神山高水長

陽明先生的紹興故事也會被我們繼續書寫

謝謝耐心的你看到了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