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文化】南唐後主李煜:雖無力救社稷於水火,但在文學藝術方面卻有

南唐後主李煜,雖無力救社稷於水火,但是在文學藝術方面卻有極大的成就。

後主多才多藝,書、畫、文、詩詞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詞作成就尤其突出。李煜詞上承溫(庭筠)韋(莊),又受其父中主李璟及馮延巳的浸潤,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的詞風,尤其是亡國被俘之後,後主所作之詞哀傷沉鬱,真摯幽遠,對後世文人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在宋詞發展史上是一個豐碑式的存在。

後主的第一位皇后,史稱大周后,擅音律,與後主鶼鰈情深,夫妻常在深宮中歡飲作樂,李煜早期的詩詞也多描寫宮中的奢靡生活,大周后死於南唐亡國之前,所幸沒有親歷國破家亡、異國為囚的屈辱,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倒是幸運的。

今天我們一起來品讀後主的一首《喜遷鶯》,本首詞寫於大周后去世一年之後,後主以滿懷深情的筆墨追憶佳人。

本詞開篇,用一聯對偶句起興。拂曉時分,月亮已漸漸墜落出天幕,昨夜在天空中聚合的雲彩已經散去。

曉月是此時之月,宿雲是昨夜之雲,詩人以曉月為鄰與宿雲做伴。簡簡單單六個字,既烘托了眼前景色的清靜疏淡,又暗示了詩人的孤獨寂寞。

接下來的一句“

詩人為何“無語欹枕”呢?歇拍兩句做出瞭解釋——“夢迴芳草思依依,天遠雁聲稀。”

一場夢醒,詩人並未說夢中的場景,只說夢醒後芳草依依,綿綿不絕,偶聽到一兩聲雁鳴,在遼遠的空中迴響。古詩詞中經常看到芳草的意象,它代表著相思、懷人等多重情愫,李煜的另一首詞中就有“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清平樂·別來春半)的詩句。

而鴻雁更是傳遞相思的使者,所以歇拍兩句,雖未說明夢裡場景,但是僅就這兩句來看,詩人夢中應該是舊時與愛人相攜相守時的情景,所以夢迴之後,芳草依依更顯得相思的綿密,雁鳴天外更襯出相思無處寄託的惆悵,如此,也就容易理解“無語枕頻欹”的無可奈何與寂聊失落了。

換頭兩句,詩人緊承上片意脈,再寫眼前景:啼鶯飛去,殘花飛舞,眼前俱是暮春景象,欣欣向榮早已是昨日之事。用“散”形容啼鶯飛去,使詩句更具有一種悲傷的色彩,而接下來一句“寂寞畫堂深院”,在頹敗凋零的場景上再加一筆,人聲悄、畫堂空,遠不似當年夫妻二人唱和相隨時的濃情蜜意,正如曹雪芹所形容的“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詞至此句,詩人的追憶、依戀、孤獨、惆悵紛至沓來。

結尾兩句,收束得極為哀婉淒涼。

不用掃這繽紛的落英,且隨它鋪滿玉階,曾經的玉人,說不定在哪一個瞬間就會踏花而來。

也許曾經無數次梅邊吹笛,也許曾經無數次月下對飲,也許曾經無數次花間起舞,往昔的一個個片段,連綴成詩人最美好的回憶,所以,當落紅滿階時,詩人才能不由自主地吟唱出“

本首小令,一系列意象接連不斷——曉月、宿雲、芳草、鴻雁、啼鶯、殘紅密麗出現,將詩人的情感烘托得哀傷、幽婉、綿密、優美,呈現在讀者面前的,就是這樣一首無與倫比的“閨情”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