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魚臺伏羲廟覰探

魚臺古稱棠,《春秋》上即有記載,其文曰“春,公矢魚於棠”。春秋時期的公元前718年春,魯隱公來此觀魚,後世把魯隱公觀魚處稱為觀魚臺,魚臺縣由此得名。

前兩年,舊村改造,在張黃鎮發現了多塊伏羲廟碑,殘毀嚴重,幾無完者,碑名大致有:《重修伏羲聖祖廟碑記》、《重修伏犧聖祖之廟》、《重修伏羲聖祖廟山門記》、《重修伏羲廟山門記》、《重修混元一氣閣記》、《大明山東兗州魚臺縣建立白衣觀音堂記》等,然觀其文字,仍能從中窺見魚臺伏羲廟的一鱗半爪。

從殘存的碑文可瞭解到,魚臺伏羲廟殿宇巍峨,規模宏大,氣勢恢宏,雄偉壯觀,有正殿、配殿,東西廡殿,並建有莊嚴肅穆的山門和高大的院牆。正殿有伏羲像,各殿還有諸神像。伏羲廟大殿前,矗立著各個朝代的碑碣。

伏羲廟後十幾米有“混元一氣閣”,院內古木參天,幽深寂靜,時人稱作“人間洞天、塵世福地”(《重修混元一氣閣記》)。明萬曆43年,文林郎知魚臺縣事劉文明、典史胥用禮在伏羲廟東面,又建立了白衣觀音堂。

如今的魚臺伏羲廟蹤跡全無,然而碑文中保留了伏羲廟的位置。魚臺伏羲廟在辛田村,地處舊縣城以北十里觀魚臺東南三里許。

魚棠之北,有個辛田村。(見《重修伏犧聖祖之廟》)“棠之北十里魯隱公觀魚臺東南三里許,有伏羲聖祖廟”(《大明山東兗州魚臺縣建立白衣觀音堂記》)。另一碑文也稱“人祖廟”,位置相合。當時屬於山東兗州府魚臺縣城北武臺。

查《魚臺縣志》,王魯村,古稱新田村。辛田村或亦稱為新田村。

從目前發現的廟碑年代看,有元明清三代。碑記中說到魚臺伏羲廟“由來久矣”(《重修伏羲廟山門碑記》),伏羲聖祖廟“既不知建於何代,而重修在不知凡幾,歷歷相傳,由來久矣。”(《重修伏羲聖祖廟山門記》)。

但有一塊殘碑中記有:“不知起自何時,至治重修,殘碑難考。”至治是元英宗年號,共歷三年,1321-1323,屬元代中期。至治重修時,原存的碑文已不可辨識。如排除人為因素,從原碑的自然殘毀程度看,少說也得在二三百年之前所立,如果上述殘碑也是重修碑記的話,那麼魚臺伏羲廟始建年代之久遠可想而知,確切的時間只能以俟將來還有廟碑的發現。

在另一塊《重修伏犧聖祖之廟》的碑文中還記載了“大朝開國,天下甫定”。大朝,是元朝正式建國號為元之前,曾經使用過的多國號,碑文稱“大朝”說明在元初曾經重修。

碑文均表達了對伏羲氏的敬仰。洪荒蠻野之初,混沌肇分,天開地闢,伏羲氏立人極,立人道,創書契,造琴瑟,人文著,人事諧,倫理明,乃萬世生民之祖。建立伏羲廟,勸導人們“起敬起孝”,並“消災眚”。碑文中還引用了孔子的話:嘗聞諸孔子曰:昔者伏羲氏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頌揚伏羲的功德。碑文中並沒有求子的說法,不同於以祈子為核心的伏羲崇拜,對民間盛行的伏羲女媧兄妹滾磨成親的傳說也採取斥責道態度。“若夫世俗所傳滾磨以立人道之說”,認為這種說法是荒唐的。

千年以來,魚臺伏羲廟香火不斷,屢毀屢修,當地人對伏羲的祭祀代代繼承。每當“殿宇摧殘 \n神像黯淡”,“神像日就蕭索”,則有士紳君子發起重修,碑文記錄了從元初以來的多次重修。順治九年十一月中浣, \n重修混元一氣閣。僅重修伏羲廟山門,即有二碑。一次是康熙三十四年,一次是乾隆年間。1756年,因為發大水,伏羲廟山門牆垣傾覆,幾為古丘。以至“行者嘆於衢,耕者嗟於野,往來士君子有感極而悲憤者焉,有發起重修者。”“信女亦樂善不倦。”歷朝歷代不斷的重修表明了當地人對伏羲廟的倚重,也可見當地伏羲信仰影響之廣。

碑文中也透露了當年一些地震、火災的資訊。記錄了康熙七年的一場大地震的準確時間為:1668年7月25日晚7-9時;乾隆丙子(1756)之歲,發了一場大水,“湖水泛漲,馮夷為災”。

魚臺伏羲廟的發現,增加了該地區伏羲廟的數量,本地區已知伏羲廟有微山縣兩城鄉伏羲廟,鄒城郭裡鎮廟東村羲皇廟(俗稱人祖廟、爺孃廟),嘉祥長直集伏羲廟,滕州染山伏羲廟、鉅野縣董官屯人祖廟和寧陽伏羲廟。這種密集程度在全國罕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據《左傳》記載,春秋以前,伏羲的祭祀主要集中在這一區域。“任、宿、須句、顓臾,風姓也。實司太皞與有濟之祀,以服事諸夏”。以任國為首的四個風姓國,主要任務就是祭祀伏羲和濟水神,現在的任城就處在古時候的任國。任國的伏羲祭祀壇至今還存在,就是地處任城區南張街道的鳳凰臺。據考證,鳳凰臺原名應為“風皇臺”,是任國的國家祭壇,也是一處古代大型伏羲祭祀壇。

到了唐代,人們還皆知鳳凰臺為太昊伏羲祭祀壇遺址。李白在《任城縣廳壁記》中提到:“青帝太昊之遺墟”,李白這裡所提到的任城太昊之遺墟,實際上就是鳳凰臺。

在泰山之陽、濟水之濱的不大區域裡,伏羲祭祀廟宇星羅棋佈,非常密集,形成了“一罈多廟、眾星拱月”的伏羲祭祀建築群落格局,這在全國是唯一的。

歷經千載的魚臺伏羲廟如今已蕩然無存,只餘幾塊斷碑殘碣可瞭解一些情況。翻閱魚臺地方誌,也不曾見有伏羲廟的記載,所幸人祖廟村(後改為仁祖廟)一名被保留下來。

(郭偉2018年8月27日草就於聞嘯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