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空城計的故事,孔明大擺空城計歇後語

古時候就已經開始有三十六計了,俗話說:三十六計,走為上策,那到底怎樣解釋才是最合理的呢?看過許多古代片,其中用得最多的就是美人計、苦肉計、金蟬脫殼、聲東擊西、釜底抽薪、還有就是偷樑換柱了吧。但是我們今天主要介紹的是

空城計的故事

,那麼使用空城計的主人公又是誰呢?他為何要用空城計來打敗敵人呢?

話說當年,劉備為了請大神諸葛亮出山,可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呢,三顧茅廬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那麼諸葛亮為何值得劉備花這麼大的力氣呢?諸葛亮的智慧也不是蓋的,人家是真材實料,所以就讓那些想要稱帝的人用盡心思去招納賢臣啦,所以劉備也不例外。www。aomicom。com

說來也不奇怪,諸葛亮出山幫助劉備打天下的功勞可是很大的,像我們知道的著名的成功事件就有草船借箭,還有就是空城計了。那麼空城計的故事又是怎樣上演的呢?讓我們一起去見證這個奇蹟的現象吧。

空城計的故事

三國時期,諸葛亮因錯用馬謖而失掉戰略要地——街亭,魏將司馬懿乘勢引大軍15萬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擁而來。http://www。yi2。net/article/201507/12873。html

當時,諸葛亮身邊沒有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帶領的五千軍隊,也有一半運糧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裡。眾人聽到司馬懿帶兵前來的訊息都大驚失色。諸葛亮登城樓觀望後,對眾人說:“大家不要驚慌,我略用計策,便可教司馬懿退兵。”

於是,諸葛亮傳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來,士兵原地不動,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聲喧譁的,立即斬首。又叫士兵把四個城門開啟,每個城門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樣,灑水掃街。諸葛亮自己披上鶴氅,戴上高高的綸巾,領著兩個小書童,帶上一張琴,到城上望敵樓前憑欄坐下,燃起香,然後慢慢彈起琴來。

司馬懿的先頭部隊到達城下,見了這種氣勢,都不敢輕易入城,便急忙返回報告司馬懿。司馬懿聽後,笑著說:“這怎麼可能呢?”於是便令三軍停下,自己飛馬前去觀看。離城不遠,他果然看見諸葛亮端坐在城樓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彈琴。左面一個書童,手捧寶劍;右面也有一個書童,手裡拿著拂塵。城門裡外,20多個百姓模樣的人在低頭灑掃,旁若無人。司馬懿看後,疑惑不已,便來到中軍,今後軍充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撤退。他的二子司馬昭說:“莫非是諸葛亮家中無兵,所以故意弄出這個樣子來?父親您為什麼要退兵呢?”司馬懿說:“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曾冒險。aomicom

現在城門大開,裡面必有埋伏,我軍如果進去,正好中了他們的計。還是快快撤退吧!”於是各路兵馬

都退了回去。

孔明大擺空城計歇後語

諸葛亮彈琴————計上心來;

孔明大擺空城計————化險為夷;

空城計退敵——-反敗為勝;

諸葛亮唱空城計——-急辦法。

奧秘世界獨家觀點:

劉備三顧茅廬確實沒白費,畢竟諸葛亮真的是智勇雙全,劉備在諸葛亮的幫助下,建立了蜀國,終於實現了自己的皇帝夢。一個有智慧的人,可以看透別人的心裡想法,就是現代的心理醫生一樣,能把人琢磨透切,聽起來很恐怖的,因為這樣就感覺自己是透明人了。但是諸葛亮他並不是心理醫生,他只是熟讀兵法,瞭解一些作戰時候的心理,正所謂“知己知彼”嘛。在諸葛亮使用空城計的時候,他也想到了司馬懿並不是那種很衝動的人,在沒把握的情況,不會孤軍奮戰的,也正是因為這樣,順應了司馬懿的心理發展趨勢,上演了一局空城計,逼退了敵人,也解救了自己,守住了城池。當然,空城計的故事,也教會了我們,在遇到任何棘手的事情時,都不要驚慌,學會淡定沉穩地處理事情,這樣才不會讓對手得逞。

相關連結:

關於空城計的解釋

空城計,這是一種心理戰。在己方無力守城的情況下,故意向敵人暴露我城內空虛,就是所謂“實者實之,虛者虛之”。敵方產生懷疑,更會猶豫不前,就是所謂“疑中生疑”。敵人怕城內有埋伏,怕陷進埋伏圈內。但這是懸而又懸的“險策”。使用此計的關鍵,是要清楚地瞭解並掌握敵方將帥的心理狀況和性格特徵。諸葛亮使用空城計解圍,就是他充分地瞭解司馬懿謹慎多疑的性格特點才敢出此險策。諸葛亮的空城計名聞天下。此事雖是小說家演義,其實,早在春秋時期,真的出現過用空城計的出色戰例。

空城計,是一種被動作戰的被動行為,當那些實力空虛、因遭受意外壓力被迫走投無路的一方,採用此招,目的就是企圖矇混過關或避免遭受更大的損失。由於此計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有許多主動權和機遇還掌握在對方手裡,因而,在萬不得以的情況下,不宜使用空城計,同時,此計也不宜重複、多次地運用。

在實際戰略中,風險往往與機遇、利益和成功共存,“不入虎穴,焉得虎仔”,空城計的奇巧之處在於:要善於正確、及時地把握對方的戰略背景、心理狀態、性格特性等,因時、因地、因人地以奇異的謀略解除自己的危機。三國時,諸葛亮之所以能大膽地以“空城”退敵,就是他能準確地惴摸到了司馬懿謹慎、多疑而心虛的心理狀態,而諸葛亮獨出心裁、奇異的思維方式,使他成功地化解了一時的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