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家庭教育中只能有一個人發號施令,聽媽媽的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媽媽在家庭角色中有多重要?可以說,全家的幸福指數大多取決於媽媽!古人們相信:娶妻娶賢,賢妻旺三代。家庭中的女性確實會影響三代人:作為妻子影響丈夫的事業和運數;作為媽媽影響孩子的整個人生;成為奶奶後,也會影響到孫輩的成長。

★不管你信不信,媽媽的性格決定孩子的命運

一位同為寫作愛好者的朋友曾描述過自己的經歷:兒子的老師曾跟她說,孩子有點內向偏激,寫的作文大都很消極。朋友很驚訝,反省自己近兩年來的一些行為:整天苦著臉,經常抱怨,與老公關係也不太和諧。

不經意間,孩子把她的壞情緒全吸收了!於是她決定改變自己,不再唉聲嘆氣,對家人時時以笑臉相待,有空就陪孩子運動、閱讀、逛公園、去郊外騎行……孩子在媽媽的轉變中,變得更加快樂和陽光。後來在一次作文中,他寫道:我們把日子過成了詩。

對比一個溫柔和藹、通情達理與一個脾氣暴躁、事事抱怨的媽媽,一個積極樂觀與一個悲觀消沉的媽媽,一個高瞻遠矚與一個目光短淺的媽媽,她們所培養出來的孩子,註定不會處在人生的同一起跑線上!

媽媽們有的沉穩、有的溫柔,有的急躁,有的強勢……不同性格的媽媽,教育出來的孩子也各有差異。媽媽的性格,很大程度上決定孩子的性格,而孩子的性格則直接決定他們未來的命運。

德國著名教育家福祿培爾的教育思想指出:國民的命運,與其說是操控在掌權者手中,不如說是掌握在母親的手中。

作為孩子的媽媽,我們千萬不要讓自己性格的劣勢,成為孩子成長最大的阻礙。而媽媽溫和的性格,或對自己性格的剋制,將會成為孩子最好的禮物!

★在家庭教育中,為什麼一定要由媽媽說了算

一般家庭中,爸爸媽媽的教育觀念不合太常見了。比如莞媽家昨晚發生的事,週五晚上我一直提醒孩子寫作業,他沒動手。週六上午有培訓課,下午寫作業中途有朋友找他一起玩,就中斷了。晚上我忙於其他事,讓寶爸檢查作業,最後父子倆信誓旦旦地說寫完了,然後各自相安無事。

週日晚上9:00多,孩子默不作聲地拿書包掏出作業準備寫。這種情況下生氣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無論如何我也不讓他寫了,要求洗漱上床睡覺。孩子哭哭啼啼,寶爸還在一旁說好話:給次機會吧~真是氣不打一處來,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不怕孩子不聽話,最怕豬隊友給你拆臺、扯後腿!

心理學上有個“手錶定律”:當一個人只戴一隻手錶時,他能準確地掌握好時間。如果他戴兩塊或兩塊以上時間不一致的手錶,時間就無法確定了,同時他也失去對時間把控的信心。

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家庭成員之間的教育理念不一致,會讓孩子失去對權威的敬畏感,甚至對此前建立的規則全部瓦解。這種教育分歧不僅是父母之間,也存在於兩代人之間,比如媽媽說不可以吃可樂漢堡,奶奶卻為了讓孫子多吃飯經常給孩子買。

對於孩子的教育,就像是拉雪橇,如果每個人使勁的方向不同,不僅每個施力者都筋疲力盡,而且坐在雪橇上的孩子隨時可能翻車。一個家庭,只能有一個發號施令的人。媽媽往往更有原則並且更懂得與孩子共情,所以這個發號施令的人,最好是媽媽。

★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完全不同

傳統的家庭教育比較推崇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的做法。也就是一個人負責讓孩子產生敬畏,另一個人負責安撫孩子,這種方法其實不可取。

北京心理特級教師劉秀華表示:家中父母分別唱紅白臉,在孩子心理上會造成“雙重束縛”,是家庭教育的一大誤區。對孩子的要求不一致,孩子會進退兩難,如果他聽媽媽的,他覺得對不起爸爸,聽爸爸的,又覺得對不起媽媽,容易讓孩子變成“兩面派”。

而最理想的方式是:媽媽作為教育的決策者,爸爸是教育的執行者。為什麼要把決策權交給媽媽呢?此前有教育學家跟蹤並分析了一批分別由爸爸帶大和媽媽帶大的孩子,最後他們總結出這樣一個結論:

男孩的養育,爸爸教會孩子格局、勇敢、責任等品質;而從媽媽那裡他們學會愛與被愛,養成一些行為習慣和性格特徵等。

養育女孩,爸爸能夠給予孩子安全感和自信心,並將成為孩子將來婚姻的模板;而媽媽能夠影響孩子的三觀、情商以及決定女兒將來人生的高度。

父母的責任不同,分工也不一樣。爸爸主要作用是:陪伴和發揮榜樣的力量;媽媽的主要職責是:給孩子建立規則,教孩子學會為人處世之道。

所以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媽媽更適合擔當決策者,而爸爸更適合作為執行者。

★養育和教育孩子,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

記得以前看過一檔節目,一個男孩在節目上表示:爸爸是好爸爸,給爸爸打10分!媽媽是壞媽媽,給媽媽打0分,哦不,打負分!

細問之下孩子說出原因,在家裡爸爸什麼事都遷就他,像玩手機、玩電腦、看電視這樣的事爸爸從來不攔著。但媽媽要求比較嚴格,這不準那不讓,還逼著寫作業,所以不喜歡媽媽。

在生兒、養兒、育兒這件事上,媽媽擔當的職責相對來說更重一些。但有時候媽媽的觀點也未必是絕對正確——沒有人會一直正確,除非是神。我們更需要夫妻二人的共同努力,不斷地嘗試和磨合,而不是把養育和教育孩子全部甩鍋給一個人。

一個孩子的成長,除了身體健康發育以外,還取決於他對別人、對世界的感知。在他還沒有自主判斷能力的時候,習慣的養成、品性的塑造主要依靠父母。但如果父母的教育理念不同,甚至有一方完全放手不管,那麼教育出來的孩子在人格上很大機率是不完整的。

寫在最後

養育孩子是全家人共同的責任,但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更應該尊重媽媽的意見。對於孩子的事,爸媽應該好好溝通、相互扶持,媽媽抓大頭,爸爸多做事和多陪伴,兩人擰成一股繩朝一個方面使力,才能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