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胡適的白話詩為什麼沒有人再提起!

說起白話文,在胡適之前,有皇帝乾隆,也有軍閥張宗昌,在胡適之後的現代,就數不勝數了,什麼梨花體、淺淺體層出不窮,為什麼前者、後者都淪為笑料,只有胡適被人推為新文化領袖?然而到了當今,胡適的白話詩又不再被人提起?

先看一下乾隆的詩,一生作詩41863首,比如《飛雪》,共有四句,“ 一片一片又一片,兩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飛入蘆花都不見”,再看一下軍閥張宗昌的詩,一生寫了2000多首詩,比如:《大風歌》,大炮開兮轟他娘,威加海內兮回家鄉,數英雄兮張宗昌,安得巨鯨兮吞扶桑。

這兩人淪為笑料,是因為寫作的目的不同,本來因為水平所限,卻強要附庸風雅,並不是向全國民眾推廣俚語,在當時的文人圈中,不被認同,而全國老百姓沒多少人認識字,也見不到他們寫的詩。 而我們現在普通人,甚至小學生、初中生也嘲笑他們,那是因為經過蔡元培、陳獨秀、胡適、魯迅等一批人推廣了白話文,四九年之後,後來的領導人接力進行全民掃盲,全民的文化素質得以飛速的提高,隨便一個人,都能寫出乾隆和張宗昌的詩。

當年的胡適做得更為徹底,寫了大量白話詩,大部分詩連乾隆和張宗昌的水平都不如,隨便舉幾首詩的例子,如:《兩隻蝴蝶》,兩個黃蝴蝶,雙雙飛上天。不知為什麼,一個忽飛還。剩下那一個,孤單怪可憐;也無心上天,天上太孤單。 再比如:《風在吹》,風在吹,雪在飛,老鴉冒著風雪歸。飛不前,也要飛,餓壞孩兒孃的罪。

胡適是眾所周知的文學家,稱他為一代新文化領袖一點兒也不為過,但他的詩確實寫得不怎麼好。為什麼看起來水平如此之低,他是有意而為之,從現代人的理解,講大白話加分段就成了詩,有點像現在賈平凹女兒賈淺淺寫的詩:如《我的娘》,中午下班回家,阿姨說你娃厲害得很,我問咋了?她說:上午帶他們出去玩!一個將尿尿到人家辦公室門口,我喊了聲 “我的娘嗯”,另一個見狀,也跟著把尿尿到了辦公室門口,一邊尿還一邊說,你的兩個娘都尿了!

但是胡適的目的是做一次偉大的嘗試,把自古以來文縐縐只屬於部分人專有的知識壟斷打破,讓文化走到田間地頭,讓文化走到碼頭上做苦力的人中間、讓文化走到裹小腳的老太太那裡,他的詩沒有藝術性,但正如胡適自己所說“普及文化,任何方法都可以嘗試,沒有什麼雅俗之分”。我們只有回到五四那個時代,才能理解胡適的詩到底有著什麼樣的意義。

當然了,胡適也寫過一兩篇有些意境的白話詩:比如《希望》,我從山中來,帶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早。一日望三回,望得花時過;急壞看花人,苞也無一個。眼見秋天到,移花供在家。明年春風回,祝汝滿盆花!這首詩後來被改編成為廣為人知的歌曲《蘭花草》,由此可見胡適的白話詩其實也是可以有白話文的意義的。

不過後來胡適被人忽視,是因為他得了崇洋媚外症,走過了頭,言必稱美國,有人擔憂:美國文化全面滲入中國,胡適回答:如果美國文化能侵略中國,那是歡迎的很! 後來他和魯迅分道揚鑣,連蔣介石都看不下去了,蔣介石在日記《上星期反省錄》中寫道:“胡適乃今日文士名流之典型,而其患得患失之結果,不惜借外國之勢力,以自固其地位,甚至損害國家威信而亦在所不惜。 彼使美四年,除為其個人謀得名譽博士十餘位以外,對於國家與戰事毫無貢獻,甚至不肯說話,恐其獲罪於美國,文人名流之為國乃如此而已。”

胡適的白話詩從此無人提及,除了他本人政治路線跑偏了以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經過他的新文化運動,識字的人越來越多,那種白話文已經司空見慣,甚至普通老百姓都嫌其淺陋,所以不具備再次教育和推廣的價值。

胡適倡導了白話詩,又滅掉了自己的白話詩,斯人功過,留予後人評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