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辛棄疾最悲涼的一首詞,豪邁背後盡是柔腸,讀罷內心盡是滄桑

辛棄疾有著出色的個人能力,在南宋那個重文輕武的朝代,辛棄疾可以說是難得的文武全才,即便是這樣,早年就已經縱馬幾進幾齣金營的辛棄疾,依舊沒能實現自我的價值,只能藉助於詩詞表達自己的感慨。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辛棄疾做夢都想完成的事情,但就是由於各種原因,就是沒能完成。可辛棄疾依舊以他特有的方式在歷史上留下了名字,疆場不得已馳騁,但他卻將豪放派的詞風發揚光大,詩詞間永遠不會缺少那不屈的鬥志與豪放不羈,“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壯志難受的苦悶逾越千年依舊令讀者感同身受。

有一件事我們不得不承認,就是那些豪放派、樂天派的人,他們其實遇到不順利的時候也鬱悶,他們與常人不同的是,他們能夠自己開導自己。那些豪放的作品,正是他們用來鼓勵自己而創作的,那一聲聲的怒吼,也是在向自己發出的。

辛棄疾不光有豪放,豪放之餘他也有悲涼之作,讀起來感人至深,令人難以忘懷。

《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

綠樹聽鵜鴂。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間離別。馬上琵琶關塞黑,更長門、翠輦辭金闕。看燕燕,送歸妾。將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誰共我,醉明月。

離別是人生的常態,也是詩詞中最常見的一種主題。古人的離別是一朝分別再見已不知道何年何月,因此古人特別重視離別,除了十八里相送之外,他們還會在內心感情最激動的時候賦詩一首,以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如此膾炙人口的詩詞便這樣被創作並流傳下來。

辛棄疾的這首詞也是一首送別詞,詩詞的開頭便以三種悲切的鳥鳴聲來表達花凋零的悲愴之情,傷春配上離別,詩人內心的感情一下子就透過情景表達了出來。

詩人緊接著又列舉了各種離愁別恨的故事,“馬上琵琶關塞黑”引用的是昭君出塞的典故,離別漢宮遠嫁匈奴。“看燕燕,送歸妾”引用的是春秋時衛國莊姜望著燕子雙飛、遠送歸妾的典故,以此來進一步表達自己離別的處境。

詩詞的下闕繼續將自己的豪放與悲涼展現出來,“將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引用的是漢將李陵身經百戰,在抗擊匈奴的戰鬥中被匈奴俘虜,最終投降了匈奴。蘇武出使匈奴,結果被匈奴扣留十九年,塞北牧羊艱苦異常,蘇武依舊守節待得歸漢之時,李陵送別蘇武基本上便是“故人長絕”,再也不見了。引用典故表達詩人此時的心情,將也與友人天各一方,難以再見。

“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借用典故荊軻刺秦,易水邊的那一次離別,將永久的分別,詩人列舉了一個又一個的分別場景,讓讀者讀起來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情感上的衝擊,聯想到詩人的這次分別,更感到無比的悲涼。

“誰共我,醉明月”,此時作者一語雙關,一方面表達自己送別友人之後,沒人陪他共同月下飲酒,摯友分別讓他感到了陣陣無奈。再者又與他壯志未酬有關,沒有一個能與他肝膽相照一起共謀大事之人,這讓他在前進的路上感到有些獨木難支。辛棄疾豪邁背後盡是柔腸,讀罷內心盡是滄桑,留下陣陣的悲涼。

辛棄疾一生未得以如願,但從他的詩詞中所表達的情感卻始終如一,不管是豪放的還是悲愴的,他渴望為國效力的心從未改變。辛棄疾的偉大不在於他立下了多大的戰功,也不是戰功赫赫的名將,究其做人與其拳拳愛國之心便值得每一個華夏兒女學習。

當每個人都將保家衛國時刻放在自己心頭,勝不驕敗不餒,天下誰能奈何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