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聽考古人講故事一把手鏟穿越古今,選擇考古享受"詩和遠方"!

通訊員 孫媛 王萍萍 記者 熊豔 文

記者 張之冰 攝+影片

烈日炙烤的蕭山某史前土遺址,施夢以帶著我們小心翼翼地走進考古工地的探方里。

很多工人拿著手鏟在默默刮土,一層層地刮,有些還用水壺噴灑水溼潤土地;難道土遺址的文物都是這樣一層層刮出來的?

“對,就是一直刮。刮不出來就再刮刮,前輩師長就是這樣子教我們的。”施夢以說。

點選看影片

刮不出來就再刮刮——這句通俗簡單的話,是杭州考古工作者的專業素養與辛勤寫照。不禁想,一件文物從發現到出土凝聚了多少心血?在烈日下,文物工作者們小心翼翼地,一點點地用手鏟,一點點用刷子,將文物展露出來,將千年文明寫進我們這座城市的歷史文化底蘊中。

子承父業:文物事業薪火傳承

“土質、土色、包含物,這是發掘三要素。”施夢以說。

由於不同時期人類活動的內容、生存環境等有所不同,所以不同時期的文化堆積,在土質、土色和包含物等方面會產生差異,這些就成為劃分文化層、遺蹟單位的主要依據。

施夢以說,大學時老師一定要求去土遺址工作一些時間,因為刮土層是很好的基本功訓練。土怎麼刮?刮到什麼程度?土質怎麼分析?在其他遺址,可能有些工作可以佈置給工人,但是土遺址不行,得考古學家親自下場,因為得根據土質的情況來分析當時的環境,這個需要經驗,工人很多做不了。

施夢以講起剛入行時前輩們用來教新人的一個笑話:“有個工人什麼都好,就是性急,幹活太快,有時候去上了個廁所回來,一堆土就被他挖完了……在考古工地,幹活快可能是‘缺點’。”

怎麼挖?能不能教教我?小施遞給我刻著他名字的手鏟,這是他在“考古聖地”周原培訓時帶回來的,“看看這手鏟,棒不棒?”考古人的驕傲之情溢於言表。

“刮土要均衡用力,一層層的細細地刮。”在他的指導下,我也像個削鉛筆的師傅一樣,慢慢地卷出均衡的土層了。“看到沒?”小施指著一小塊黑色的土層,“這裡不一樣,是黑色的圓斑,這裡曾經應該是一個柱樁,經過幾千年,木頭與泥土融合在一起了,所以成了黑色。”好激動,第一次刮土,就成功挖到了古人聚落遺址的柱洞。

下午1點左右,一場暴雨突然襲擊,施夢以吆喝工人們進工棚躲雨。大雨,為大家帶來了短暫的休憩,滴答滴答的雨聲敲打在簡陋的棚頂,讓思緒也陷入回憶中。

“文物對我來說從小就不陌生,打我記事起,我的父親就整天泡在當時還是文管會的文物庫房裡。偶爾碰到哪片老房拆遷,父親就拉上我,一人提溜個塑膠袋,上廢墟里撿瓷片去,這大概算得上是我最早經歷的田野調查了。”施夢以說起父親對自己的耳睹目染,影響卻是一輩子,“我父親平日裡隨和,對待文物卻是一絲不苟,常為了保下某片遺址、一座老宅、保全家鄉文脈,跟一些施工單位鬧得不可開交,這份熱愛與堅持,也是父親傳遞給我的最大財富。”

選擇考古:終身事業詩意又浪漫

說起對施夢以的佩服,他的同事用了兩個詞:肯吃苦以及服務大局。

施夢以是杭州人,家境不錯,從大學起就不時在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實習,印象中,他從來不挑揀專案,苦的累的活接起就幹;2013年後正式入職市考古所,每次都以大局為重,服從組織安排,例如,學動物考古學的他,工地忙不過來,他能馬上去幫忙,專業不對口也沒關係,都可以學。像“德壽宮”的考古發掘,他是半路接手,儘管臨危受命,依舊也沉下心來挖掘了好幾年。

“無縫銜接”、“疊壓式”考古,這些年來,這是用來形容施夢以的工作強度,常年泡在工地裡是常態,最多的時候五個考古工地同時進行:海洋公園古墓葬、菊花山古墓葬、中泰古墓葬,德壽宮遺址……說起這些考古專案,施夢以如數家珍。高強度的工作節奏也帶來成就滿滿——

東湘社群二期安置房地塊古墓群,共發掘各時期古墓葬145座,按時代和型別劃分分別為:西周土墩墓一座(其封土範圍內有19座漢墓將其打破),漢土坑墓89座,東漢磚室、磚槨墓31座,六朝時期磚室墓18座,唐代磚室墓1座,兩宋時期土坑墓1座、磚室合葬墓1座,明清合葬墓3座。出土各時期文物一千餘件,主要為陶瓷器,亦有少量青銅器及玉石器;

餘政儲出(2017)29號地塊古墓群,共發掘漢至明代墓葬75座,出土各時期遺物143件,以漢六朝時期陶瓷器為主,附以少量鐵器及石器;

南宋德壽宮遺址,於2017年啟動第四次發掘,發掘面積6900平方米,新發現有大型宮殿基址、磚砌道路、磚砌庭院地面、臺階、假山基礎、排水設施等各類建築遺蹟,出土遺物(小件)8000餘件,其中以陶瓷器殘片為主,亦有少量瓦片、瓦當、滴水、脊獸、柱礎、條石等建築構件。

如果你在博物館看到這些專案出土的文物,是否能聯想起這個年輕的考古工作者可愛笑容?

“選擇了考古這一行當,就基本與節假日絕緣;雖不至於風餐露宿,卻也是日曬雨淋。久了便也不覺得有多辛苦,畢竟成就感更甚”施夢以說,主要還是虧欠家人,尤其是妻子和女兒,妻子為了照顧撫養女兒,辭去了心愛的工作,承包了一切家務,原先她事業剛剛起步,還獲得了國際級證書,正是大好時光;女兒也常羨慕別家出遊,而我卻只能帶她去工地混跡,深感慚愧……

“感謝家人的付出。”醞釀在心中的話千萬句,最後想表達的還是這句簡單的謝謝與愛。

個人簡歷

施夢以,男,畢業於重慶師範大學,考古學碩士,現為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二室主任。自2013入職參加工作以來先後參與吉如遺址、西墳山遺址、缸窯山古墓葬群、學軍中學海創園分校古墓群、極地海洋公園二期墓葬群、東湘社群二期安置房地塊古墓群、南宋德壽宮遺址、中泰中橋村古墓群、小和山遺址古墓群、魯公橋遺址等發掘專案十餘項,承接各類勘探專案數十項。公開發表發掘簡報一篇,發表學術論文四篇。

編輯 楊俏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