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康雍乾盛世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影響最深遠的盛世

近年來,隨著一些清宮劇盛行於世,不少讀者對清朝的印象有所改觀,認為清朝是一個開明包容、富庶繁榮的朝代。以閻教授為代表的一部分清史專家,也開始大力鼓吹清廷統治者的英明神武。更有甚者,還有一些所謂專家指出,“康雍乾盛世”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影響最為深遠的一場盛世。如此荒謬的言論,竟然還得到許多人的認可。子淵寫下這篇闢謠文章,便是要戳穿這個彌天大謊。

紫禁城掠影

首先,所謂的“康雍乾盛世”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續時間長達134年,確實是清朝的高光時刻。甚至可以說,“康雍乾盛世”在一些具體指標上確實達到了中國封建時代的最高峰。就常理而言,有些人之所以認為這個時期是一代盛世,主要依據是社會穩步發展、人口數量劇增、經濟總量龐大、綜合國力最強。

康熙皇帝讀書像

接下來,子淵將針對這幾個方面進行評價和分析。客觀地說,在康熙皇帝平定三藩、收復臺灣之後,清朝內部的動亂基本都處於可控狀態,因此整體狀況還算穩定。在此基礎上,傳統小農經濟也得以穩步增長。然而這一切都只是表面現象,深層次的問題接二連三。

《欽定平定臺灣凱旋圖》

嚴重的社會隱患和內部矛盾

這一時期的社會看似穩定,卻出現了許多深重隱患。首先是文化方面,中國千百年來的文化傳統及精神內涵遭到了嚴重破壞。清政府對百姓思想的禁錮,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大興文字獄”,素以仁慈著稱的康熙皇帝就曾一手炮製了著名的“南山案”事件,不少有志之士因此慘遭殺害。這是對思想的禁錮,亦是對文化的封鎖。

《四庫全書》善本

其二則是乾隆年間進行的《四庫全書》編纂工作。按理說,編纂此書乃是好事一件,然而在編纂過程中,朝廷對從民間進獻的珍貴孤本典籍,進行大規模的銷燬、刪改和曲解。對此,魯迅先生曾在《且介亭雜文》中評價道:“單看雍正乾隆兩朝的對於中國人著作的手段,就足夠令人驚心動魄。全毀,抽毀,剜去之類也且不說,最陰險的是刪改了古書的內容。”

清末兵丁舊照

其次是軍事方面。在這一時期,清朝手上的王牌部隊綠營足足有60萬人。這個數字看上去,似乎足以證明清朝軍隊的強大戰鬥力。然而隨著承平日久、營務廢弛,昔日強盛的綠營軍也逐漸淪為和八旗軍隊差不多的貨色。據《嘉慶朝東華錄》記載,嘉慶皇帝還是皇子之時,曾跟隨乾隆皇帝閱兵,但他所見到的景象卻是:“射箭,箭虛發;馳馬,人墮地。”試問這樣一支軍隊如何能做到守護國家?此時的西方國家,軍隊大多都已配備火槍,清朝軍隊不僅裝備落後,就連征討緬甸都連吃敗仗。

《乾隆南巡圖卷》(區域性)

此外,民族矛盾也是一個威脅清朝統治的重要隱患。清軍入關之後,便有“揚州十日”和“嘉定三屠”這樣滅絕人性的手段。即便看似仁厚的康熙皇帝,在其執政時期,也是手段血腥。四川省曾因此而“百里荒煙”,沿海地區民眾因為禁海政策的實施,更是被官兵屠殺了八成以上。在這種情形之下,清政府的一味鎮壓,只會讓民族矛盾逐漸加深。此後發生的太平天國運動與義和團運動,便是這種民族矛盾的真實寫照。

清初剃髮易服場景油畫

人口數量與經濟總量的真相

“康雍乾盛世”的最主要表現,大概是人口數量的增長。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清朝人口突破到三億,大約佔據當時世界總人口數量的三分之一。然而實現這一壯舉的,乃是在明朝中後期引進的番薯等高產量作物得以大規模種植,從而使許多百姓不至於餓死罷了。除此之外,雍正年間取消了“人頭稅”,更是刺激了無數貧苦夫妻的生育意願,讓他們透過多生孩子的方式來提高勞動生產水平,增加勞動收入以補貼家用。說到這裡,或許有些讀者會感到奇怪,為什麼清朝經濟體量這麼龐大,百姓卻還要靠多生子女來維持家庭日常開支呢?

清末百姓舊照

原因很現實,因為清朝的貧富差距非常之大,而清朝經濟的九成以上是掌握在統治階層和官員手中的。上流社會的奢靡享樂,與普通百姓的流離失所,形成了強烈對比。另一方面,因為清朝多年實行閉關鎖國和禁海禁運的政策,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受到了嚴重限制。在這一情形之下,人口數量暴增導致出現大量貧困人口,廉價勞動力累積才是清朝經濟總量得以上升的真相。對於這個看似繁華的盛世,思想家唐甄曾評價道:“清興五十餘年矣。四海之內,日益貧困,農空、工空、市空、仕空。”

綜合國力與對外戰爭的尷尬

關於清朝國力,曾受到過乾隆接見的英國使者喬治·馬戛爾尼曾在日記中回憶:“自從北方或滿洲韃靼征服以來,至少在過去150年裡,沒有改善,沒有前進,或者更確切地說反而倒退了;當我們每天都在藝術和科學領域前進時,他們實際上正在變成半野蠻人。”

喬治·馬戛爾尼畫像

站在客觀角度,這句評價可謂是一針見血地道出了此時清朝內部的矛盾現狀。按理來說,評判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對內是要看廣大百姓們的生活質量。可惜從當時許多百姓尚不能吃飽穿暖來看,清朝強大的國力不過是途有虛表罷了,因此也有人稱這一時期為“飢餓的盛世”。

放眼清朝府的對外戰爭,也同樣不盡人意。康熙時期發生的雅克薩之戰中,清朝明明是獲勝一方,然而清政府卻硬是割讓了外興安嶺的大片土地,將其拱手送給了沙俄。在乾隆年間,清軍先後數次進攻緬甸,卻都以失敗告終。最後還是緬甸國王因擔心清朝與暹羅夾擊,這才在乾隆帝八十歲大壽時主動派使者祝壽進貢,要求恢復通商和冊封。

老年乾隆皇帝朝服像

乾隆皇帝借坡下驢,當即冊封其為緬甸國王,恢復正常貿易,並將“平緬甸”列入“十全武功”之中。說到這裡,大家對於“康乾盛世”的真實性想必也應心知肚明。子淵最後想說的是,一個國家想要強大,正確認識自己才是唯一可取的態度,一味固步自封只會給國家和民族帶來災難。

參考資料:

《清史稿》《嘉慶朝東華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