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宋朝人下館子時,經常說"小二切二斤肉來",這肉是什麼動物的肉

都說宋朝經濟富裕,清明上河圖就是出自北宋時期張澤瑞的名畫,畫中昌盛現象讓人嚮往,更甚者有很多人想要親眼看看北宋風光,畫中的牲畜就有60多匹,其中就有騾、牛、驢等。

這不禁讓人想到名著《水滸傳》中,經常出現梁山好漢在一起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讓人看得垂涎三尺,不過在古代時期,吃肉可不是那麼容易的,特別是普通平民,也不是什麼肉都能夠吃得了的。

在《水滸傳》中就提過很多次吃牛肉:

華陰縣史家莊史太公接待王進,莊客托出一桶盤,四樣菜蔬,一盤牛肉,鋪放桌上。

梁山泊下南山酒店朱貴處,林沖又問道:“有甚麼下酒”酒保道:“有生熟牛肉,肥鵝,嫩雞。”林沖道:“先切二斤熟牛肉來。”等。

但是宋代法律禁止吃牛肉,不僅是宋代,從春秋時期開始,牛就是被保護的,因為古代生產力不足,而牛除了耕田之外還能拉車,所以為了提高農業生產,自然受到國家保護。

《宋刑統》規定:“今後應有盜官私馬牛雜畜而殺之,或因仇嫌憎嫉而潛行屠殺者,請併為盜殺。如盜殺馬牛,頭首處死,從者減一等。”

所以才有蘇軾說的:“農民喪牛甚於喪子。”

如此看來,吃牛肉在古代是想都不要想,完全不像現代這樣想吃就吃,想必很多人都有疑問,既然牛肉不能吃,為什麼《水滸傳》中,描寫了很多次梁山好漢吃牛肉的事情,而作者是元末明初時期的人,所以對此並不瞭解,胡亂寫的?

作者多次描寫梁山好漢吃牛肉,也隱含著好漢們藐視法律。

《宋會要?刑法志》記載,牛肉每斤百錢,牛活著的大概能夠賣到五到七貫,可將牛殺死,僅僅賣牛肉的話,卻可以賣二、三十貫,人都是驅利的,這麼大的利潤自然驅動了很多人去冒險殺牛,最後在黑市上販賣。

普通平民百姓就不要妄想吃牛肉了,那麼在宋朝時期,會吃什麼肉?

牛是重要生產工具,羊就不是了。

所以在宋朝時期,羊肉就成了達官貴人餐桌上重要的肉食主角,宋朝人也非常喜愛吃羊肉,更有呂大防為宋哲宗講述祖宗家法時說:“飲食不貴異品,御廚止用羊肉,此皆祖宗家法所以致太平者。”

吃羊肉倒不像是為了口欲,更不在乎營養價值,只因為將吃羊肉提升到了影響國家安定角度上,不僅僅是宋代,唐代的主要肉食也是羊肉,在《太平廣記》中,就有記載唐代人吃肉的次數有107次。

在宋仁宗時期,每年殺羊都有數萬頭,《東軒筆錄》記載:宋仁宗說過:“昨夕因不寐而甚飢,思食燒羊。”宋仁宗大晚上餓了,想吃羊想得睡不著。

皇帝和達官貴人都愛吃吃羊肉,自然會貨不應求,只好找鄰國購買,在北宋的中後期,每年都會有價值數十萬貫的羊肉貿易,達官貴人每年吃那麼多都還會不夠,平民老百姓想吃羊肉更難,那麼他們就只能吃最便宜的肉了。

蘇軾寫過一篇《豬肉頌》: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豬肉被人嫌棄為低賤粗陋的食物,所以價格非常便宜,甚至價賤如泥土。

想必大家都知道蘇軾研究出東坡肉,油而不膩,現在吃這道菜也不便宜,但在當時,蘇軾研究出這道菜卻是苦中作樂。

在1079年,蘇軾因為寫了一封諷刺變法弊端的詩作,因為蘇軾在當時文壇地位很高,做的詩詞非常有影響力,“謗訕朝廷”之罪名被抓進監獄,後在1080年被貶至黃州,才有了蘇軾研究出很多美食,蘇軾選擇用豬肉,也是因為豬肉非常的便宜,他那個時候太窮了。

等到了清朝時期,滿族自古就有吃豬肉的習慣,豬肉的地位才得以提高,在乾隆五十年的時候舉行過“千叟宴”,飯桌上有豬肉、雞鴨等,但羊肉卻沒了,足以可見飲食變化。

很大原因是因為豬隻需要關在豬圈飼養,豬也不挑食,還能提供耕田需要的肥料,成本低,利益大,而羊肉養殖需要地盤,清朝時期,人口暴增,所以主肉食從羊肉變成好養活的豬肉。

現在我們的生活雖不是家家富裕,但不像古時候那樣想吃個肉都難,不管是吃豬肉、羊肉還是牛肉都沒有問題,所以看到電視裡面吃什麼肉垂涎三尺時,不如點個外賣或者自己動手做做美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