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那個叫"命運"的東西,其實是指這些"看不到,但卻存在"的力量

文:老友手札 普通心理諮詢師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慢慢發現自己的生活似乎總被一股股無形的力量牽絆,讓我們遍歷跌宕起伏,而我們將這一股股力量放在一起冠以“命運”一詞。

但這些觀察不到的力量,就真的不能被我們發現嗎?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身邊有哪些可以被證實存在的、影響我們人生程序的、無形的力量。

現實對我們的要求

在曾經的某次交流中,一位朋友問我:“老師,我現在認識三位男性,一位長的一般,但家裡有錢;一位長的很好,就是脾氣不好;一位很聊得來,但還沒見過。請問我選他們哪個當我的男朋友比較好。”

接著我說:“這樣,那他們都表達過對你的喜歡嗎?”

那位朋友說:“沒有。”

不知道看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樣的感受呢?

無論我們是否願意,現實都只會按照自身的規律和規則發展。而我們如果想要跟世界和諧相處或者做成一些什麼的話,就必須符合規則對我們的要求、利用現實生活中的客觀規律。就比如在這裡,只有這三位都對她表達過好感與想要在一起的意願,才能被視之為“選項”;只有被三位喜歡,她才有一定的“選擇權”。

對方什麼都沒表示,就覺得“我可以隨便選,想選誰就能成功”。那當她選擇其中某一位,而那一位一臉詫異地看著她,並說:“感謝抬愛,我只是把你當妹妹看待”時,到底是命運讓他們沒有緣分走到一起,還是我們在分析、判斷與做選擇的時候,沒有充分考慮“現實對我們的要求”,以及“我們是否滿足了現實對我們的要求”呢?

強迫性重複

“如果我沒理解錯的話,你是希望跟我聊聊‘如何才能更好的一個人生活’,是嗎?”

“沒錯,雖然我現在過得還可以,但我還想變得更好。”

“那我想問的是,今年你32歲,也沒有過什麼戀愛經歷,似乎對於談戀愛與結婚,你並沒有興趣,能跟我說說你堅守獨身的原因嗎?”

“怎麼說呢,平時當朋友還可以,可至少關係稍微深入點,我就會特別害怕,然後就遠離對方了。後來想想,既然我那麼害怕,不如操心過好一個人的生活算了。”

“特別害怕。嗯,害怕不會沒有緣由的出現,那這時候的害怕有沒有可能跟曾經的某些經歷是有關聯的呢?”

後來經過交流,得知女孩在小的時候被人傷害過,雖然傷害她的人已經付出了代價,可造成的創傷卻彌留了很久,使得她每當遇到類似或她覺得將要發生類似情況的時候,曾經的害怕、無助、驚慌、焦慮就會跳出來影響她;曾經面對傷害時的努力自保和逃離,也會再次重複出現。

雖然過去了很多年,但有些經由創傷帶來的東西,在我們面對類似情況時,還是會不斷出現。有一些如這位朋友的經歷一般特別明顯,有一些則不易察覺。但你也看到了,它們不僅影響了我們的判斷,還直接替我們做了決定,甚至於如果我們不從創傷中走出來,餘生都會陷入重複、不斷輪迴。

這到底是虛無縹緲的力量,還是就存在於我們身邊的一些東西呢?

原生家庭的影響

前兩天跟朋友一起吃飯的時候,其中一位說:“我們學校有個比較聰明的孩子,但不知道怎麼了,只要遇到不會的題,他就變得特別暴躁,甚至於有時候會用頭撞牆,可把老師們都嚇壞了。”

然後,我接著這個話茬說:“導致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呢,可能是因為孩子的父親或者母親,脾氣特別暴躁。”

朋友就說:“是是是,他媽媽到學校之後,也說他父親脾氣特別不好。”

隨後,我們又聊了聊,發現不僅孩子的父親脾氣不好,父親的父親,也就是孩子的爺爺脾氣也非常不好。

為了能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下去,我們在來到這個世界之後,就會努力地模仿自己的父母,從他們身上學習說話、為人處世、一些基本的因果關係、如何與他人相處、如何對待異性。可以說,最開始的我們自己出了一小部分是屬於我們自己的,其他都是直接照搬了父母身上的一些東西。

由此形成的我們呢,雖然擁有著屬於自己的、獨特的外貌體徵,可內在存放的東西卻不是屬於我們自己的。而尷尬的是什麼呢,如果在隨後的人生中,我們並沒有去嘗試逐步走出原生家庭的影響、去形成屬於自己的自我,那就會像剛剛的故事一樣,父輩遭受的原生家庭影響會延續到子輩,並還可能繼續延續下去。

每個人的身上都必然有原生家庭的影響,可當我們始終沒有看到這些、始終沒有走出來一些的話,我們就會一直受其影響。

小的時候我們沒得選,長大之後卻有的選。既然有的選,那貼上“命運”這個虛無縹緲的標籤,就有些不合適了。

潛意識與習慣

人在認識世界的時候,只能藉由自己認識到的資訊去分析和判別這個世界。而資訊只有達到“可被識別”這個條件,才能被我們識別到。

就比如剛剛提到的強迫性重複與原生家庭影響,這兩樣雖然已經存在了很久很久,但其實我們也只是剛認識它倆沒多久、它倆也不過剛剛進入大眾的視野。

而與它倆類似的還有潛意識與習慣。

還記得小時候不會寫字辛苦練字的經歷嗎?而這麼多年之後,還需要像之前一樣一邊想、一邊寫才能熟練地完成書寫嗎?

現在我們不用有太多的思考就能講出來一些東西、寫出來一些東西。這是因為它們已經從之前的“刻意行為”變成了“機械化、自動化行為”。

刻意行為是需要我們集中注意力才能做好的,那集中注意力就代表著“我們能夠觀察到和一定程度的掌控這個過程”。當刻意行為變為“機械化、自動化行為”之後,我們只需要稍微有一個念頭就能自動展現出來。就好比小的時候我們學習走路,需要有人一個步驟一個步驟的教,熟練了之後,我只需要想著“要去哪兒”,這一系列步驟就自動完成了。

這些“機械化、自動化行為”便儲存在潛意識裡,被貼上了習慣的標籤。而裡面放著諸如認知和行為傾向、從原生家庭裡拿過來的東西、一些創傷、慾望等東西,並在你沒有意識到的時候,對你的人生造成影響。

當然了,潛意識這部分每個人都有,但是我們又不可能絕對的掌控自己的潛意識,所以,只能透過不斷提高覺察能力,去認清楚當下的自己和當下為什麼這麼做,從而增加潛意識的積極影響、在能力範圍內淡化潛意識的消極影響。

以上幾部分,可是每個人都有的。而以上幾部分,又是我們可以透過一些努力,做出最佳化與調整的。

那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是否具備了一定程度的“跳出命運影響”的可能呢?

本文由老友手札原創,感謝你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