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一段簫聲,幾處暗香

作者:一湖,來源:唐詩宋詞古詩詞(ID:tsgsc8)

九百多年前,一個即將冬盡春來的夜裡,從蘇州石湖出發的一艘小船,在春水初生的江面緩緩行進,船上的詩人在石湖時創作了兩支新曲,此時月色正好,小船搖盪著進入松陵地界,垂虹橋好似一道長虹橫跨兩岸,雄偉壯觀,詩人乘興吹起了蕭,一位妙齡女子在身旁和著旋律輕輕地吟唱著:

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

江國,正寂寂,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

女子唱的就是詩人作的新曲之一《暗香·舊時月色》,曲罷回首,煙波浩渺,詩人即興又作小詩一首:

《過垂虹》

自作新詞韻最嬌,小紅低唱我吹簫。

曲終過盡松陵路,回首煙波十四橋。

雪落梅花之後,略有清寒的江南月色裡,一位淺白長袍、衣袂飄飄的詩人,幽幽吹著蕭,身著一襲紅裙的小紅在一旁,款款吟唱,小船悠悠盪盪,煙波裡,嫋嫋穿過一個又一個半月似的橋洞,斷續聲隨斷續風……好似一幅動態水墨。

這絕美畫面,這段來自南宋的簫聲,始終在垂虹一帶,跨時空浮現著。

這詩人便是南宋詞壇的“白石老仙”姜夔、姜白石,吟唱的女子小紅,是姜夔離開石湖時范成大所贈,這是古代文人間的風雅之事。姜夔與范成大,一個是終生未仕的江湖才子,一個是曾官至副宰相的文人,卻是忘年交的知己朋友,這段話還得從頭說起。

先說范成大,此時已六十五歲,退居在家鄉蘇州石湖,他在石湖修建了範村,歸隱田園,寫下著名的組詩《四時田園雜興》,其中最為人熟知的是其三十一: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他的這組詩共寫了六十首,心繫農人,記錄田園生活的點點滴滴,自己也成了性格恬淡的鄰家老翁。

很難想象,年輕時的范成大,曾經那麼豪氣干雲,滿朝文武官員無人敢應對的差事,他卻斗膽領命,拋卻生死,孤勇出使金國,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並能不辱使命,保氣節而回,被稱之為“南宋蘇武”。

一路北上途中,淪陷區的所見所聞,范成大以文學家的眼光和心胸,用七十二首絕句記錄下來,回國後,把出使金國的日記整理成《攬轡錄》,留下珍貴、獨特的文獻史料,讓人不得不佩服其慨然而行的豪氣,泰然自守的靜氣。

1186年冬,年輕的姜夔在杭州短暫逗留,結識了同為江西人的楊萬里,眼光頗高的誠齋先生楊萬里,看了姜夔的詩詞後激賞不已,贊他“為文無所不工”,兩人成為忘年交,楊萬里又寫信推薦給已退隱在蘇州石湖的好朋友范成大,楊萬里與范成大,同陸游、尤袤這四位,即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范成大對姜夔的詞曲也非常欣賞,次年夏天,是范成大歸隱石湖後的第一個生日,此時姜夔已寓居湖州,趕往石湖祝壽,見范成大手中扇子上的題詩,便作了首《次石湖書扇韻》:

橋西一曲水通村,岸閣浮萍綠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處別開門。

據詞學家夏承濤先生的考證,這是姜夔與范成大這對年齡差距二十八歲筆友的初次見面,非常投契,之後姜夔自度曲創作了《石湖仙》送給范成大:

松江煙浦。是千古三高,遊衍佳處。須信石湖仙,似鴟夷、翩然引去。浮雲安在,我自愛、綠香紅舞。容與。看世間、幾度今古。

盧溝舊曾駐馬,為黃花、閒吟秀句。見說胡兒,也學綸巾敧雨。玉友金蕉,玉人金縷。緩移箏柱。閒好語。明年定在槐府。

姜夔對范成大當年孤勇出使金國並能全身而退充滿敬佩,所以詞中“須信石湖仙,似鴟夷、翩然引去”一句,把范成大比作范蠡,春秋時期越國大夫范蠡在功成名就之後,急流勇退,歸隱太湖,自號“鴟夷子皮”,姜夔以此也讚美范成大的功成身退,隱逸高古。

姜夔舉止不俗、氣質清雅,與范成大個性接近,兩人的交情愈發深厚,由於范成大和楊萬里兩位前輩大咖的賞識,姜夔的才名更加傳播開來,辛棄疾、朱熹都曾公開表示對白石詞的欣賞。

1191年冬,姜夔受范成大邀請,再度來到石湖,正逢梅開雪落,眾文人踏雪賞梅,興致盎然。范成大愛梅,退隱家鄉建造石湖範村時,特意“以其地三分之一與梅”,並著有《梅譜》一卷。

石湖居士範老先生當即提議姜夔創作新曲,音樂天才姜夔對梅花也是有著特殊的情愫,此刻正情感、靈感與雪梅同時綻放,即興創作了新曲,范成大讚賞不已,立即叫樂工歌姬操習,音節婉轉,與月色共醉人,乃命名為《暗香》、《疏影》。

《暗香》即文章開頭時,石湖居士所贈的歌姬小紅款款吟唱的那一首“舊時月色”,《疏影》詞則為:

苔枝綴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裡相逢,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想佩環、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

猶記深宮舊事,那人正睡裡,飛近蛾綠。莫似春風,不管盈盈,早與安排金屋。還教一片隨波去,又卻怨、玉龍哀曲。等恁時、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

開頭一句“苔枝綴玉”是巧妙嵌入了范成大《梅譜》中記載的古梅:蒼鮮鱗皴,封滿花身,有“苔須垂於青枝”;接著把梅花比作杜甫詩中天寒翠袖薄、無言倚修竹的佳人,又比作遠離故土思念家鄉的昭君,凸顯其高潔幽獨之美,賦予了梅花以人格。

下闋有蛾綠梅花妝和金屋藏嬌的典故,叮囑春風小心呵護,免得隨波流去,平添《梅花落》的哀曲,枝頭落盡,只能小窗的圖畫中欣賞了。這又何嘗不是叮嚀賞花人和自己,要珍惜,珍重。

兩首詞命名“暗香疏影”,不提梅花亦知是借詠梅花而抒情的詞,是因為北宋隱逸詩人林和靖“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詠梅名句太過經典:

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詩為林逋《山園小梅二首》其一,此後“暗香疏影”就成了梅花的絕佳代稱。林逋即和靖先生(宋仁宗賜諡),終生不仕不娶,隱居西湖孤山,植梅養鶴,自謂“以梅為妻,以鶴為子”。林和靖性格恬淡,隱逸世外,似仙人一般,並非無常人之情,而是因為鎖進了深情,他一首《長相思·吳山青》,寫得情深刻骨:

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送迎,誰知離別情?

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已平。

只是不知他曾經的情感故事落在紅塵何處,他隱在世外,把人間至情付與了梅與鶴。

林逋是姜夔仰慕欽佩的人,姜夔飄逸的仙人氣質也與林逋有某種相似,明人張羽的《白石道人傳》中亦寫:“體貌清瑩,望之若神仙中人”,姜夔也極愛梅花,心中亦有著一段多年不忘的深情,在《暗香》中,想起舊時月色,有心託梅寄遠,嘆路遙積雪,感梅花不易,“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只能在回憶中記取曾經的相依相伴,不知何時能再見啊,如梅花一樣的玉人。

姜夔對梅的偏愛,因梅花而懷念的玉人,又是誰呢?

姜夔出生在一個沒落的官宦之家,祖籍饒州德興(今江西德興),後遷至鄱陽,父親曾任江西新餘、湖北武漢的知縣,姜夔十四歲時父親過世,年少孤貧,成年後科考不第,四處流寓。

二十三歲時,曾遊安徽合肥,與此地的歌女姊妹二人相識,由互相欣賞而往來酬唱,一同出遊,踏雪賞梅,情投意合。因難忘“玉人和月摘梅花”,此後屢次到合肥與心上人相會,日漸情意濃厚,難以割捨。

在冒雪拜訪范成大的前一年,姜夔曾前往合肥與戀人相聚,因此在石湖賞梅之時有懷人之意,這似乎是他在心中一個解不開的情結,與梅花有關的描寫,總是與對合肥情人的追憶聯絡在一起,睹梅懷人成為白石詞中常見的主題,譬如《江梅引·人間離別易多時》:

人間離別易多時。見梅枝,忽相思。幾度小窗幽夢手同攜。今夜夢中無覓處,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

溼紅恨墨淺封題。寶箏空,無雁飛。俊遊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暉。舊約扁舟,心事已成非。歌罷淮南春草賦,又萋萋。漂零客,淚滿衣。

他在小序中寫明:“丙辰之冬,予留梁溪,將詣淮南不得,因夢思以述志。”時間是1196年冬,他住在無錫梁溪張鑑的莊園,正值園中臘梅競相開放,看見梅花,又懷念起合肥的戀人,所思而夢,於是記夢抒懷。

次年元宵節,姜夔又因思而夢,作《鷓鴣天·元夕有所夢》:

肥水東流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夢中未比丹青見,暗裡忽驚山鳥啼。

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

“當初不合種相思”也成為千古情語,這一年,與合肥戀人的初相遇已過去了二十年,這二十年中,他共寫了近二十首懷念情人和吟詠合肥風物的詞章,流露的都是“難忘初戀情人”。

讓我們把時間再撥回到那個從石湖歸來的除夕之夜,小船悠悠盪盪行往苕溪(今湖州),詩人一路作著《除夜自石湖歸苕溪》的絕句,作到第七首,他望著遠方輕聲吟哦:

笠澤茫茫雁影微,玉峰重疊護雲衣。

長橋寂寞春夜寒,只有詩人一舸歸。

笠澤是太湖的別稱,長橋即上文提到過的垂虹橋,“八十丈晴虹臥影”,是東南一帶最長的橋,俗稱長橋。行舟在茫茫太湖,水面上若隱若現幾隻雁影,雲霧中時有時無幾座山峰,在這微寒空寂的春夜,長橋靜臥,顯得有些寂寞(寂寞的何止長橋),在這清幽的一片空闊中,只有詩人的一隻小船在浩渺的湖水中緩行。

此時如果有長鏡頭,隨著隱隱簫聲慢慢上移、推高、拉遠,小舟漸如墨點,長橋變作一線……點線面拉開無盡宇宙空間,天地蒼茫,萬物縹緲。

時光偷換,又一度梅花盛開,月色下,疏影搖曳,時有暗香,亦如千年外似有似無的簫聲。

-作者-

一湖,一個熱愛詩詞的簡單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