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張遼和呂布履歷差不多, 同樣多次投降, 為什麼世人只罵呂布!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551期 文/無常奉天玉 插圖/東方夜未眠)

提起三國第一猛將呂布,大多數在會在潛意識裡,為他貼上這樣幾個標籤:“天下無敵”、“有勇無謀”、“反覆小人”或者“三姓家奴”。他的驍勇,無可辯駁,畢竟他年少時,就因為這一原因,得到了幷州刺史丁原的提拔;之後又因擅長騎射,力大無窮,獲得了飛將之稱,並被董卓厚愛。他的有勇無謀,好像也是公認的,畢竟他本身的驍勇,幾乎無人能敵,他麾下的幷州鐵騎,也是天下少有的精銳,可他在戰場上,卻幾乎屢戰屢敗。可是,在那個降將遍地走的時代,為什麼只有他被稱為反覆小人呢?

呂布自始至終,只有兩任真正的主公,即丁原和董卓,之後他先為漢室效力,又自成一方諸侯,雖然背叛過盟友,也用不光彩的手段,奪過他人的城池,但是這些在那個爾虞我詐的時代,稱不上汙點。而後來成為曹操麾下五子良將之一的張遼,前期的履歷,與呂布非常相似,而且他投降的次數,比呂布還要多——他最初因驍勇善戰,被幷州刺史丁原招為了從事;後來丁原被殺,他投靠了董卓,成為了呂布的同僚;董卓伏誅之後,他依附於呂布;呂布被擒殺之後,他又投靠了曹操。

《三國志·張遼傳》記載:“漢末,幷州刺史丁原以遼武力過人,召為從事,使將兵詣京都。何進遣詣河北募兵,得千餘人。還,進敗,以兵屬董卓。卓敗,以兵屬呂布,遷騎都尉。……太祖破呂布於下邳,遼將其眾降,拜中郎將,賜爵關內侯。”那麼,為什麼世人只唾棄呂布,罵他“反覆小人”,甚至“三姓家奴”,卻沒有人抨擊張遼呢?對於這個問題,小編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兩人降敵的原因不同

呂布之所以被世人唾棄,主要原因並不是他反覆投降,而是因為他數度恩將仇報。例如,丁原把他從一個無名小卒,提拔起來,他卻因為受到董卓的利誘,就斬了丁原首級,轉投董卓;董卓對他“甚愛信之,誓為父子”,他卻因為王允的三言兩語,手刃董卓,等等。這些行為不管在哪個時代,都不經講究。也正是因為他做出了這些事情,徐州城破,他向曹操請降時,劉備只一句“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就要了他的性命。

而張遼雖然數度降敵,卻算不上賣主求榮,他每次降敵,都是在上一任主公兵敗,甚至死亡之後,才投奔下一任主公,雖然嚴格意義上講,他算不上忠義,畢竟他沒有做到從一而終,但是他沒有對不起自己的任何一任主公。

二、受《三國演義》的影響

演義中並沒有詳細交待,張遼追隨呂布之前的履歷,而且呂布被擒殺之時,羅貫中給他安排了一套非常忠義的臺詞——“呂布匹夫,死而死耳,何懼之有!”之後他更是大罵曹操,幸虧關羽和劉備求情,他才保全性命,曹操對他好言安撫一番,他才選擇了投降。所以,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他豐富的投降經歷。

而呂布的較狡反覆,在演義中卻被刻畫的非常生動具體——殺丁原時,他的見利忘義;誅董卓時,他的色慾燻心;被曹操生擒之後,他為求活命表現出的卑微,等等,都令人印象深刻。再加上,演義中丁原和董卓都曾是他的義父,他的不忠不義,便“更上一屋樓”,三姓家奴的稱號,再也擺脫不掉了。

三、史書的蓋棺定論

除此之外,史書中的評語,也會影響後人對他們的看法。關於張遼的史料中,從未抨擊過他不忠不義,甚至關羽暫居曹操麾下時,他一面害怕曹操殺害關羽,一面又不想欺瞞曹操,在忠與義之間,糾結不已,表現了他重情義的一面。而《三國志·呂布傳》中,陳壽卻明確的提到,呂布“輕狡反覆,唯利是視”,給呂布貼上了不忠不義,唯利是圖的標籤。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註》《三國演義》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