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乾隆的"年會"瞭解一下!

年關已至,小夥伴們除了搶票回家之外,還即將面臨一場一年一度的公司自嗨集會——年會。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不論公司規模大小,年會一定不會缺席。

從《Nobody》到《小蘋果》,從《卡路里》到《野狼disco》,挑選節目的重點在於歌一定要大眾,舞一定要風騷;從肥皂牙膏洗髮水,到手機電腦iPad,別管價格高低,心意一定要到。

不過,年會可不是現代人的專屬,就是擱在古代,“年會”也是春節期間的“重頭戲”。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紫禁城裡的年會。

你和皇帝之間的“年會”,差了多少個Level

在古代,年會它有另一個名字,叫做“文宴”。

現代人的年會,除了載歌載舞的大型自嗨吐槽之外,很難說能有什麼精神上的提高和文化上的薰陶,但古代的文宴就大不一樣了。

所謂文宴,是宮廷飲酒作詩的一種娛樂活動,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李白一樣,酒喝得越多,詩作得越好。很多人喝到宴席未半,便“有沾醉者”由“內官扶掖而出”(《康熙起居注》)。

《雍正朝起居注冊》也有記載,“諸臣毋得過拘禮節,能飲者不必限以三爵”。由此可見,康熙雍正時期參加宴會的大臣和我們如今的社會人一樣,都少不了這種觥籌交錯、酩酊大醉的場合。

《故宮賀歲》節目截圖

但到了乾隆皇帝接手後,以“養生”與愛茶聞名的他,為了讓參加宴席的臣子們所進行的聯句賦詩不被醉酒所耽誤,改酒為茶。乾隆八年(1743年)時,重華宮茶宴的制度被正式確定下來,聯句作詩,品乾隆特製的“三清茶”,暢聊一年的大事小情。

相比現代人過年厭煩的各種規矩和流程禮節,貴為皇帝需要承受的繁瑣隆重的新春儀式才算真正的累。

據記載,臘月初八,皇帝觀冰嬉;臘月二十左右,擇吉日放假;臘月二十三,祭灶;臘月二十四,設萬壽燈、天燈、放爆竹;臘月二十六,貼春聯、掛門神、掛宮訓圖;臘月二十八或二十九,太廟祫祭;除夕,保和殿宴請蒙古王公、賞戲、守歲;大年初一,開筆書吉語、授時、禮佛、祭天、祭祖、家宴、與宗親宴、向皇太后行禮、太和殿受賀宣表、國宴、寫《心經》、賞戲;正月初二至初十之間擇日,重華宮茶宴;正月初二以後擇吉日,皇帝與皇太后新年宴。

除此之外,皇帝還要向家人、宗族、大臣等贈送禮物,稱為“饋歲”,以濃親情紐帶、洽君臣關係,對皇帝來說,真正是過了臘八就是年,一過就是幾十天。

三清茶宴,獨屬於乾隆的精緻與養生

對於乾隆皇帝來說,茶宴可能是繁瑣隆重的過年期間最為放鬆的時候,因為它有點像現代的好友小聚——受邀的均是內廷大臣與翰林學士,都是皇帝賞識與親近的臣子。在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現代人熟知的紀曉嵐、和珅和劉墉,這三位重臣就同時出現在茶宴上。

《故宮賀歲》節目截圖

以文人雅士自居的乾隆,會在正月初二至正月初十之間選擇一天,召集重臣到重華宮參加茶宴。重華宮是乾隆作為皇子時就居住的處所,對他而言,這間屋子有著家的含義,因此私人情感較重的宴會經常會選在這裡。

茶宴通常會選擇十八位大臣參加,暗喻“十八學士登瀛洲”,後來增至二十八人,喻合“二十八星宿”。宴時,諸臣朝服衣裝,魚貫而入,叩首皇帝,按序入座,清樂響起,乾隆便會賜飲群臣他獨創的三清茶。

因此,重華宮茶宴也被稱為“三清茶宴”,這種茶之所以叫“三清”,是因為它“以雪水烹茶,沃梅花、佛手、松實啜之”,所謂三清就是指:梅花、佛手、松子;其文雅程度比之《紅樓夢》中採梅花上雪水烹茶的妙玉也毫不遜色。後來乾隆還命工匠將他所作的《三清茶》詩環繞於瓷杯上,做成三清茶碗。

《故宮賀歲》節目截圖

席間所用果品為了配合茶宴特地清淡,也會提前甄選準備,同時,還會為與宴者準備好筆墨紙硯,供乾隆品茶後聯句賦詩,然後臣工傳閱,依韻賡和。皇帝常有將三清茶碗賞賜給臣子的美事,體現他對國家棟梁的殊恩隆眷。

除了舉辦茶宴,過年期間宮中還會上演歌頌太平的“承應戲”,“大戲”一詞其實最初就是指過年宮裡的連臺戲。

“奉旨”入宮,看紫禁城如何賀歲

對於大多數現代年輕人而言,過年聚餐成了唯恐避之不及的假笑現場,他們對那首“二十三糖瓜粘”的童謠無感,沒有掃塵和逛廟會的習慣,除夕的餃子和春晚,也成了大型吐槽現場,甚至連挨家挨戶的拜年,都覺得尷尬和麻煩。

然後,他們說,年味越來越淡。

可是,年味就藏在這些繁瑣且不同尋常的細節裡。《小王子》裡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年味兒,不就是在春節這個特定的時間,做一些特定的事情,才讓人感到溫馨的嗎?

在《故宮賀歲》中,節目組以紫禁城歷史為依據,將其中這些細碎的過年儀式,將儀式中藏著的家的溫馨味道,用更現代、更年輕的表達方式,全面、系統地嘗試挖掘傳統過年的習俗文化,體現“傳統”生活的雅趣,正是歲時,方知中國味,方知中國美。

《故宮賀歲》是由故宮和騰訊聯合出品,最初的靈感來自《紫禁城裡過大年》的展覽。節目邀請了故宮專家全面參與策劃,由文化名嘴竇文濤和文化名人組成小分隊,探訪傳統過大年的講究,在故宮進行實景拍攝的一檔文化年俗節目。

這檔節目以更直觀的方式,將繁華的春節景象從歷史檔案的史料中,帶到二十一世紀的現代人身邊,時至今日,這座整整600歲的紫禁城,在專家與嘉賓的講述下,一點一點帶更多人感受曾經的年味,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與活力,並透過這種方式,與現代人的生活前所未有的靠近。

《故宮賀歲》節目截圖

在節目的第一集中,竇文濤和王剛跟隨著鏡頭走進重華宮和漱芳齋,因為重華宮正在修繕,目前還未開放,所以請他們帶著觀眾一起走進故宮,體驗三清茶的清香,感受600歲的紫禁城,相信在節目裡,你能感受到傳統雅緻生活的味道。

這個時候你會發現,那些被束縛在歷史與博物館中的器物與人物不再是冷冰冰的,年味也不僅僅存在於過去的歲月中,不管是幾百年前在紫禁城裡過年也好,還是現代過年也好,不一樣的儀式下,蘊含著的是一樣對福壽安康的美好祈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