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公道杯挑選有講究,器型、大小、材質,老茶客教你這樣挑茶具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茶席上,公道杯是蓋碗的絕佳拍檔,不可分離。

有蓋碗出現的地方,必然離不開公道杯。

一眾茶器裡,公道杯也被稱作分茶器。

李清照曾經寫,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

而代入公道杯的角色看,它是均勻茶湯的一大幫手。

分茶時,若是缺少了公道杯。

茶湯直接從蓋碗,分流入各個茶杯內。

灑得滿桌子都是茶水不說,還會影響到每杯茶湯的濃度。

這種濃一分、淡一分的差距,用於自酌自飲時,倒也無需計較。

但在請客喝茶時,難免會有厚此薄彼之嫌。

而用公道杯分茶,茶斟七分滿,讓每杯茶湯滋味勻齊,消減差異。

由細節處,能體現出“公道”的要義!

況且,除了勻分茶湯外,公道杯分茶還能起到過渡作用。

一來,讓滾燙的茶水適當降溫。

二來,能順其自然沉澱碎茶末。

將茶湯倒入杯中,細細品嚐,喝茶體驗會更佳!

《2》

公道杯作為茶席上的重要角色,“選角”很關鍵。

實用且合宜的公道杯,能讓茶席佈置增色。

反之,則會影響泡茶動作的順暢施展。

之前有茶友過來問,公道杯是選帶把手好,還是不帶把手好?

據茶友覺得,沒有把手的公道杯,一律都會比較燙手。

之前,她在網上買了一個玻璃公道杯,款式很基礎普通的那種。

價格不貴,也就9。9元包郵。

她本以為,公道杯而已,買個普通簡單的就夠用了。

但沒想到,在僅裝了五、六分滿的茶湯後,再拿起來時就非常燙手,根本用不了!

說完,便將那個玻璃公道杯的圖片,發了過來。

仔細觀察一番後,村姑陳認為,導致那個公道杯燙手無比的癥結,錯不在“無把手”的設計。

而是因為,那個公道杯的玻璃材質太薄,不隔熱。

再加上,它的容量偏小,與蓋碗大小難以匹配。

從圖片看,茶友家裡的蓋碗目測就要比標準蓋碗(110毫升)容量大,應該在150毫升左右。

用這樣的大蓋碗泡茶,分分鐘就能將那個玻璃公道杯裝滿!

一沖茶湯下來,公道杯內的茶水已接近六分滿。

當你拿裝滿茶水的公道杯,打算分出茶湯時。

但凡杯身稍一傾斜,就會讓拿到公道杯的手,感覺異常燙手!

《3》

從那位茶友故事看,公道杯的挑選也有不少講究。

對公道杯而言,把手並非是標配。

無把手的公道杯,優點是整體造型更簡潔、線條感流暢、更耐看。

同時,純透明玻璃材質的無把手公道杯,便於觀察湯色。

茶湯顏色的深淺變化、濃淡狀態;

湯水質地是清澈透亮,還是渾濁發暗;

是否有茶毫的出現,茶湯中的茶毫是多是少……

以上內容,統統能360度無死角直接觀察,一目瞭然。

不過,為避免無把手的公道杯,拿起來燙手,一來,它的材質要具備隔熱性。材質偏薄的玻璃公道杯,外形看起來廉價沒質感不說,用起來還不防燙。二來,它的容量大小要適當。

每泡一道茶,茶湯佔到公道杯1/3左右時,剛好適合。

要是容量偏小,茶湯倒入過滿,公道杯拿起來會燙手。

而帶把手的公道杯,也有它的獨到優勢。

把手可以隔熱,能直接有效解決燙手尷尬。

同時在把手設計上,還可以有不少發揮餘地。

比方說,用彩色玻璃作為把手,能點綴樸素的直筒透明杯身。

比方說,專門設計出一個復古風的木質把柄,更顯雅緻格調。

比方說,將把手設計為纏絲造型、柳枝造型……

可見,挑選公道杯時,把手的有無全看個人喜好!

《4》

話說,公道杯是不是都是玻璃材質的?

非也。

準確來說,玻璃杯公道杯是茶具市場的主流。

但在其中,也少了白瓷、粗陶、紫砂、柴燒等諸多不同的材質。

那麼,對公道杯來說,到底選哪種材質比較好?

或者說,在關注公道杯材質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從實用性出發,玻璃杯公道杯之所以能成為茶器裡的一大熱門,在於它的風格百搭,相容性強。

玻璃,在古代曾被稱為琉璃,它的透光性極好。

純透明的玻璃,便於觀察湯色。

而錘紋玻璃、磨砂玻璃等,更能彰顯個性與藝術感。

尤其是,用錘紋玻璃裝入一杯茶湯後,用手電筒打一束光下來。

光影流轉,波光粼粼,美輪美奐!

何況,玻璃材質價位親民,表面質地光滑,不易留茶漬茶垢,方便清洗……

種種優勢相加,決定玻璃材質的公道杯,能成為一馬當先的領軍者。

不過在挑選玻璃公道杯時,要選耐熱耐高溫的材質。

能承受一定的溫差浮動,不易炸裂,這樣才能確保穩妥!

白瓷材質的公道杯,同樣有不少江湖地位。

釉面光滑的白瓷,清洗難度低,簡約實用。

同時,在茶席風格上,還能與白瓷蓋碗成套搭配,自成一體。

考慮到粗陶、紫砂等材質,它們沒有經過徹底燒結,內部留有不少氣孔。

容易吸附茶香,影響茶味的純正性,建議慎入。

最後,柴燒材質的公道杯,大多數與蓋碗、品茗杯等成套出現。

要是用低調樸素的白瓷蓋碗,配上一個名貴華麗的柴燒公道杯,這畫風,著實看起來太怪異!

《5》

公道杯的功能,在於分湯。

是以,能確保茶湯順利、連貫、流暢的倒出,是公道杯的職責所在!

借用老茶客的話來說,公道杯的“斷水”一定要好。

之前在武夷山時,我們在正巖深處的山場裡,找到一處廢棄已久的老茶廠。

推門入內,打算泡杯茶歇歇腳。

不過,在裡面找到的茶具,大都破舊不堪。

十個茶杯裡有十個是杯口磕裂的,而公道杯也是非常老舊的瓷質造型,且佈滿茶垢。

在一旁的山泉水裡洗了好久,還是不能洗淨。

但走了大半天后,又曬又熱又渴,在這樣的簡陋環境下喝茶,只好選擇將就。

接了山泉水煮茶,將茶湯倒入公道杯,打算用於分茶時。

發現那個公道杯的斷水功能,實在是太差。

水流斷斷續續不說,還容易灑出。

推測過去,這應該屬於瑕疵品。

因為出湯嘴沒有合理延長,從而影響到出湯的順暢性。

那麼,在買茶具時,該如何選中斷水通暢的公道杯?

其一,慎選柴燒、粗陶、紫砂等粗糙材質的公道杯。

它們不像玻璃或瓷器那樣光滑,會影響水流倒出的通暢性。

其二,出湯嘴的設計要合理,不能太窄太扁。

在實際使用時,更能確保出湯流暢、水流線條優美!

《6》

在公道杯的器型上,要注重體驗感。

簡而言之,不要選太寬、太窄、太重、太扁的。

原因一概是,它們的“握感”不佳。

杯口過敞的公道杯,優勢是方便熱茶降溫。

但劣勢同樣是散熱過快,容易加速“茶涼”。

在喝茶時,人未走,茶已涼。

這一點,著實太過尷尬!

更何況,杯口過敞的公道杯,不利於聚香。

落入茶水中茶香分子,容易快速四散到周圍的空氣裡。

導致喝茶時,茶湯嚐起來落水香不明顯,香氣偏淡。

反過來看,整體造型太扁太窄的公道杯,同樣不是好事。

最現實的一點,窄窄的杯子底部容易成為茶垢集中地,難以清洗!

縱觀下來,公道杯作為茶席上的必備品,挑選起來大有學問。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多關於茶具的知識

買茶具不需要花裡胡哨,實用為好,村姑陳私授五類基礎款,請記好

茶巾、茶濾、茶夾,喝茶時少不了的6種茶具,你都備齊了嗎?

茶桌上常備的四類茶具,蓋碗、煮茶壺、公道杯、茶杯,該如何挑選

日常喝茶時,泡茶、煮茶,需要配備哪些基礎型的茶具呢?

玻璃杯,煮茶壺,公道杯,品茗杯,蓋碗,說說那些茶桌上的茶具們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