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大暑 | 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到了,如何愉快地養生?

【來源:廣州日報客戶端】

大暑,是夏季最後一個節氣。這天正值“三伏天”裡的“中伏”前後,是一年中陽光最猛烈、最炎熱的節氣,“溼熱交蒸”在此時到達頂點。

現代人熬過三伏天,靠的是“空調、WIFI、西瓜”,穿越到古代,則是——蒲扇、荷塘、涼茶。《四時幽賞錄》裡,就記錄了東晉醫學家葛洪“入水避暑”的愛好,“葛仙翁每大醉,夏炎熱,入深水底,八日乃出,以能伏氣故耳。”其實“浸伏”也是一種納涼風俗,三伏天到江河裡洗冷水浴,可以祛除暑氣熱毒,以少生瘡癤和熱病。

除了“賞荷”和“浸伏”之外,還有許多大暑的習俗都是教人們如何納涼養生、愉快度夏的,我們一起來參考一下吧。

從大暑風俗看養生

中國古人將大暑分為三

:“一

腐草為螢;二

土潤溽暑;三

大雨時行。”

大暑時節,暑熱挾溼,細菌容易滋生,一些枯死的植物因為潮溼開始腐化,螢火蟲晚上會在腐草上飛來飛去覓食。於是,古人以為螢火蟲是由腐草變的。土潤溽暑,好像有蒸氣從土地裡冒出來一樣;時不時來一場暴風驟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上蒸下煮

和“天上下開水”了。

高溫多雨,萬物瘋長。這個時節裡,養生保健以“消暑”“祛溼

降火“”護心“為重點,仔細還有很多相應的習俗。

1。 喝伏茶

古時候,很多地方的農村都會在村口的涼亭裡放些茶水,免費給來往路人喝。每個涼亭裡都有專人全天煮茶,保證供應。這種茶在溫州有個專門的稱呼,叫做“

伏茶

”。

伏茶

由金銀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藥煮成的茶水,有清涼祛暑的作用。

2。 吃仙草

就是我們廣東人

的涼粉,由於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譽為“仙草”。廣東就有一句流傳頗廣的諺語稱“六月大暑

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

3。 吃荔枝

中國也有一句諺語稱“大暑吃荔枝,滋補賽人參”。中醫認為虛寒體質的人尤其適合吃荔枝。因飲食不規律,使脾胃受損,又因思慮太多造成失眠多夢、心慌氣短等氣血不足之象的人,也可用荔枝補益氣。

4。 曬伏姜

在中國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時人們會把生薑切片或者榨汁後與紅糖攪拌在一起,裝入容器中蒙上紗布,放在太陽下面曬後食用,對老寒胃,傷風咳嗽等有奇效。

5。 喝羊湯

山東地區有在大暑時節喝羊湯的習俗,也被稱之為“夏季羊肉湯”,吃出一身大汁,據說有益健康。在廣東地區,一般就不建議這麼做了。

6。 吃米糟

由發酵的大米制成。在大暑這一天,人們會將米

和紅糖一起烹煮,認為吃米

可以固本培元。

7。 鬥蟋蟀

鬥蟋蟀的習俗可以追溯到 1000 多年前的唐朝。大暑時節,人們能在鄉村田間找到最多的蟋蟀。在這個時候,鬥蟋蟀就是許多中國人消遣時光的最好娛樂。

中醫看來,“夏屬火,火氣通於心”,夏季與心氣相通,人們易感到煩躁不安,夏季宜“養心通脈”,撲流螢、鬥蟋蟀,乘涼時找些樂子,保持心情清靜愉快,也不失為“精神養生”的好方法。

最後送上七道消暑祛溼湯方

白扁豆薏苡仁煲排骨

做法:白扁豆50克、薏苡仁50克、排骨500克,煲湯。

功效:白扁豆具有健脾化溼、和中消暑的功效,而薏苡仁利水滲溼,合而煲湯可以健脾、祛溼。

春砂仁陳皮煲瘦肉

做法:春砂仁6克、陳皮10克、瘦肉250克,煲湯。

功效:砂仁有補氣和胃、醒脾散寒的功效。而陳皮有理氣健脾、燥溼化痰的作用。

木棉花煲瘦肉

做法:木棉花30克,瘦肉250克,煲湯。

功效:木棉花是南方的特產,也是廣州市的市花。它有清熱、利溼、解毒的作用,使用幹木棉花煲湯也能起到很好的清熱解暑功效。

夏枯草瘦肉湯

做法:夏枯草30克,豬瘦肉120克,

法夏

5克,精鹽、味精各適量。將夏枯草、

法夏

洗淨,豬瘦肉洗淨切塊。把全部用料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再用小火煮1~1。5小時,加鹽再煮一沸即成。

功效:清肝瀉火、消暑利溼。

三豆鰍魚湯

做法:泥鰍300克,紅豆30克,黑豆30克,赤小豆15克,紹酒10克,炮姜10克,生薑5片。

將泥鰍放入清水內,吐淨泥土,宰殺,去鰓及內臟,洗淨。將紅豆、黑豆、赤小豆洗淨備用;將炒鍋置武火上燒熱,加入素油,將泥鰍放入鍋中煎至7分熟後盛起備用。將煎過的泥鰍與紅豆、黑豆、赤小豆、炮姜、生薑一同放入砂鍋,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燒沸,小火熬2小時,放入紹酒,調入適量精鹽即成。

功效:清暑祛溼,健脾養胃。

冬瓜薏米骨湯

原料:大骨、冬瓜、薏米、茯苓、紅棗、枸杞、薑片適量。

做法:

1。將薏米、茯苓、紅棗、枸杞,薑切片放入砂鍋,以冷水浸泡10-20分鐘。

2。大骨入砂鍋加入足量的水,大火煮開,撇去浮沫。

3。轉微火煲兩小時,最後半小時加入冬瓜;關火前加入少許鹽。

功效:清熱解暑,利溼化滯。

芡實煲老鴨

做法:芡實100克,老鴨1只。老鴨宰淨,芡實放鴨腹內加水2500毫升,武火煲滾後,文火繼續煲2小時,加少許鹽服食。

功效:芡實性味甘澀平,具有健脾祛溼,益腎固精的功效;老鴨性溫味甘,入脾、胃、肺、腎經,功能滋陰補血。故此湯適合陰虛夾溼者見咽乾、虛熱、心煩伴便爛、舌苔白膩者服用。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吳婉虹

插畫/瓦西里

部分內容來自:廣州日報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李津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