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魯迅周邊:人人都有權開發的頂流生意

魯迅逝世85週年,周令飛火上熱搜,因為那張酷似祖父的臉,也因為幾句冷幽默。熱鬧之外,這位名人長孫有許多苦水。

在一場長達140分鐘的陳年講座中,他曾直指魯迅的智慧財產權、肖像權被肆意侵犯,傾訴維權時遭受的一次次不公,言及沉痛處不禁詰問:“真不知道作為家屬,我們還有什麼權利?”

與此同時,魯迅越來越火,尤其受年輕人追捧。據網易數讀今年4月所示資料,B 站有 13655 條影片與魯迅有關,總播放量達1。7 億人次,點贊和收藏量也分別高達 967。8 萬和 420。2 萬,在讀書類影片中的彈幕和評論數量也明顯高於其他作家。

作家中的頂流

陳丹青說他寫《笑談大先生》時,以為先生是老輩人間的共鳴,結果和他討論書中話題的卻盡是青年,他不明白年輕人為何如此迷戀魯迅。今年1至8月,國內在售魯迅著作超1500種,總銷量約200萬冊,銷售額近8000萬。雙十一前夕的豆瓣論壇裡,有多個關於購買魯迅全集的熱帖,據近年形勢預估,魯迅著作的全年銷量會在300萬冊左右,是一個穩定的億元級市場。

周令飛直觀感受到了時代洪流,接受中國新聞週刊採訪時,他坦陳與十年前相比,如今魯迅更熱,“他出現在我們視野中的次數變多了,網路上關於魯迅這一話題的點選量也變高了,魯迅又回來了。”

【1】

當一個作家成為“頂流”,無論他生於何種年代,無論他的文學何等嚴肅,與其相關的粉絲經濟都會成為目標,被各方覬覦。用周令飛的話講,這是一個“富礦”。

誰擁有這片礦藏的合法開採權?答案可能是所有人。

律師張律先生告訴字母榜:“家屬最多隻是在出現醜化、貶損魯迅肖像的情況時,據有一定的維護權,

只要是正常使用,甚至商用都無需魯迅後人授權,最主要的原因是魯迅去世50年保護期已過,除了署名權,其他權利都已經成為人類共同財產。”

圍繞魯迅IP的創業,像一個開源系統。

A

周海嬰故於2011年4月7日,據家人回憶,3月26日已然病危,還戴著氧氣面罩給相關領導寫信,信中寫到:“請幫幫我,務必讓魯迅基金會成立起來。”這成為周海嬰的最後遺字,周令飛拿了信去向領導彙報,4月6日中國文聯批覆,周令飛到醫院告知喜訊,周海嬰已處彌留狀態,但還是握了握兒子的手。

【2】

從此,一系列繁雜的登記手續和打不完的維權官司落到周令飛肩上。

從1988年周海嬰狀告人民文學出版社到2015年周令飛接棒,周家的官司打了27年。漫長的27年裡,大大小小的個人與機構寄生在“魯迅”身上,魯迅書中的孔乙己、百草園、三味書屋等關鍵詞被一一挑走掛成招牌,魯迅外國語學校、魯迅文化園、祥林嫂洗浴中心在現實中悄悄拔地而起。

周家像打地鼠一樣,追索著全國各地不時冒尖的以魯迅之名牟利的新招牌,期間經歷了中國第一部《著作法權》從無到有,周令飛也從小周變成了老周。在兩代人深陷的諸多紛爭中,浙江省郵票案頗具代表性。

1997年,浙江省郵票局推出一款印著魯迅肖像的“珍藏折”,內含成色99。99%的金、銀郵票各一枚,一冊標價1115元,發行2000冊,總價達230萬。與之對簿公堂前,周海嬰曾表態:“無論事前還是事後,這家單位均未就此事徵求過我的意見,這是對魯迅肖像權的侵犯!”

就此眾說紛紜,有人從司法角度解讀:父母過世後的50年內,子女確實可以繼承肖像權,但當時魯迅逝世60餘年,肖像權已進入公共領域。周家遞交訴狀,起先被法院拒絕立案,奔走8個月後才得以立案。八年後,雙方達成和解:周海嬰認為浙江省郵票局不構成侵權,放棄訴訟,浙江省郵票局則贈送周海嬰“珍藏折”3套以資紀念。

【3】

朱妙春所著《我為魯迅打官司》

朱妙春律師為周家效力十七年後,曾在《我為魯迅打官司》一書中寫到:“無論是為追索魯迅稿酬,還是為維護魯迅的姓名權、肖像權等人格權利,我總是傾向於透過協商、調解的途徑,以非訟的方式,來化解隔閡,消除糾紛。”在那些年,他負責處理的每一起魯迅糾紛案,均以調解方式解決或結案。

而2013年,周家四名孫子女將《魯迅像傳》告上法庭,是長久以來首例以判決方式審結的案子,判決結果是法院對周家四位原告提出的“停止侵權、消除影響、賠償經濟損失”等全部訴訟請求均不予支援。

【4】

一年後,一起類似糾紛再起。法院認為:“魯迅的孫子女,宜負有容忍滿足為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讓渡部分個人利益的義務,故雖然被告使用魯迅照片未事先經得魯迅近親屬同意,但不構成侵權。”

【5】

周家後人漫長的維權努力,在遏制濫用、損毀魯迅形象方面不乏積極意義,但在法律框架內,被反覆釐清的真相是:周家後人實際擁有的魯迅相關權利,比他們本以為的要少。至少在理論上,

開發魯迅粉絲經濟是一條人人皆可入場的商業賽道。

B

在微博上,設計師李天嘯被上千人追著量產魯迅人偶,但他一直沒有行動。

《覺醒年代》熱播,李天嘯偶然萌生做魯迅人偶的想法,最終和團隊花了4個月時間完成創作。他將樣品照片發到微博,上千人湧進評論區留言蹲一個購買連結。為了早日收藏尖貨,也有數百名魯迅粉絲聚集在其工作室聊天群內,不時追問何時才能付錢。

對創業者來說,圍繞魯迅開發文創產品,是一條可行的商業路徑。尤其在中高階市場,粉絲的購買力還遠未得到滿足。但在類似的商業開發中,周家後人搞不清的權利邊界,普通人更難搞清。

李天嘯告訴字母榜:“當時我們並沒有決定要量產售賣魯迅先生的人偶,因為會涉及到先生的肖像權和名譽權等一系列問題,這些都是需要經過後人的同意才可以。”因此他暫且壓下了量產計劃。

直到有粉絲髮給他一張淘寶截圖,圖裡的人偶和工作室名稱與自己的完全一致,再一搜索,發現全網已有6家店打著他的名號預售。憤怒之餘,李天嘯決定乾脆自己製作,起碼可以把控質量。經過調研,李天嘯團隊對魯迅人偶產量作出判斷,預計前期量產500-1000體,每體定價2000-3000元。

李天嘯團隊設計的魯迅人偶

後來,李天嘯透過各個渠道聯絡周令飛申請授權,但沒一次有所進展。因為擔心和魯迅後人對簿公堂,李天嘯想象的所有流程都卡在了授權這一步。

李天嘯的樣品備受期待是因其頗具品質感,與電商平臺上早已氾濫的周邊產品有明顯不同。目前佔據大量市場份額的魯迅周邊商品,是盜用現成設計的山寨貨。

據字母榜調查,一家銷量排名靠前的網店中,一款新青年帆布袋月銷量超1000件,單價20元,賣家表示:“和正品放在一起,應該看不出差別。”

字母榜探訪北京魯迅博物館時,見到了上述賣家所說的正品新青年帆布袋,售價45元,另一款孺子牛帆布袋則更貴一些,賣58元。

新青年帆布袋正品

爭搶魯迅周邊商品市場的不止有仿品和正品,售賣正品的商家之間也競爭激烈。

北京魯博便宛如競對割據的一個縮影,在這片方寸之地,設有兩家主題商店,分別是位於園內的魯博書屋和園外一角的魯迅書店,他們分屬北京迅時光和迅魯文化傳媒等兩家公司。

據介紹,魯博書屋已經開了三十餘年。魯迅書店內設三味食屋,九斤老太、魯四老爺、豆腐西施、魯迅待客茶等飲品價位在15元到98元不等。拋開這些噱頭,兩家店內所售主打產品大致雷同,如果你在前面一家買的明信片,拿到後面一家蓋紀念章,有時會被店員厲聲呵斥。

魯迅書店內的“三味食屋”

2014年,北京魯迅博物館和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合併運營,成立文創產品開發小組,兩年後,銷售額從原本的幾千元增長了70倍。2017年,故宮文創收入達15億,成為同行爭相效仿的範本,國內6家魯迅博物館也開始聯合開發魯迅文創產品。

【6】

北京魯迅博物館

到2019年,國內文創的場子熱了起來,相比2017年增長超過4倍。據《阿里零售平臺數據》,當年實際購買過博物館文創產品的消費者數量近900萬人,除了抽盲盒、搶預售,一些消費者甚至會帶著線上購買的文創產品,前往各處打卡。如今擺在主題商店櫃檯裡的成品,亦可謂琳琅滿目。

但作為官方品牌,它並未能像故宮文創那樣,充分依靠網際網路的推廣及渠道優勢,把蛋糕做大。

魯迅書店覺醒年代專區

魯迅博物館沒有網店,其官網陳列了部分文創商品圖片,沒有購買按鈕,甚至沒有標明價格,只在圖旁附了一段文字,告知網友若有興趣購買,可電話聯絡。字母榜從魯博書屋和魯迅書店處得知,它們也沒有網店。

因此在閒魚上,宣稱正版的新青年帆布袋可以叫價近百元,比實體店貴出一倍,而

充斥電商平臺的魯迅周邊野蠻生長,鑰匙扣、貼畫和人偶銷路最好,單品銷量動輒破萬,其中多數粗製濫造,盜用魯迅影視形象和經典設計的狀況也頗為普遍。

上海魯迅紀念館處於魯迅公園內,與魯迅墓、兒童樂園、梅園共同運營。字母榜前去走訪,工作人員稱館內所陳列的書籍、毛筆、杯子等物品均不對外出售。與北京魯博相比,幾無商業色彩,旁邊的兒童樂園則與魯迅主題無關,多為大人攜孩子出遊。

C

上海迪士尼樂園開門營業時,一位紹興網友調侃:“可以在紹興建一座魯迅失樂園,因為魯迅作品中的人物多數死樣怪氣。”現實中雖沒有這樣一座失樂園,但不乏相關產業,比如耗資2億建成的魯鎮,2021年通票價格127人民幣,紹興旅遊集團下屬單位魯迅紀念館在2008年以前還收門票時,一年可吞吐60萬人次遊客量,有人因此把搞魯迅生意稱作“吃魯迅飯”。

【7】

吃魯迅飯,最簡便的辦法是搶注商標。魯迅書中的孔乙己、百草園、三味書屋等著名詞彙早被人瓜分殆盡,咸亨國際堪稱其中翹楚,一路發展至上市。如果說魯迅IP開發需要一些門檻,涉及設計、運營、推廣等專業能力,也需一定成本和商業洞見,那麼

早期的商標搶注,就是一個近乎無門檻的掘金密碼,唯一的要求是註冊夠早。

魯迅飯能吃多久,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魯迅的高熱度還能維持多久。

一方面,流行文化不斷速朽,Z世代幾乎沒有等來與他們伴生的經典出現,而網際網路填平了時代溝壑,魯迅的形象鮮活起來,在學業內卷中疲憊不堪,卻也在文化程度上遠勝往屆的年輕人,需要這樣的經典文學和魅力人格來滿足精神需要。只要時代不能造就高品質的精神食糧,他們就會從歷史中去尋找,而歷經考驗,魯迅作品和精神可跨時代,加上高辨識度的外在形象,是國產文化圖騰中最對青年胃口的標本。

魯博書屋中,左一圍巾賣得最好,在趙延年的經典版畫《魯迅先生》裡,魯迅就戴著黑圍巾

餘華回憶當年閱讀《狂人日記》,說魯迅的敘述像子彈穿越了身體,而不是留在了身體裡。子彈仍然在飛,22歲的曉夢告訴字母榜,她和魯迅都敢於向現實說不,這種相似給了她裸辭的勇氣。在網上看到許多同齡人發魯迅語錄,曉夢更覺得魯迅如精神導師,而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另一方面,魯迅的熱度已然攀到高位,在可預見的未來或將繼續走高,但很難再如過去十年那樣持續飆升。《名人經濟》作者特納教授認為:“名人是一種市場化運作的產物,而非一種公益、偶然、獨立的文化存在。他們既是文化工作者,也是一種金融資產。”如果更保守地估計,魯迅熱會週期性退潮,其金融價值也會按市場規律波動。

儘管市場的天花板隱約可見,最便利的坑已被佔滿,但

在這場圍繞魯迅,開放原始碼的商業競賽中,還有許多細分市場遠未飽和,比如李天嘯設計的中高階文創,比如官方紀念品的線上營銷,以及圖書、影視、vlog內容的再生產。

北京魯博書屋紀念品服務部

魯博書屋經營者稱,店內銷量最好的書是《豐子愷插圖魯迅小說全集》,“包含魯迅所有小說,豐子愷的漫畫,在原文基礎上配插圖,春風文藝出版的,只有它談下了豐子愷的版權,還沒有過五十年。”與魯迅相關的跨界合成,從豐子愷延續到B站UP主,後者將魯迅的文字改編為歌詞,譜曲演唱,品質高的作品動輒獲得數百萬播放和數十萬投幣量,MV會被“致敬”“先生千古”“淚目”等彈幕全程護體。

網友自制魯迅MV中的彈幕

還有一些影片博主發現魯迅相關話題非常流行,就專門做解讀魯迅的影片,類似於易中天品三國,把魯迅的故事娓娓道來。此類優質影片,往往也能獲得上百萬的點選和可觀打賞。直至今日,圍繞魯迅的內容再生產仍屬藍海,只要跨界有品、溫故知新,便能收穫流量和口碑。

此外,魯迅相關的影視劇乏善可陳,直到《覺醒年代》成為爆款,並顯著帶動了周邊產品銷售。其中尤值玩味的是,該劇中的魯迅,外形和部分舉止都很不魯迅,但觀眾並未糾結於這位身材高挑年輕俊朗的演員像不像先生本人,他們像接納卷福一樣熱情接納了帥哥魯迅,以其劇照為母本的盜版紀念品充斥電商平臺,受歡迎度遠遠超過了過去那些由特型演員扮演的魯迅。

《覺醒年代》中的魯迅

在人物性格刻畫上,覺醒版魯迅也頗具實驗價值。周令飛對此不甚滿意,因為人物失真,“對認識魯迅沒有幫助。”例如魯迅趴在地上寫《狂人日記》那場戲,稿紙散滿一地。周令飛告訴中國新聞週刊,據家族記憶,魯迅是個很整潔的人,不可能會把稿子四散,趴那兒寫毛筆字,與真實人物性格已完全不符。

【8】

消費者最在乎的,似乎並非真實,他們迷戀魯迅的另一面,喜歡乾飯,愛看電影,抽菸喝酒,嬉皮幽默,會“因思念妻子被豬打擾,與豬決鬥”,支撐這些人設標籤的傳聞軼事,不乏浪漫的虛構和想象。也正是從允許想象開始,魯迅由一個讓學生叫苦連天的語文課必讀作家,變成年輕人滿懷敬意的精神偶像。就此而言,拓展魯迅粉絲經濟的邊界,即拓展產品想象力的邊界。

(薛亞萍對本文亦有貢獻)

參考文獻:

【1】《魯迅長孫周令飛:“魯迅說”大多數都不是魯迅說的》,中國新聞週刊

【2】《“這個基金會是大家的”——周令飛訪談錄》,社會與公益

【3】《我為魯迅打官司》,朱妙春

【4】案件|《魯迅像傳》引發肖像權之爭,狀告作者侵權一審未獲支援,上海法制報

【5】知產審判|公共人物肖像權保護的法律邊界,中國審判

【6】《魯迅文創的下一站》,紹興日報

【7】《如果魯迅回到2016年的紹興》,鳳凰Weekly

【8】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