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丁春龍:給百姓長長久久的滿意

中國江蘇網訊 “沒有等出來的輝煌,只有幹出來的精彩。”這是宿遷市宿豫區新莊鎮黨委委員、組織委員、總工會主席、振友社群黨委書記丁春龍常說的一句話。14年來,他始終帶著一顆做人民公僕、為人民服務、讓人民滿意的火熱之心,在基層一線奔波奉獻。8月30日生日那天,35歲的丁春龍被授予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稱號。

丁春龍出生於農村,對鄉里鄉親有深厚的情感。大學畢業,他透過“蘇北計劃”招聘,懷揣著振興鄉村的夢想來到宿遷市宿豫區。剛開始,村民們不太看好這個“毛頭小夥子”能留得住、幹得好,可大家都沒想到,悶聲不吭的丁春龍僅帶著一輛電動車就在村裡紮下根來,走家串戶拉家常、田間地頭摸情況、真心實意辦好事。漸漸地,大家接納了這個踏踏實實的年輕人。

2014年,新莊鎮黨委、政府計劃在杉荷園社群建設8平方公里的高效觀光農業園區,丁春龍被任命為杉荷園黨總支書記。他帶領工作組跑規劃、招客商、趕工期、做群眾工作,頂嚴寒、冒酷暑,吃住在工地現場,穩妥做好土地流轉和房屋拆遷,僅一年多時間,杉荷園開發8000多畝地,落戶專案12個,獲江蘇省三星級鄉村旅遊示範點,杉荷園蓮藕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

村集體經濟怎麼發展壯大?村民們怎麼增收?一直是丁春龍考慮的頭等大事。他緊緊抓住產業振興這個“牛鼻子”,爭取到財政、農業等部門的幫助,在“農旅融合”上動腦筋、下功夫,帶動大家栽蓮藕、種草莓,一個帶一群、一群連一片。2019年初,振友社群482戶村民透過農房改善整體搬入新家,搬遷後共騰出680畝土地。丁春龍思慮再三,將社群定位為“中國藕莊”,把原先的傳統農作物改成蝦藕套養,每年增加村集體收入60萬元。蓮藕產業和鄉村旅遊的有機結合,吸引眾多遊客紛至沓來,帶動了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振友社群宣傳欄張貼的“光榮榜”上,“創業模範”茆忠餘的名字引人注目。“我是振友社群第一批承包土地種植蓮藕的,是丁書記介紹我跟別人聯合承包了700多畝土地。社群蓮藕合作社在網上幫我們聯絡銷售,車到地頭直接裝,銷路不愁。我這裡的工人一天最多能挖3000斤蓮藕,可賺上八九百元。”茆忠餘說。目前,社群已有30多名40歲以下青年從事蓮藕種植、農產品加工等。

把村民的事當作自家的事,既關心創業的難,也心疼就業的苦。在丁春龍的努力下,雪姨手作“中央廚房”、蘇州郵政愛心林專案相繼落戶社群,90餘名社群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俺是2006年嫁過來的,剛嫁過來時生活還可以,後來老人生病,家裡就俺丈夫一個勞動力,日子就不好過了。經社群介紹來這上班,離家近,既能照顧老人孩子,又能掙錢補貼家用,一個月下來有兩千多元錢。俺家裡人現在都舒心了!”振友社群“三來一加”工廠裡,正在督促工人幹活的組長劉倩男是外來媳婦,也是曾經的建檔立卡低收入戶。前幾年,家裡光景不好,性格內向的她見人就躲著走。如今,這個不善言辭的農婦也挺直了腰桿。

2021年3月的一天,振友社群的留守老人們在《新聞聯播》欄目看到了自己的笑臉。原來,丁春龍在振友社群的新嘗試——專門為留守老人推出的“愛心繫列套餐”被央視點讚了。

百姓大食堂愛心餐每日5元、愛心理髮屋每月免費理髮一次、家庭醫生每月義診一次、百姓大舞臺每月舉行一次演出……在丁春龍的建議下,村集體經濟的一部分經營性收入回饋給60週歲以上的村民。

腳下有多少泥土,心裡就沉澱多少真情。“我只是做了在我這個崗位上應該做好的事,為人民服務,讓人民滿意。”載譽歸來後,丁春龍忙著籌備社群中秋聯歡會,組織對社群“五好”家庭進行評比。他說,要守住初心使命,鉚足幹勁投身鄉村振興,用自己一如既往的堅持,給百姓帶來長長久久的滿意和真真切切的幸福。

【來源:中國江蘇網】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