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上海自然博物館“大江之歌”展覽啟幕,聆聽長江一萬兩千裡綿延不絕拍岸聲

一萬兩千裡,綿延不絕,生生不息。今天,由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中國國家地理雜誌和聯想集團聯合舉辦的長江生物多樣性主題展覽“大江之歌”在上海自然博物館開幕。上海市科委副主任陸敏、上海科技館館長王小明、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社長李栓科、聯想集團全球品牌傳播部總經理楊福共同啟動展覽。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志強為本次活動寄語。

步入“大江之歌”展覽現場,觀眾們彷彿走進一場人與自然的神秘旅途:“神出鬼沒”的野生貉,擁有“迷人微笑”的長江江豚,可飛躍珠穆朗瑪峰的斑頭雁,專心覓食的滇金絲猴等20多種長江生態圈內的動物形象一一呈現。長江流域沿途風光、辮狀水系、峽谷之美等角度的攝影作品和紀錄片片段剪影依次鋪開,展示城市與自然、人類與動物的關係。

“大江之歌”展覽以自然長江、人文長江為主線,分為“大河奇觀”“江毓萬靈”“山河飛渡”“未來之路”四個主題展區,向觀眾展示長江從三江源到入海口雄奇的自然風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多元的建築與文化、長江經濟帶的發展以及社會各界對長江大保護所做出的努力,旨在提升公眾對於保護長江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的認識和理解。除了豐富的圖文展示,展覽中還呈現了上海科技館《中國珍稀物種》系列紀錄片和中國國家地理頻道原創系列紀錄片《大江之歌》等獨家影像資料,嵌入了來自自然生境的美妙旋律,設定了展覽學習單和長江主題明信片郵寄等互動環節。整個展覽透過生動、多元、沉浸式的展陳形式,增強了觀眾的觀展體驗。展覽將持續到11月10日,線上同步推出20期“江毓萬靈”長江珍稀物種主題微信推文。

“長江大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國家戰略,需要全社會的關注與參與。據上海科技館館長王小明介紹,為科普長江上海科技館已經做了兩個原創展覽,一是《大江行地》,另一個就是今天開展的《大江之歌》,希望透過這一形式展示長江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的豐富內涵,喚醒大家對長江的再認識,透過一種親自然的理念,關注長江、保護長江。

開幕儀式後,長江生物多樣性跨行業研討會在報告廳舉行,本次研討透過“綠螺講堂”面向公眾直播。華東師範大學河口海岸研究所教授王張華、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研究員王放從科學的視角,分別介紹了長江口至杭州灣沿岸一萬年以來的環境變化和人地關係、城市中的野生動物探險史及未來發展的問題;上海科技館標本製作師張湯銘講述了本次展覽中長鬚鯨標本的製作歷程,從標本師的角度分享他對動物保護的思考;聯想集團資深架構師趙慶作為科技行業代表介紹了大資料、人工智慧如何助力長江江豚的日常保護工作,展示瞭如何用科技托起萬物共生的美好未來。

作者:沈湫莎

圖片:袁婧攝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