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大眾安徽,為本土智慧化磨刀霍霍

12月7日,大眾安徽首臺預量產車型在MEB工廠下線。雖然距離首款新能源車型正式投產還有近一年的時間,但預量產車型下線也意味著,大眾在華的電動化和智慧化已經邁出了關鍵一步。

官方透露,自2021年4月開工以來,大眾安徽MEB工廠在18個月內實現了一流裝置和基礎設施建設。 其中,佔地14萬平方米的車身車間配備了約900臺機器人,是大眾汽車在華工廠中自動化率最高的車間。

目前,已有260家生產供應商就位,其中有37家供應商是首次來到合肥並在此投資。除了合肥本土供應商之外,目前已有17家合作伙伴入駐,包括大眾汽車(安徽)零部件有限公司,該工廠將為大眾安徽提供最新的電池系統。

除生產領域,大眾安徽還擴大了研發中心,正在建設一座全新的研發測試場,以支援硬體測試和軟體應用的開發。此外,集團還在合肥新成立了大眾汽車(安徽)數字化銷售服務有限公司,想要提升大眾安徽在銷售和售後方面的數字競爭力。

可以看到,大眾安徽正在構建全面的本土生態系統,投入上也是大手筆。按照此前的計劃,大眾安徽新能源汽車專案計劃總投資231億元人民幣,用以新能源汽車的研發、製造和銷售,首款新能源車型將在2023年底投產。

之所以如此重視,也是因為大眾安徽對於大眾汽車而言的獨特性。

大眾汽車在華的三個合資企業中,上汽大眾中外股比各為50%,一汽-大眾中方佔股60%,外方佔股40%,只有大眾安徽不同。

大眾安徽的前身是成立於2017年的江淮大眾。2020年12月,大眾從江淮手中收購了江淮大眾25%的股權,大眾中國由持股50%轉變為持股75%,獲得合資公司主導權,擁有其100%的管理運營權。江淮大眾也在當時更名為大眾安徽。

絕對的自主權,意味著大眾安徽的可操控性更強,所以,大眾安徽也被認為是“大眾親兒子”。從近兩年的一系動作來看,大眾安徽確實被賦予了大眾開拓中國電動車市場的重任。

大眾對於大眾安徽的預期,一個是本土化及產能,一個是還有所欠缺的智慧化。

資料顯示,2022年1-10月,合肥市新能源汽車和智慧網聯產業鏈共計實現產值931。03億元,同比增長10。5%;新能源汽車產量15。72萬輛,同比增長91。75%。對於大眾安徽來說,在新能源汽車之都合肥,供應鏈體系一體化和本土化,都可以在這裡更快實現。

至於產能,大眾安徽或許也受到了競爭對手們的啟發。據外媒近期的報道,大眾汽車已經宣佈,西雅特旗下高效能子品牌Cupra將於大眾安徽工廠投產,並於2024年起銷往歐洲市場。

現階段,採用中國製造並將車輛出口的企業包括特斯拉和寶馬,並且效果顯而易見。MEB工廠建成之後,大眾安徽也可以順勢發揮產能優勢,據大眾透露,未來安徽工廠將會生產大眾旗下西雅特高效能子品牌Cupra Tavascan車型。

當然,除此之外,大眾安徽的目標還有更重要的本土智慧化。目前,以ID。系列為主的電動化計劃已經鋪開,但大眾的智慧座艙和智慧駕駛輔助方面的使用者體驗,卻仍然被指不及中國造車新勢力等。

對於本土智慧化,此前葛皖鏑也曾明確表達,大眾安徽在智慧化方面有非常明確的目標,即一定要在資訊娛樂、自動化駕駛和車輛互聯方面做到提供最先進的技術,以滿足本土消費者和市場的需求。

顯然,不同於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大眾安徽專注的是純電動汽車,要達到的不僅是開啟中國市場,還有推動大眾汽車集團全球電動化轉型的重要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