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癌症”是西醫叫法,在中醫盛行的古代又叫什麼?僅1字,很耳熟

隨著西醫在國內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詬病中醫,認為中醫像巫術,中醫對人體病症的說法,是無稽之談,就像在聽玄學。

中醫給人體分了多種體質,如虛、寒、上火等,都是中醫望聞問切得來的結論。把病人放在西醫的儀器下檢查,根本看不到這些說法在人體中,有什麼實質性的表現。

古代的癌症

人吃五穀雜糧難免生病,其中最讓人談之色變的重病,便是

癌症。

於是有人就要問了,

癌症是西醫的叫法

,這麼可怕的病只有西醫才檢查的出來,那麼在古代沒有西醫的時候,中醫能診斷出來嗎?又稱呼它為什麼呢?

中醫當然能診斷出來,只不過叫法不同,中醫對癌症的稱呼只有一個字,且聽起來還很耳熟。

科技水平發達後,人們可以細緻地研究癌症的誘發因素,研究細胞,並對症下藥。

社會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環境汙染等情況,造成患癌症的人數越來越多,還越來越低齡化。

查閱歷史資料,似乎在古代很少聽說有人得癌症的,但古人的壽命卻都很短。

不過這並不能說明,他們是因為沒有查出來的癌症去世,而是,

可能還來不及得癌症

那時候醫療條件差,一個感冒都能要命,正值青壯年時期去世的大有人在,而癌症患者都是上了一定的年齡,所以,

他們還沒有機會活到得癌症的歲數,就已經死了。

那麼,在中醫裡,有沒有古代癌症患者的病例記載呢?答案是當然有!先看一下所謂癌症,病狀有什麼樣的表現。

癌症,最明顯的體表表現就是

硬塊、腫瘤

,癌症病人去醫院掛號都是腫瘤科。

現在的醫學宣傳比較到位,患者在感覺到身體不舒服,疼痛或者摸到身上有硬塊的時候,就知道該找什麼醫生,做什麼檢查,能自己說出

“瘤”

這個病症。

古人沒有腫瘤的說法,但碰到這種病症,中醫有自己的定義,叫

“巖”或“瘤”

現代西醫裡有“炎症”的說法,古代中醫的這兩個稱呼,是不是聽起來跟現在的說法非常接近?

中醫對癌症的不同稱呼

中醫根據病灶的不同,將腫瘤做了更加細緻的區別稱呼,不會像西醫一樣統稱為

“癌症”

從神農嘗百草開始,中國古代的中醫們,就在孜孜不倦地為醫學事業做著貢獻。中國周邊的小國家,日本和朝鮮,現在鼓吹的中醫,都是從我們這裡學過去的。

我國最早的醫學典籍

《黃帝內經》

中,其實已經對癌症有過一些描述了,如: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內痛引肩項,身熱脫肉破,真髒見,十月之內死。”

現代醫學對癌症的研究發現得出的症狀,與《黃帝內經》的此段描述一致,所以,我國的中醫在很多年前,就已經診斷出癌症這種不治之症了。

到了

宋代,

中醫更是直接提出

“癌”

這個概念。北宋

《衛濟寶書》有曰:

“癰疽五發,一曰癌……”

中醫在治病的時候,也常有活血化瘀的說法,中醫認為,

痛則不通,通則不痛。

若是有了病症,肯定是體內某個地方

有了淤堵,於是他們又稱癌症為“積”

。比如肺癌,古代中醫的稱呼是

“積氣”

除此,中醫對不同的癌症有不同的稱呼。

骨癌,為骨疽;淋巴腫瘤,為石疽;乳腺癌,為乳巖;直腸癌,為鎖肛痔;軟組織上的腫瘤,為肉瘤

,等等。

那麼,確診之後,怎麼治呢?其實治療方法也跟現在差不多,就是

割去病灶組織

,阻斷病情繼續惡化。

當然,現在醫學進步之後,對於無法直接割去的病灶組織,我們可以使用放射治療,透過先進的醫學儀器來殺死癌細胞。

而在古代,西方醫學不發達的時候,西醫對各種疾病的治療,卻還不如中醫有效。

他們多采取

放血療法,在消炎藥沒有問世的年代,隨意放血最大的壞處,就是會造成感染,引起併發症,

加速病人的死亡。

所以,古代中醫不是不能診斷癌症,而是實在無法治療。有些人體內已經有了惡性腫瘤,癌細胞已經擴散,表面再染上一點小病都能奪取病人的性命。

有些看似不大的毛病,以為幾天就能好,沒想到已經和其他嚴重的病症結合,對病人下手了。

現代中醫已經不再是孤立存在,藉助西醫的檢查儀器,更能清楚地為病人確診,從而更好地對症下藥。

中醫不是神話,也不是傳說或玄學,相信老祖宗幾千年的積累,有這相當的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切莫諱疾忌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