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親職教育喚醒“迷途少年”

原標題:親職教育喚醒“迷途少年”

“曉軍(化名)還好嗎?”“放心吧,上個月的心理疏導很有用。現在他邊學習邊鍛鍊,還挺充實的。”這是近日海南省海口市檢察院第七檢察部檢察官助理王麗與曉軍母親的一段對話。

曉軍是一起電信網路詐騙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受理該案後,海口市檢察院第一時間給曉軍安排親職教育、提供司法社會工作服務,引導他順利迴歸社會。這也是海口市檢察院強化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形成的有擔當、有溫度的“未檢+”工作新模式。

受人指使,少年走上詐騙路

今年5月,17歲的曉軍因涉嫌詐騙罪被移送到海口市檢察院審查批捕。在接受訊問時,曉軍時而表情麻木,不發一言;時而情緒激動,淚流滿面地說:“我真的知道錯了,我想爸爸媽媽……”

“表現冷漠就說明他不把這件事情當回事,情緒激動則是排斥、抗拒外人對這件事的參與。”王麗說,這並不是他們希望看到的反應。針對這起案件,海口市檢察院專門成立了一個辦案組,辦案的同時對涉案未成年人開展觀護幫教,曉軍就在其中。

原來,曉軍參與了一個有組織的電信詐騙犯罪團伙。在他人指使下,曉軍主要負責用公司發放的手機註冊微訊號,然後找一些美女照片,引誘被害人在賭博網站上賭博,從一開始讓對方贏錢到想方設法騙對方錢,再把對方拉黑。曉軍對這一連串的操作是有初步判斷的,也知道這可能涉及違法犯罪。

“這是我找到的第一份工作,親戚朋友都以為我做得不錯,突然辭職了,別人怎麼看?”曉軍對辦案組檢察官說出了自己的擔心。

透過進一步瞭解,辦案組檢察官得知曉軍因法律知識匱乏,受他人指使實施了犯罪行為,被羈押後缺乏安全感、害怕父母責怪,內心十分不安。一想到不能與父母團聚,曉軍情緒波動更大,多次有過激舉動。

親職教育,解開涉案未成年人心理“疙瘩”

為了穩定曉軍的情緒,促其配合案件偵查,辦案組檢察官為曉軍母子倆安排了親職教育。

親情會見中,在檢察官的引導下,母親從心靈關愛、家庭溫暖、未來期望等方面與曉軍進行了溝通談心。看到母親眼中飽含的淚水,曉軍也落下了悔恨的淚,他知道了父母並沒有因為他涉罪而放棄對他的關愛。他也慢慢放下了心理包袱,表示一定會好好表現,爭取早點回家。檢察官在親職教育後對曉軍進行了法治教育,鼓勵他不要自暴自棄,要重新開始自己的人生。

“親職教育是海南省檢察機關未檢部門為進一步疏解涉案未成年人的心理壓力,達到教育、感化、挽救的目的而採取的一項舉措。”海口市檢察院第七檢察部主任楊兵介紹,該院在辦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充分發揮親職教育的感化作用,透過從問題家庭到正常家庭的重構,用親情喚醒涉案未成年人心中的責任感,促使他們吸取教訓、接受教育。

心理疏導,幫涉案未成年人重樹生活信心

“親職教育讓涉案未成年人開啟心結,這只是對他們開展觀護幫教的第一步。”專案組檢察官羅宗煌介紹,對像曉軍這樣的涉案未成年人,海口市檢察院還委託友善社工組織及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對他們及其家長進行心理疏導、家庭教育指導等。

5月21日上午,一場集合多方社會力量的觀護幫教活動在海口市檢察院未檢部門舉行。“你還小,你現在一定要好好讀書。”當天上午10時許,未檢檢察官、社工、專業心理諮詢師一起對曉軍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服務。交談中,曉軍一開始還是比較謹慎,在心理諮詢師的耐心引導下,他才慢慢開啟話匣,並完成了心理諮詢師的測評。

羅宗煌說,經過心理測評和溝通,可以看到曉軍潛意識的不安,但他其實是樂觀開朗的孩子,心裡也有自己的想法,只是缺乏社會閱歷,對事情對錯判斷不準確。

“我想回學校讀書。”在交流過程中,曉軍終於鼓足勇氣說出自己的想法,卻遭到了母親的質疑。母親怕他只是突發奇想。細心的檢察官發現,曉軍的母親對家庭教育缺乏正確的方式方法。於是,檢察官單獨為她開起了“小灶”,讓她學會傾聽孩子的聲音,對待孩子的想法一定要耐心、正確引導。

最後,檢察官向社工移交了曉軍的資料,為他制定了個性化的幫教方案,並現場與曉軍的母親簽訂了觀護幫教協議書。

用法律嚴懲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用深情幫教挽救涉罪未成年人、用細心呵護未成年被害人、用愛心為一個個孩子點亮星火……近年來,海口市檢察院始終把為民辦實事和未成年人檢察工作融合推進,透過“未檢+”工作模式發動家庭、社工、心理諮詢師等社會各方力量,加強未成年人檢察社會化建設,健全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社會支援體系,幫助罪錯未成年人“無痕”迴歸社會。

僅今年上半年,海口市檢察院對涉案未成年人開展社會調查、觀護幫教、心理疏導等服務達20餘次。此外,海口市檢察院加大線上線下普法宣傳教育,透過法治進校園、開設法律小講堂等方式,形成對未成年人多維度、多層次、全方位的綜合保護,有效地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李軒甫)

(檢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