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吳四海:人有“三性”

人有三性:天性、本性和人性。人性,是建立在天性和本性基礎上的。天性與本性的完美結合,構成完美人性。

人的天性,與生俱來、先天就有。說白了,就是天生的動物性:吃喝拉撒、遊樂玩耍;弱肉強食、男歡女愛。說學究一點,就是維持個體生存和種族延續的生理需求與祈求安全謀求尊重獲求愛情的心理需求。

人的本性,是人從本質上區別於動物性、在天性的基礎上透過人類社會活動逐步形成並完善的社會性。語言舉止、性格修養;文化藝術、道德規範……每一個人,無不打上社會的烙印,說的就是人的本性。天性是不變的,本性是可變也可不變的。如何變、怎麼變、變多少?取決於人的經歷見識、閱歷見解。“擇其善者而從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本性不但可變,而且是千變萬化。“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說明本性是難改的結果,而並非原因。

天性與本性,一字之差,謬以千里。把本性說成天性,把天性當成本性,混為一談,到頭來怕是誤了可貴的人性。

“人之初,性本善”,只因一個“本”字,誤解為“人之初,本性善”的,大有人在。其實,性本善,是願望。人一生下來,就是一個自然的生物人。善不起也惡不來,無善亦無惡。無意識,也無自我意識;無知識,更無自我見識。所謂“人之初”,講的是從嬰兒幼兒到少年青年透過語言思維行為逐步發育成長的社會化過程。本性,是人的本質屬性,就是社會性。

人,是有血有肉的自然人,不能違背自然規律,天性理應得到尊重;人,又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不可任由天性肆意發揮,必須遵從社會規範的本性。同時,本性又不可反過來扭曲否定和壓抑泯滅天性。兩者稍有偏失錯位,都不可能得到正確的人性。

人性,是天性和本性妥善結合的產物,以維護人格尊嚴和保障人身安全為核心,以尊重和愛為基礎。尊重人格,在尊重基礎上愛,在愛的基礎上助,在助的基礎上樂。所以,人性的基本內容應該是:對己從嚴,自尊自愛、自律自立;待人以誠,互尊互愛、互諒互助。

唯有本性尊重天性,天性服從本性,才有美好的人性!(

吳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