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蠶神為何稱謂“馬頭娘”?少女和馬兒的故事曲折坎坷,寓含深意

一顆蠶繭能抽出1500米長絲,老祖宗的傳承令人驚歎!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中國的蠶神竟是一個身披馬皮的女子!

種桑飼蠶起源於中國,據考古發現,在新石器時代遺址,就出現了繭殼和絲麻織物殘片。在古代男耕女織的社會中,蠶桑有著重要的地位。到底有多重要呢?看看下面的例子:

《史記》記載:春秋戰國時期,吳楚兩國少女在邊界桑田採摘桑葉,因歸屬權發生爭鬥,竟然引來兩國軍隊參戰。

起初,楚國戰勝,不僅打敗了吳軍,還殺死了吳國的採桑女。

吳王得報大怒,盡起大軍向楚國開戰。一舉攻下楚地兩座城池,才息戈止戰。可見,桑蠶經濟在古代的影響力。

在中國古代,每當養蠶之前,殺牲祭神成為習俗。古代蠶神,稱嫘祖,也稱馬頭娘。為何有此稱呼呢?

《搜神記》記載了一個離奇的神話故事:太古時期,父親外出打獵,僅留下女兒和一匹馬兒相依為伴。

時間一長,女兒思念父親,便玩笑著向馬兒許願:只要你能接回父親,我便嫁給你為妻。

馬兒聽後,絕塵而去。不久,載著父親平安歸來。

這下,女兒尷尬了!難道真要嫁給一個畜生?想想都覺得害怕!女兒便換了一種“厚加芻養”的方式報恩。

想反悔?馬兒當然不同意!用絕食和發脾氣來抗議!

父親發現端倪,從女兒口中得知原因大怒,心想:癩蛤蟆還想吃天鵝肉,簡直痴心妄想!於是,趁馬兒不備,“伏弩射殺,爆皮於庭”。

有一天,父親外出。女兒對著馬皮斥責:你這畜生,竟然想娶人婦?招致此禍,純屬活該!

言未說罷,一陣風兒刮來,馬皮捲起少女不知所蹤!

幾天後,其父在一棵大樹上發現女兒及馬皮盡化為蠶。鄰婦憐而養之,得絲數倍。

自此,百姓塑“女人馬皮”像,謂“馬頭娘”,以祈蠶!

《乘異集》記載:唐朝時,蜀地廟觀畫塑少女之像,披著馬皮,謂之“馬頭娘”,以祈蠶桑。

在古代,這種圖畫和祭祀活動流傳頗多,現代社會已不多見,最終成了中華文明的一個遺產被人們所懷念。

從種桑養蠶,到出絲成被,老祖宗傳下36道工藝。選繭、煮繭、拉綿、翻綿……一根根超過千米的雪亮蠶絲在巧奪天工的傳統工藝下形成……猶如藝術欣賞,令人歎為觀止。

傳統手藝若要經久不衰,不僅要“傳”,還要“創”新!如何將老祖宗的玩意推陳出新呢?

透過網上直播的形式,讓更多的人瞭解、喜歡、學習,是否是另一條將非遺技藝傳承下去的坦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