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三隻松鼠淪為“棄兒”:市值跌沒260億,原始股東再減持“瘦身”

在流量紅利時期,三隻松鼠(300783,SZ)可謂風光無兩,透過上市摘得“網紅零食第一股”的桂冠。然而,上市不過三年有餘,三隻松鼠就成了另一番光景。

業績持續下行、線上線下雙失利、市值大幅縮水、食品安全頻發……是三隻松鼠當下的寫照。資本都是逐利的,當“紅利”不再,被資本“拋棄”是必然的。

近期三隻松鼠釋出公告稱, 其持股5%以上股東NICE GROWTH LIMITED(以下簡稱“NICE GROWTH”)擬減持不超公司總股本的6%,該股東為知名創投IDG旗下基金。作為原始股東,NICE GROWTH早已按耐不住“出逃”的決心。鈦媒體APP透過梳理發現,這已經是NICE GROWTH發起的第五輪減持,此前已瘋狂套現逾20億元。

IDG再拋減持計劃,已瘋狂套現逾20億元

三隻松鼠公告顯示,截至公告披露日,NICE GROWTH 持有公司4658。34萬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比例11。63%。也就是說,NICE GROWTH所持股份將減超半數。依據三隻松鼠方面的說法,NICE GROWTH 本次減持的原因系自身資金的需求。

三隻松鼠公告IDG旗下基金最新減持計劃,截圖自公告

梳理過往,鈦媒體APP發現,IDG和三隻松鼠的淵源要追溯到10年前。Wind資料顯示,三隻松鼠上市前經歷過4輪融資。2012年,三隻松鼠成立不久獲A輪融資150萬美元,投資方是IDG;2013年B輪融資617萬美元,投資方是今日資本和IDG;2014年C輪融資1627萬美元,投資方依舊是今日資本和IDG;2015年D輪融資1。66億元,投資方是峰瑞資本。IDG透過旗下NICE GROWTH 和GAO ZHENG CAPITAL LIMITED參與了其中的三輪。

依靠第一波電商紅利,三隻松鼠迅速成長為“網紅零食第一品牌”,並於2019年7月12日登陸創業板,成為“網紅零食第一股”。在IPO之前,第一大股東章燎原持股46。38%;IDG資本持股27。66%,為第二大股東;今日資本持股18。64%,為第三大股東。而IDG資本前合夥人、峰瑞資本創始合夥人李豐持股5。36%,為第四大股東。

上市一年後,三隻松鼠限售股迎來解禁,彼時還是三隻松鼠第二股東的IDG資本旗下子公司NICE GROWTH及其一致行動人GAO ZHENG CAPITAL 便火速發出首輪減持計劃,擬減持不超過3609萬股,佔總股本的9%。

此後,IDG幾乎每半年披露一次減持計劃。2021年2月2日,NICE GROWTH及其一致行動人GAO ZHENG CAPITAL發起第二輪減持,擬減持三隻松鼠不超過6%的股份,至9月2日減持計劃期限屆滿,其累計減持了1341。54萬股股份,佔三只松鼠當時總股本的 3。36%;同年9月30日,三隻松鼠釋出公告披露IDG新的減持計劃,預計在未來6個月內減持股份不超過2406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6%;2022年4月28日,即第三輪減持屆滿同一日,NICE GROWTH無縫發起了第四輪減持,擬減持三隻松鼠不超過6%的股份。粗略計算,經過前四輪減持,IDG合計套現約為20。33億元。

此次為NICE GROWTH發起的第五輪減持,若以12月12日收盤價21。55元/股計算,NICE GROWTH將透過此次減持套現5。19億元。

盈利能力持續下滑,線上線下雙失利

市場普遍認為,股東頻頻減持套現是不看好公司未來發展的訊號。被資本“拋棄”背後,三隻松鼠自身盈利能力在下滑,這或是根源所在。

三隻松鼠起家於線上渠道,趕上電商紅利,上市當年營業收入突破百億元,但之後不僅未能更進一步,還有略有下滑之勢。財報資料顯示,2020年和2021年,三隻松鼠的營收分別為97。94億元、97。7億元,同比下滑3。72%和0。24%。

進入2022年,三隻松鼠的業績更是大幅下滑。三隻松鼠2022年前三季度的營收為53。33億元,同比下降24。57%,歸母淨利潤為9349。96萬元,同比下降78。86%,淨利潤率不足2%。對於歸母淨利潤下滑的原因,三隻松鼠表示,“主要系公司戰略轉型階段性收入和毛利波動,同時加大堅果品類宣傳力度增加費用所致。”

鈦媒體APP注意到,依賴電商渠道的三隻松鼠,收入呈現下滑趨勢。今年上半年,三隻松鼠第三方電商平臺營收為30。13億元,佔總營收的73。25%;其中,天貓系營收為11。97億元,同比下滑25。56%,京東系營收為11。19億元,同比下滑21。64%。

但三隻松鼠依舊熱衷於營銷。財報資料顯示,三隻松鼠的銷售費用從2018年的14。61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20。72億元。2022年前三季度,三隻松鼠的銷售費用達到12。05億元,同比增加了21。01%。而同期,公司研發費用僅2859萬。不過,如此鉅額的銷售費用卻難以轉換成實際效益。

線上紅利不再,三隻松鼠線上下的佈局也未能順利推進。早在2018年,三隻松鼠就官宣了聯盟小店專案。2019年,三隻松鼠還高調宣佈了“萬店計劃”,即到2022年底開出10000家線下店,現在看來距離這個目標還遙遙無期。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三隻松鼠“投食店”僅新開1家,而閉店56家;聯盟店新開37家,閉店182家。有訊息稱,三隻松鼠已全面暫停門店擴張。

線上線下雙失利的三隻松鼠,今年4月份宣佈進行戰略轉型。有接近三隻松鼠的內部人士告訴鈦媒體APP,目前,三隻松鼠正持續推進分銷業務,佈局下沉市場。不過,此舉能否帶領三隻松鼠再現過往高增長態勢?現在還尚無定論。

屢曝食品安全問題,市值較高點縮水近75%

休閒食品行業生產經營模式多元化,主要分為自主加工和代加工兩種方式。三隻松鼠長期以來以代工模式為主。業內人士表示,代工貼牌生產模式,在發展初期,代工模式可以加速品牌的推廣速度,提升品牌的影響力,從而更好地完成產品矩陣的最佳化升級。但是,代工模式存在質量監測方面的風險與漏洞,也會埋下了食品安全隱患。

事實上,早在2019年三隻松鼠就有自建生產線的計劃。不過,直到今年4月,公司才開工建設第一座每日堅果示範工廠。截至目前,這座工廠共計六條產線均已投產。此外,三隻松鼠還專門成立註冊了一個製造類的子公司。

黑貓投訴平臺關於三隻松鼠的投訴超過兩千條,截圖自黑貓平臺官網

不過,三隻松鼠食品安全問題仍然不絕於耳。鈦媒體 App 在黑貓投訴平臺搜尋 “ 三隻松鼠 ”,顯示投訴量有 2648條。不少投訴內容反映食品變質、吃出異物。其中,2022 年 11 月 24日的一則投訴內容反映,淘寶天貓所購買的果乾打開發現已經發黴長毛了。還有消費者投訴稱,12月2日在三隻松鼠京東旗艦店購買的臭豆腐裡面有毛髮等異物。

業內人士表示,相較於代工模式,自主生產對生產端的把控力較強,產品質量更可控。而全產業鏈的佈局是必然的。雖然三隻松鼠在整體的發展有所改善,但是具體效果有待進一步的觀察。

業績不佳、食品安全問題頻發的三隻松鼠,二級市場的日子也不好過。三隻松鼠上市之時,曾連續收穫11個漲停板,此後呈震盪上行態勢,股價一度從2019年7月12日收盤價21。14元/股一路漲至2020年5月18日的89。05元/股,彼時市值達約357。09億元。然而,自2020年5月18日以後,三隻松鼠股價便震盪下行,截至12月15日收盤報收22。70元/股,最新市值為91。03億元,較歷史階段性高點縮水約75%。(本文首發於鈦媒體APP,作者|夏峰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