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他用一生註解,人如其字,字如其人,歐陽修:這就是君子

文/ 花開無田 圖/ 網路圖片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這句家喻戶曉的千古名詩,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感嘆來激勵學子埋頭苦學。

這句詩的主人你知道是誰嗎?他就是唐朝著名文學家兼書法家顏真卿,顏真卿出身琅琊顏氏,後顏氏先祖遷移到長安京兆,顏真卿的一生可以用“光明磊落,直言不諱”八個字來形容。

顏真卿的五世祖顏之推,在舉家遷到長安城時,寫下著名的《顏氏家訓》,警示後代子孫嚴以律己,作為顏氏子孫的顏真卿,骨子裡就流著忠君愛國的血。早年喪父的顏真卿,家道逐漸衰落,繼承家族文化基因的他對書法情有獨鍾,在顏真卿的心裡,書法第一,讀書第二。

734年,26歲的顏真卿考中進士,隨後被外放到醴泉做縣尉,負責管理地方治安。即使事務繁忙到“星存而出”的地步,顏真卿還是在忙碌之餘,擠出時間練字。

儘管周圍的人對顏真卿的字讚不絕口,可顏真卿知道自己的書法水平還遠不夠好。顏真卿決定拜訪名師學習,他想到的是名聲大噪的“草聖”張旭,令顏真卿沒想到的是,放浪不羈的張旭以各種理由婉拒了他。然而顏真卿並沒有放棄,為了表示拜師的決心,顏真卿兩次辭去了官職,數次登門要拜張旭為師。

張旭被顏真卿的誠心感動,點頭收下了他,並傳授他“自然永珍中領悟神韻”的秘訣,再加上顏真卿的勤學苦練,最終創成屬於自己的顏氏字型。練成書法的顏真卿再次出仕,擔任監督百官的監察御史,帶著藝術家特有的耿直和不通世事的顏真卿,很快得罪了一大片官員。

753年,顏真卿被貶到平原郡,也就是現在的山東德州做太守,給他送行的詩人岑參擔心那裡季風性嚴重的氣候,特意提醒道“郊原北連燕,剽劫風未休”。

755年,安祿山起兵謀反,出其不意之下的叛軍,一路高歌地攻城拔寨,守城太守要麼棄城逃命,要麼開城獻降。不到半年的時間,叛軍就直逼臨近長安的潼關,唐玄宗李隆基帶著文武大臣一邊倉皇逃竄,一邊憤慨地說:“河北24個郡沒有一位忠臣嗎?”這時候,遭到貶黜的顏真卿挺身而出,還沒等詔令下來,他就先斬後奏地釋出徵集兵勇的告示,很快募集到近萬人的軍隊。顏真卿和族兄顏杲卿約定互為犄角,迎戰抗擊叛軍,平原郡的久攻不下讓安祿山寢食難安。

756年,顏真卿被推舉為聯軍盟主,統兵近20萬,一時軍威大振,在唐王朝這場關乎生死的戰鬥中,顏氏一門先後有30多人壯烈殉國。顏真卿的族兄常山太守顏杲卿曾是安祿山的部下,但當安史之亂髮生後,顏杲卿沒有偏向私情,而是選擇站在官府一邊。

為此顏杲卿在常山一役中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連顏杲卿的兒子顏季明都被砍掉腦袋。數年之後,顏真卿滿懷悲憤和自豪地寫下《祭侄文稿》,帶著國仇家恨和悲壯之情一氣呵成,顏氏家族恪守祖訓,顏氏一門皆忠烈。

安史之亂後,立下戰功的顏真卿被調回長安,不同於溜鬚拍馬的奴才文人,顏真卿是一個嫉惡如仇、直言不諱的耿直文人,但也正因為顏真卿的口不擇言,導致他後來幾次被貶。

顏真卿的直率公正是出了名的,有一年唐代宗設宴款待安史之亂的功將郭子儀,禮法規定宴會上的座位次序按照品銜官階來排,而排座位的官員為討好宦官魚朝恩,將官職地位更高的六部尚書排到了魚朝恩的後面。刑部尚書顏真卿氣憤地說:“魚朝恩不過是個溜鬚拍馬的小人,沒有什麼功勞,憑什麼排到前邊?”身邊同僚勸他不要生氣,得罪皇帝身邊的紅人不值當。

回到家裡的顏真卿怨氣難平奮筆疾書地寫下《爭座位帖》,內容多為歷數宦官魚朝恩的罪行和痛斥溜鬚拍馬的官員。顏真卿的耿直也為他的死埋下了禍患,782年,節度使李希烈起兵叛亂,剛剛經歷安史之亂的唐王朝驚恐萬分。這時宰相盧杞給唐德宗出了主意,稱李希烈居功自傲、年少英勇,如果找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去勸降,說不定不用一兵一卒就能招降他。

這句話讓唐德宗十分高興,他詢問盧杞誰最合適,和顏真卿素來不和的盧杞花言巧語,說顏真卿是三朝舊臣,又是忠直剛毅的性子,派他去再合適不過了。

除了唐德宗,滿朝文武都看出盧杞是在“借刀殺人”,不少朋友勸顏真卿以年老為由回絕。然而顏真卿卻慨然說道:“這是君命,怎麼敢逃避不遵呢?”於是他收拾行裝,一根柺杖就踏上路程。等到了那裡,李希烈果然扣押了顏真卿,身邊的手下為討好李希烈說:“這是上天把丞相送給元帥啊。”顏真卿厲聲呵斥:“你們知道痛罵安祿山而死的顏杲卿嗎,那便是我的哥哥,我年歲這麼大了,只知道恪守臣節而死,又怎會受你們的威逼利誘?”

784年,李希烈派人將顏真卿勒死,享年76歲。歐陽修對顏真卿的評價最為客觀,顏真卿是位品德高潔的君子,初見可能會敬畏他,時間久了你會覺得他很是可親。

花開說:歷史上有許多文人墨客,更有眾多的政客武將,但是能將做人,作文,為政,禦敵如此全面結合在一人之身,而鮮有瑕疵者,少之又少。而顏真卿則是一個,從其拜師張旭,可見其謙遜好學;從其抵抗安史之亂,誓死不從李希烈,可見其忠貞為國,以國家為己任。他出身於世家,但並不紈絝,好學善學,品行這些不僅僅是高考,更是我們為人處世所要遵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