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人到中年才懂得,兄弟姐妹交往時,該爭就爭

01

人就一輩子,爭來爭去一場空。

以上這句話,你應該不陌生。人生一路走來,是你的,不要爭;不是你的,爭不來。因而,聰明的人,常常是“與世無爭”的。

有一種思維模式,叫“辯證思維”

任何事情,都是辯證統一的,是運動的,不能一直停留在某一刻。因此,我們要學會看開,看遠。

老子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一些看起來很壞的事情,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會變成好事;一些很好的事情,如果不加以控制,就會變成壞事。

不難發現,爭執不休,不見得是壞事。往往是我們的理解有偏差,還過於固執。

人到中年,家庭矛盾重重,既要管好小家,還要照顧大家,真的很難。因此,很多人習慣了“舍大家,顧小家”,恨不得把大家庭裡的東西,都放到自己家裡來。

兄弟姐妹之間,因為爭奪大家庭的財產,又不願意承擔大家庭的責任,鬧得不歡而散。真相到底是什麼?要如何改變現狀?

建議你,在大家庭裡,爭之必然,得失淡然。

02

第一,爭著做好自己,對大家庭的依賴就少了。

心理學家安德爾說:“人類最奇妙的特點之一就是把負變成正的力量。”

遇到不願意幫忙的兄弟姐妹,你一定會很傷心。為什麼大家都不顧及骨肉之情呢?

比方說,大哥很有錢,弟弟很窮。因此,弟弟認為,大哥必須幫一把,起碼要借點錢來花,或者送一筆錢。

要知道,大哥的錢,也不是風颳來的,而是勞動所得。賺錢的方法可以傳授,直接給錢的可能性,應該行不通。誰都不會,養一個懶漢。

人到中年,需要自立門戶,而不是把自己和大家庭牢牢地捆綁在一起。這就是很多家庭,要分家的理由。

要記住,一個人的強大,多半是從獨來獨往開始的。

斷了對任何人的依賴,你就能鼓起勇氣做自己了。大多數的社交,都是因為你“自己有用”,兄弟姐妹交往,也難免會趨炎附勢。這樣想一想,你就好受了。

做一個 力爭上游的人,你就是家庭的領頭羊。

03

第二,爭著照顧父母,家庭就更溫暖了。

在大多數人的眼裡,贍養父母是一件麻煩的事情。一箇中年人,要照顧孩子,要管著家庭,實屬不易。要是年邁的父母,一直在身邊,似乎是一個累贅。

孟子說:“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父母年紀大了,不管能否做家務,都應該孝順。最重要的是,父母一直是你最堅強的後盾,是真正理解和疼愛你的人。這是 一股無形的力量。

《荔枝新聞》裡有一條訊息:在河南駐馬店,李先生和兄弟姐妹商議好了,照顧母親的事情,每兩個月一次輪換。

李先生的哥哥和嫂子,趁他不在家的時候,把母親接走了。李先生很生氣,認為兩個月時間還沒有到。母親卻在一旁,哈哈大笑。

人心都是肉長的。如果你主動爭著贍養父母一次,那麼其他的家人自然會記得這份情感。那些不孝順的人,也會問心有愧。

“爭”就是情感互動,就是傳遞孝道,有何不可呢?

04

第三,爭著組織聚會,家人團聚就容易多了。

逢年過節,在誰家吃飯?還是一起回父母家,聚一聚。

說實話,當你到了中年,父母已經變老了,並不一定有好的身體,做飯也是難題。

我的姐夫,和另外兩個兄弟約定,過節的時候,老大做飯,老二買菜,幾個媳婦幫廚。父母儘管來吃飯就可以了。因此,一個大家庭,每次過節都會很熱鬧,並且父母享受了清閒的福氣。

有人爭著做紅燒獅子頭,大家都爭著向父母敬酒;兄弟們都爭著去買過年過節的東西。這樣的氛圍,多多益善。

在我的老家,有這樣的傳統:很多人在某一個家庭裡過年,就寓意著這個家庭越來越興旺。因此,過年的時候,都希望自家有很多人吃團圓飯。

《增廣賢文》裡說:“家有千口,主事一人。”

家裡的大事,總要有一個人牽頭,有一個家庭願意“吃虧”,才能真正紅紅火火。

一頓飯,吃不窮,還越吃越富有,爭一爭,很有必要。

05

第四,爭著培養晚輩,未來就有希望了。

人是自私的,但是在某些時候,是無私的。

比方說,看到孩子的時候,忍不住要抱一抱,這是喜氣;晚輩來做客,非常歡迎,這是家庭的希望所在。

現實來看,很多孩子,因為父母不在身邊,或者父母家的條件不夠好,就長期在姑姑、叔叔 家借宿,上學的事情,也託付給姑姑和叔叔了。

如果你家和某所學校很近,就可以主動打個電話,告訴兄弟姐妹:“讓孩子來我家住吧,讀書方便。”

大人們和氣了,孩子的培養問題,就容易了。有力出力,有錢出錢,再窮不窮教育。

也許,等你很老的時候,兒女在外地就業,曾經被你幫助過的侄子、侄女,也會隔三差五來看看你,體現孝道。

06

俗話說:“荷花雖好,也要綠葉扶持。”

一個家庭裡,不可能每個人都是荷花,總要有人做綠葉。

因此,個個都想從大家庭裡得到什麼,這是不現實的;只有得到東西的時候,又回報東西,才能維持家庭的平衡。

人到中年,與其爭執不休,不如爭氣不止。

人到中年,活成一道光,讓大家都沾光,才是真正的頂樑柱。

人到中年,爭天時、爭地利,更要爭人和。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