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歷史上最窩囊的皇帝,投奔劉淵吞併前趙統一華北,卻被後趙統治致死

奴隸出身的石勒,投奔劉淵後經略河北,逐一穩固自己的根據地後,吞併了前趙統一華北,但他所建立的後趙政權缺陷也是致命的。

朋友們,大家好,

歡迎您來到我的專輯,繽紛歷史清清講。

匈奴漢朝的皇帝劉聰,滅亡西晉、基本統一華北後,開始驕傲起來,他沉湎於後宮的享樂,結果政權迅速地走向衰敗。

當時,劉曜佔據關中、王彌佔領山東、石勒佔據了河北,都是半獨立的狀態,他的朝廷能控制的地盤只是山西、陝西、河南交界的一小塊。

公元318年,劉聰病死,兒子劉粲即位,結果被大將軍靳準謀殺了,靳準自稱漢天王,平陽城大亂。一直覬覦最高權力的劉曜和石勒立刻起兵趕赴平陽平叛,其實就是去搶班奪權。

心急的劉曜半路上就稱帝了,還封石勒為大將軍。

石勒特別氣憤,根本就不聽他的,直接攻陷了平陽城,搶佔了原來劉聰控制的地盤。面對咄咄逼人的石勒,劉曜知道幹不過他,就順水推舟封石勒為趙王,封地就是石勒佔據的東部地區。

第二年(公元319年),劉曜定都長安,改國號為趙,歷史上稱為“前趙”,相對應的石勒的政權被稱為“後趙”。

石勒在五胡十六國時期算得上出類拔萃的人物,他的經歷非常具有傳奇色彩,他本來就是個不認字的奴隸,最後一直當了後趙的皇帝。

石勒是幷州的羯(jié)人,“羯”都算不上一個民族,只是匈奴下屬的一個小部落,地位非常低。

西晉末年幷州發生饑荒,刺史司馬騰為籌措軍費抓胡人賣給人家當奴隸,三十歲的石勒就是其中之一,被賣到了山東。後來他逃出來,跟結識的一幫朋友先當了土匪,後來去投奔司馬穎的部隊。他本來都沒有名字,“石勒”這個名字還是他投軍的時候人家給起的。

司馬穎失敗後,石勒輾轉一段時間就去投奔了劉淵,成了劉淵最為倚重的得力部將之一。

石勒是那種天生自帶領袖氣質的人,當奴隸幹活的時候,周圍的人就都很服他,後來不論是從軍還是當土匪,都能得到大家的信服和擁戴,而且他作戰十分勇猛。他的到來讓劉淵非常高興,直接封他為“平晉王”。

在石勒建功立業的過程中,有一個人對他影響巨大,就是他一直非常倚重的謀士張賓。

石勒是個文盲,但他對知識分子很看重,當然是有用的,不是王衍那種清談誤國的。他作為匈奴漢朝的安東大將軍在河北轉戰期間,把所謂的“衣冠人物”就是士大夫知識分子從逃難的百姓中挑出來,編成了君子營,幫助自己處理一些軍務和政務。

張賓就是其中之一,他出身官僚世家,很有學問,而且相當自負,覺得自己比得上漢初的張良,只是沒有遇到劉邦。他看到石勒就認準了他,跟人說我見的將領多了,只有這位羯胡將軍是個能成大事的人物,就自己主動求見石勒要求做他的幕僚。

經過幾次接觸,石勒發現他的確有先見之明,對人對事都非常有見地,慢慢地對他言聽計從,張賓成了石勒的頭號謀士。

同屬匈奴漢朝序列的王彌,一直跟石勒在東部並肩作戰,但其實倆人一直貌合神離,這很正常,因為都是很有想法的人,要想擴大自己的勢力,彼此都是對方的障礙,而且兩個人心裡也都很清楚。

當王彌兵力不足向石勒求援的時候,張賓為他設計,先假意出兵幫他打敗敵人,然後擺下“鴻門宴”請王彌來喝酒,趁機殺了他。雖然當時的皇帝劉聰對石勒的做法非常不滿,但也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

之後石勒採納張賓的謀劃,以襄國(河北邢臺)為據點,死死頂住了幽州王浚聯合鮮卑段氏的進攻,接著收買了鮮卑段氏擊敗王浚,之後全力奪取了河北地區最大的城市鄴城。

王浚本來是晉朝的幽州刺史,但天下大亂以來,他這裡已經跟朝廷斷絕了聯絡,現在西晉滅亡了,他的幽州成了實際上的割據政權,但石勒哪能容忍他長期存在呢。

石勒還是採取張賓的計謀,先是向王浚示弱,利用他割據的心理麻痺他,暗中不斷收買他的手下,還表示要擁立他當皇帝。這一碗迷魂湯灌下去,王浚對石勒失去了戒備心理,結果石勒偷襲幽州得手,殺了王浚。

之後,石勒又肅清了山東境內王彌的殘餘勢力,逐漸穩固了他的後趙政權。

公元326年,長安的劉曜和東部的石勒,都在各自穩固了自己內部後,前趙和後趙之間的戰爭爆發了。

劉曜覺得自己力量不夠,就聯合東晉一起進攻後趙石勒。關於東晉的來歷我們後面再講。

雙方在河南滎陽激戰,後趙獲勝,劉曜逃回了長安,河南全部被後趙佔領。

公元328年,後趙石虎進攻浦阪(今山西永濟縣),劉曜親自率領精銳,殺敗了石虎,趁機挺進到洛陽,石勒趕緊分兵三路來救援。雙方一場大戰,劉曜大敗,被俘後拒絕投降被殺。

留守在長安的劉曜的兒子劉熙害怕得逃到了上邽(今甘肅天水市),公元329年,留守長安的部隊投降了後趙,接著石虎攻破了上邽,前趙滅亡。

至此,除了遼東慕容鮮卑建立的前燕政權和河西張氏外,石勒統一了北方其他地區,跟東晉政權隔江對峙。

公元330年,石勒稱帝,他是中國歷史上出身最低的皇帝,從奴隸到皇帝,創造了一個只有亂世才會出現的奇蹟,但他卻是一個很有作為的皇帝。

石勒出身於社會的最底層,深知民間疾苦,建立政權後,非常重視農業生產,很多流民都願意歸附於他,中國華北在他的統治下,逐漸恢復了一些生機。

他重用張賓,尊稱他為“右侯”,吸納漢族政治文明進行制度建設並刪繁就簡地梳理律令,這些措施都穩固了他的統治。這樣的大亂世裡,老百姓在他的統治下或許也算一種幸運吧。

石勒自己是個文盲,但他非常重視教育和學習,經常讓人給他講書,他的悟性也非常高,後來一改早先殺戮王公大臣的做法,開始爭取世族豪門的支援。但他骨子裡還是奉行民族壓迫政策,他非常忌諱中原人說他們是“胡人”,下令說話和文章裡絕不允許提到“胡”這個字,我們現在吃的“黃瓜”本來是叫“胡瓜”,就因為他才改的。其他的一些措施也在客觀上激化了漢族和少數民族的矛盾。

正因為如此,跟其他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一樣,石勒其實從來就沒有得到過北方世族豪門的真正擁戴,很難逃脫當時少數民族政權迅速崛起開朝立國,又迅速崩潰的歷史命運。

公元333年,石勒病死,他所建立的後趙政權就開始不可避免地走向滅亡了。

歷史很精彩,歷史很無奈

讓我輕輕地為您講述繽紛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