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無為這個思想,最早由春秋時期的老子提出的,無為一詞出現

“無為”這個思想,最早由春秋時期的老子提出的。

“無為”一詞在《老子》一書中多次出現:

到戰國時期,莊子繼承老子道家核心思想,並進一步發揚光大,將其納入到自己的思想體系中來,並加以發揮。

由於莊子的思想在很多地方都與老子思想有相通之處,所以後世將二人合稱“老莊”。

道家思想的經典著作《莊子》,由戰國中期的莊周及其門徒後學所共著,到了漢代以後,被尊稱為《南華經》,莊子也被封為“南華真人”。《莊子》與《老子》、《周易》合在一起並稱為“三玄”。

莊子反對“機心崇尚自然,如鳥飛過,不留痕跡。反對奇淫技巧,要求隨遇而安”。

《莊子·外篇·天地》中記載:

意思是:黃帝在赤水的北面遊玩,登上崑崙山向南方眺望,不久,在他返回的時候,不慎遺失了一顆玄珠。他派才智超群的智去尋找未能找到;讓耳聰目明的離朱去找,也沒找到;又讓巧言善辯的吃詬去找,仍然一無所獲。最後命無心之人象罔去找,結果象罔一下子就找到了這顆失落的玄珠。

黃帝說:“這真是奇怪啊!象罔竟然可以找到玄珠?”

讀完這個故事,恐怕很多人立馬覺得自己也曾經發生過類似的經歷。比如說,當你專心去找某個遺失的東西的時候,你找遍天南海北,似乎可能出現的地方都找遍了,但就是怎麼也找不到。然而在某一天,當你不去刻意找它的時候,它卻突然出現在你面前。這可真是:

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中也說“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在中國古代的啟蒙必讀書目《增廣賢文》裡也有這麼一句話:

按照莊子及其道家思想的要求,我們在幹每一件事情的時候,其實不必要事事太過於執著,也用不著刻意去追求什麼。

這也正與莊子在《刻意》篇中寫的這段文字有著異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