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水滸傳第五十二回有哪些情節,該如何評價水滸傳中的水滸第五十二回

《水滸傳》第五十二回 李逵打死殷天錫 柴進失陷高唐州

為了搭救大恩人柴進,梁山泊決定攻打高唐州;由軍師吳用全權點將發兵,共分兩隊;前對以林沖為主將,後隊以宋江為主將。這一次派將是很有意思的:第一,兩隊主將都曾經受過柴進的恩惠;第二,水軍頭領中,阮氏三雄依舊沒有去;步軍頭領中,劉唐依舊沒有去;只去了吳用和白勝,晁系主力人馬繼續被打壓。

另外,斧劈小衙內一案所牽涉到的人員吳用、朱仝、雷橫、李逵全部都參加了。想來吳用也是希望用一起扛過槍的戰場交情來化解朱仝心中的怒氣吧。總計二十二位頭領,八千軍馬;比起三打祝家莊時,規模不可同日而語。當下安排已定,大隊人馬浩浩蕩蕩離了山寨,向高唐州進發。

等梁山泊前軍到達高唐州地界的時候,早有探馬報知知府高廉。這高廉倒有幾分本事,並不是一般的酒囊飯袋!除了州府的人馬之外,高廉手下還有三百飛天神兵;都是從各地精選出來的勇猛士兵,非比尋常。既然號稱神兵,那麼在這一回高唐州的戰場上,就會帶有一些神話色彩。筆者只是依書直說,不以唯物觀點而論。

高廉點起人馬,出城迎敵;梁山泊前軍早已列隊整齊,嚴陣以待;豹子頭林沖手握丈八蛇矛,當先出馬大罵高廉:你這個害民強盜,我早晚殺到京師,把你那廝欺君賊臣高俅,碎屍萬段,方是願足!這還真就是林沖的心裡話。林沖此來,一是為救柴進報恩,二是因為高廉是高俅的親戚;恩怨並重,才使得林沖如此精神抖擻!

未鬥兵,先鬥將;高廉手下統制官出馬,於直來戰林沖,被林沖一矛刺死;溫雙寶來戰秦明,被秦明一棒打落;梁山泊連勝兩陣!高廉一看情勢不妙,從背上抽出一口太阿寶劍,口中唸唸有詞;一時間從官軍陣前捲起一道黑氣,這黑氣瀰漫到半空中,化作一股狂風;撼天動地,飛沙走石!

這陣狂風,直吹得梁山泊人馬首尾難顧,七零八落;沙塵蔽眼,目不能視。高廉乘此良機揮軍掩殺,神兵在前,官軍在後;梁山泊前軍大敗,兵退五十里,一直退到再無追兵才紮下營寨。此時宋江、吳用率後軍趕到,聽到不利的訊息之後,吳用提醒宋江:可用玄女天書上的迴風返火之法破敵!

宋江大喜,臨時抱佛腳地鑽研了一晚上;到了第二天,重整旗鼓,再去挑戰。高廉依樣畫葫蘆,照舊捲起一股黑氣;宋江也拔劍在手,念動咒語秘訣;果然有效!那陣狂風颳到官軍隊裡去了。宋江剛要引軍衝殺,不料高廉還有後招!他拿出一面銅牌,以劍敲牌,狂風立止;從神兵隊裡卻走出了一群猛獸!

這叫宋江如何抵擋?不用說,又大敗了一陣;退出二十里下寨。宋江只得再跟吳用商議對策,吳用說:官軍連勝兩陣,必須防備他們晚上乘勝偷營劫寨;此寨只留楊林、白勝帶幾百弓弩手埋伏,若官軍前來劫寨,不可與之交戰;只要亂箭齊發即可。我等大隊人馬,還是退回到五十里外的前軍營寨駐紮,方為穩妥。

俗語有云:勝不驕,敗不綏;難得吳用,在接連吃了敗仗的情況下,還能保持如此清晰冷靜的頭腦!當夜晚間,風雷大作,暴雨傾盆;果然不出吳用所料,高廉帶著飛天神兵,親自前來劫寨。等他們殺入寨中,才發現是一座空營!高廉害怕有埋伏,回馬便走;忽然四面八方,弩箭像飛蝗一樣射到!

高廉在黑暗中摸不清頭腦,也不知道有多少埋伏的人馬;被楊林一箭射中胳膊,只得倉皇逃竄。楊林、白勝一見官軍敗退,帶著人馬隨後掩殺了一陣;俘虜了神兵二十餘人。經過審問,宋江才知道:原來今晚的風雨天氣,都是高廉作法造成的!宋江一時無計可施,高廉受傷退回了高唐州;兩軍形成了對峙局面。

《水滸傳》中為什麼會有為數不少的神仙鬼怪,仙術道法的描寫呢?普遍的觀點認為:在作者施耐庵所處的時代,科技文明遠遠沒有普及;人們普遍篤信鬼神之說。因此施耐庵就利用了人們這種信奉鬼神的心理,在筆下賦予了梁山泊好漢濃重的神話色彩,為他們的造反行動提供了替天行道的正義理據。

這種觀點是正確的,但還不是全部!除此之外,《水滸傳》中的神話描寫,並不是可有可無的部分;它與宋江起義的歷史事實、小說中的故事情節以及千百年來流傳的儒家學派的正統觀點,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可謂別有深意!筆者在此試著一一解析,以饗讀者:

第一,歷史上的宋江起義,究竟是怎麼回事?據《大宋宣和遺事》記載,宋江率領好漢三十六人,縱橫山東、河北;後來兵敗投降張叔夜,受了招安。歷史事實如此,施耐庵不可能硬要寫成宋江最終推翻了北宋王朝!而在施耐庵的心目中,他是為兵敗招安而感到惋惜的;因此也就只能把宋江起義的失敗,以及眾多好漢的犧牲歸結為宿命論;正所謂天罡地煞下凡來,建功立業歸位去!

第二,第七十一回英雄排座次,是全書的最高潮部分。梁山泊聚集了一百單八將,作為一個結構嚴密的組織系統,排定座次是必須的。要想做到絕對的公平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做到儘量公平也是很難的。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利用天降石碑碣文,以及天罡地煞之說;才能被眾心接受;從而避免矛盾內訌,高度加強內部團結。

第三,西漢時的儒家學者董仲舒,將先秦時代的天人感應思想,發展為系統的儒家學說。漢武帝劉徹深表認同,這才下達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旨意,使得這一思想在中國封建社會的歷程中得以廣泛流傳。在董仲舒的學說中,他認為天子如果違背了天意,天就會降下災禍予以譴責和警告。在《水滸傳》中,施耐庵賦予梁山泊好漢的神話色彩,正是從側面譴責了宋徽宗的昏庸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