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三和青年的喪與抵抗:做一天玩三天,一千塊過一個月

生活最沉重的負擔不是工作,而是無聊。——羅曼·羅蘭

愛默生曾說:“生活就好似一輛永遠都沒有終點的公交車,當我們開始買票上車以後,你不知道你經歷的每一個站點都會遇到什麼樣的同伴。”一生光陰短,世事皆無常。

人生在世,不免會有許多的人和事與我們的生命擦肩而過,或是匆匆而來,或是匆匆而去,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有些人把生活過成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一般的詩意與自然,也有如“長征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的敬業與謹慎。

還有這樣一群人,

他們遊戲人間,與世沉浮,對生活充滿了喪氣,放棄了對命運的抵抗,做一天玩三天,用一千塊的生活費過一個月,他們被稱為“三和青年”。

“三和青年”的喪與抵抗:做一天玩三天,一千塊過一個月

“三和青年”是一群在深圳“三和人力資源集團”尋找工作的年輕人,他們居住在這個人才市場周圍的城中村,依靠著每天一百多的“日結”工費虛應生活。他們如浮萍般在這個大城市的角落裡隨遇而安,三天兩日輾轉於工地與中介公司之間,人云亦云,隨波逐流。

這群青年如螻蟻般生活在最底層的社會階層

,亦如螻蟻般艱難且努力地生活著。

他們不思進取,每日裡混吃等死,

好似看破紅塵的生活“出家人”,“今朝有酒今朝醉”是這群青年們最典型的圈子文化。

“三和青年”的衣食住行

這群“三和青年”沒有穩定的工作收入和發展途徑,

他們唯一的經濟來源便是透過中介公司尋找“日結”的工作,

每日賺取一百多到兩百左右的生活費,“做一天玩三天”是基本常態。城中村周邊有廉價的網咖和旅館、小商鋪等,過夜往往只需一二十塊錢的價格。

有些經濟稍微寬裕些的,會住個幾十塊錢的旅館痛痛快快地洗個熱水澡。對於幾天都沒工作的人來說,這樣的價格都有些奢侈,

最無奈的選擇便是去雜貨鋪裡買一兩塊錢的硬紙板,可以搬著紙板去睡某條大街或者公園裡的角落。

對於“三和青年”來說,儘管天氣炎熱

,然而這群人不換衣服、不洗澡都是稀鬆平常的習慣。

比起餓肚子這個更現實的事情,洗澡睡覺這項支出實在是可有可無。

對於吃飯這一方面,

每天只需要幾塊錢成本的掛麵加幾條青菜,這便是一天的伙食費

。如果遇上超市清倉或者臨期特價的時候,他們也會趁機囤一些泡麵或者榨菜。一碗白飯加一包榨菜或者老乾媽,這是他們伙食的標配,如此便能輕鬆解決他們的飽腹需求。

超市裡最廉價的桶裝礦泉水是他們的習慣性選擇,或者直接帶著瓶子去水龍頭接自來水喝也是常態。

彩票店和網咖是“三和青年”下班後最常去的幾個地方

。兩元一注的彩票價格低廉,卻有一定的機率能滿足他們中大獎的願望,不少人經常把他們下半生的命運押注在彩票上面。

還有不少人去網咖通宵也是下班後的首選,通宵達旦的看小說、電視劇或者玩遊戲,一個晚上下來只需要不到二十塊錢。

按照這樣的生活方式算下來,“三和青年”每個月的生活成本只需要千把塊錢左右。

對於沒有任何上進心的人來說,儘管是如此渾渾噩噩的生活方式,但卻沒有精神壓力,也不至於讓人活不下去。

他們從網路上獲得暫時的滿足感和精神幻想,彌補了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的無奈和悲哀。

“做一天玩三天,一千塊過一個月”

這群“三和青年”大部分都是來自於偏遠城區或者城市裡的年輕人,

他們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

有些人甚至沒有讀完初中,自小遠離學校、遠離家庭,沒有謀生的本領或手段,只能隨著烏泱泱的農民工大軍成為這其中的一員。

曾幾何時,他們也是懷揣著理想與抱負的少年,孤身一人來到這車水馬龍的繁華大城市,夢想著有朝一日或許能夠出人頭地。然而現實終究是那麼無情與殘酷。

工廠裡日復一日的機械流水線、無聊且枯燥,老闆剋扣工資,同事之間勾心鬥角,每日如行屍走肉般的生活,

遠不如“做一天玩三天”的日結工作那般來的逍遙恣意。

這群人始終掙扎在生活的最底層,比起穩定但壓抑的工廠生活,他們更情願選擇無拘無束的“日結”工作,這樣沒有老闆的拘束,沒有同事間的排斥,想來就來,想走就走,且比起工廠的工資,日結的工資往往比工廠工資算起來要可觀得多。

“雖然這樣有各種因素的影響,但比起每日看人臉色,倒不如這樣低成本的生活方式來的輕鬆痛快。做一天玩三天,一個月下來花費也只需要一千多塊錢”。

曾有網友評論說,

“有這群人在的地方看起來就好像中國式的貧民窟,他們就是遊蕩在這人世間的靈魂,沒有思想,沒有未來,每天吃飽了活下去就行了。”

“三和青年”這群人看起來有如家人般團結、熱烈,他們一起抱團打工,一起去網咖過夜,互相分享廉價的零食和泡麵

。可他們看起來卻又是那麼孤獨,沒有親人的溫暖,沒有朋友的關懷,在人世間只是為了最簡單的活下去而已。

對於各自的現狀,他們亦有很清醒的認知:

“沒讀過書,沒有賺錢的本事,除了打打零工也不知道自己還能幹什麼。受不了工廠裡面的烏煙瘴氣和無聊枯燥。不敢成家立業,自己吃飽就行了,沒賺到錢也不敢回家去見父母家人。”

結語

“三和青年”的背後,真正反映的是中國當下的社會制度和城市結構。城鄉之間的文化差距與經濟模式,種種成因等各方面造成了“三和青年”的出現。雖說他們懶惰、貧困,然而這些人卻也是中國人民的一員,大城市應該對這些人給與容納與包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