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微知識】為什麼有些人描述不幸的事情,往往會用永遠、從來

侵刪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到,平時在我們周邊,經常會聽到一些人描述不幸的事情時,都會習慣的用一些詞語,比如:“永遠”、“從來”、“總是”等等,而有些人在描述不幸的事情時,往往會用“有的時候”、“偶爾”、“最近”、“上次”等等這些偶發性的詞語。

侵刪

使用這些詞語,有什麼不同嗎?這跟一個人會不會感到幸福,有關係嗎?

相信你一定猜到了,答案是:肯定有關係啦!那關係是怎麼產生的?

先讓我們來看看,為什麼說使用這些詞語,會有不同。

侵刪

先讓我們瞭解一下,一般什麼型別的人,會習慣用這些言語。

大家都知道,人們通常會將人分為兩種,悲觀的人和樂觀的人。

悲觀的人,平時她們會習慣說一些這樣的話——“你總是不關心我”,“他永遠都是這麼自私”或者“你根本就沒考慮我的感受”。

樂觀的人,她說的話卻是這樣的——“我在努力工作的時候,你卻在打遊戲”,“你上次吃西瓜也不留一點給我,有點過分了”,“有時候你也要考慮一下我感受啊”。

侵刪

讓我們看一下不同語言背後,它反應的是怎樣的對事態度。

發現了沒,悲觀的人會認為壞事是永久性的,而樂觀的人認為壞事是暫時的偶發事件。

同樣,這兩種人在描述好事情的時候,所持有的態度也會是相反的。

悲觀的人,會認為好事是暫時的,而樂觀的人卻認為好事是永久性的。比如,在一次考試中取得了好成績,悲觀的人會說,這次是僥倖考好而已;而樂觀的人,就不一樣,她會說“太好了,我的努力沒白費!”

不難看出,一個人的語言習慣,反映出來的對事態度,其實真正反映的是她的觀念和考慮事情的思維模式。

侵刪

讓我們進一步看看,思維模式和幸福有什麼關係。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悲觀的人經常會在不同場景或事件中,表現出不良的情緒,極少能很好控制這些情緒。因為她們已經習慣了,把一切事物直接往壞的方面想,甚至否定自己。比如,出門遲了,錯過了班車,她就會感到糟糕透頂,會認為自己就是個倒黴的人。自然就不會有好情緒啦!

侵刪

提到這個,我們不得不先了解一下

埃利斯的情緒誘因abc公式,a代表我們日常遇到的人或事,b是我們對具體發生的人或事的思考或判斷,c是在a的情況下我們的感覺和行為。

這正是人們經常使用的情緒管理abc法則,也是挖掘行為背後的原因的指導法則。

瞭解了這個法則,如果能記住並能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很好的運用,我們就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對事物的看法就會更加的積極、樂觀,就不會像上面提到的人,只是錯過了班車,卻歸結為自己就是倒黴的人。

侵刪

而積極、樂觀的人,她們就不會。她們對生活、工作中所遭遇的挫折和挑戰,她們會表現的更好,更容易接受和對抗困難,而且會更加重視解決問題,而不是糾結於困難。因此,她們更容易獲得幸福感!

所以,繞了一圈,終於知道要想獲得更多的幸福感,先要讓我們自己變成更加樂觀的人。

那就先從改變我們的用語習慣開始吧!記得,多用一些肯定的、積極的、具體的詞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