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21歲做老闆,29歲執掌集團,從窮小子到企業家,他的人生無人能比!

作者 | 良叔

“我至今還沒有找到一個苦力出身的商賈。”

這話不是我說的,而是原香港大學校長、歷史學家王賡武說的。

類似的話,艾德里安·澤查也說過,此人不僅滿世界開豪華酒店,而且認識大部分當代大亨,他說:

“很難在一代之內就成為教父,因為這不是一個經濟開放的社會。”

他口中的“教父”,不是指義大利黑手黨,而是指商界大佬。

出身寒門的大佬,確實不多見,很多人會想到劉強東,以及更早之前的俞敏洪。

這兩人“寒門逆襲”的故事,大家都知道:

1992年,劉強東把500塊錢當寶貝一樣縫在內褲裡,一人獨自赴京求學,那種土得掉渣的氣質,和當年扛著兩麻袋行李走進北大的俞敏洪差不多。

但很多人不知道,俞敏洪雖然出身貧下中農,他的母親李八妹卻不是一般人。

當年,李八妹憑著雷厲風行的作風,成了生產隊婦女主任。到了80年代初,也就是俞敏洪念大學那會兒,她已經辦起了矽鋼片衝壓廠,成了遠近聞名的萬元戶。

出身農村的劉強東雖然沒有野心勃勃的老母,但其父母也沒有埋頭種地。

早在1983年,劉父就花2000元買了一艘排水量9噸的船跑運輸,他把煤炭從徐州運到揚州,又把瓷器從揚州運到徐州。

隨著生意越做越好,船從9噸變成20噸、80噸、100噸。當時年幼的劉強東還問父母:

“為什麼我們家不買更多的船,辦一個船行?”

一個小屁孩惦記的居然是辦船行,而不是“晚上咱們家吃啥?”可想而知,家境應該不太差。

1996年的大年初一,身上只剩1。4元的劉強東之所以冒著大雪從人民大學步行七八公里,到北京體育大學蹭了兩頓飯,並不是因為家裡窮,而是因為他發過誓:

“絕不再向父母要一分錢。”

別忘了,大強子一直就是個很倔強的娃。

當然,大四創業開飯館的時候,大強子還是從父母手裡拿了幾萬塊,再加上自己兼職賺來的十幾萬,才盤下了一家川菜館。

如果連劉強東和俞敏洪的出身也並沒有多窮困潦倒,就更別提什麼高幹子弟柳傳志、上海灘富商之子曹德旺、大地主和泰國著名僑商之後黃光裕、水泥大王之子王興、教育界名流之子任正非、杭州文化界名流之子馬雲……

對於財富,富豪有兩句著名的口頭禪:

一句是:“我不在乎錢。”

另一句是:“想當年,我白手起家……”

就連從小住聯排別墅的王石,也喜歡講自己“白手起家”的故事。

1983年,王石曾在深圳販玉米。

為了把北方的玉米賣到香港,王石跑去廣東海運局,讓他們特意開闢了一條航線。

這事一般人估計連想都不敢想,但王石不一樣,因為他的父親是鄭州鐵路局副局長,母親是鄭州火車站副站長,而他當時的岳父不姓田,而是廣東省委副書記王寧。

但在王石眼裡,販玉米憑的是自己的本事,那300多萬是他“下海挖的第一桶金,乾乾淨淨”。

這麼一捋,所謂的“寒門逆襲”,是不是根本就不存在?

也不能這麼說,真正意義上白手起家的富豪雖不多,卻也有,我能想到的是這三個人:

霍英東、王傳福、許家印。

因為,他們小時候,真不是一般的窮。

1

在大佬圈,如果搞個什麼“童年比慘大會”,霍英東說第二,估計沒人敢說自己是第一。

實際上,直到6歲以前,霍英東都沒有穿過鞋。

這一是因為霍家太窮,二是因為他從小生活在水上,穿鞋純屬多此一舉。

1923年,霍英東出生在香港的一條小舢板上。

霍家祖祖輩輩生活在海上,靠幫人在海上運輸貨物為生,一家人吃飯睡覺全在船上。在南方沿海地區,這種人家通常被稱為“疍家”,意思是,像蛋殼一樣漂在水上,隨時可能被海浪吞噬。

霍英東對他的父親也沒什麼記憶,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有一年大年初一,霍家歇業過年。

那天,霍父難得心血來潮,說想上岸走走。

為了體面,也為了“入鄉隨俗”,霍母特意為丈夫買了一雙鞋。霍父彆彆扭扭地穿上鞋子,渾身不自在,而霍家大大小小也像看馬戲一樣看著霍父評頭品足,笑作一團。

之後霍父就上岸了,他游來蕩去地走了幾圈,覺得肚子餓了,便鑽進一家小食店。

等到店家把米粉端上來,霍父鞋子一脫,像往常一樣光著腳蹲在板凳上吃了起來。吃完一抹嘴,他就走回了船上。

看見父親光著腳回來,霍家幾兄妹連忙問新鞋子哪去了?

霍父撓了撓腦袋,這才發現自己把鞋子落在了小食店,大家聽了,又哈哈大笑。

後來和別人說起這件事,霍英東還為父親辯解:

“這不能怪父親,因為我們水上人家從來沒有穿鞋的習慣……”

父親在世的那些年,霍家雖然清貧,日子也能湊活。但身為水上人家,福禍總是無常,因為對他們來說,明天和海浪,永遠不知道哪個會先來?

1930年的一個夏日,霍英東和小夥伴們在海邊打野壕。

突然,狂風大作,暴雨驟來。

霍英東撒丫子往自家船艇停泊的地方跑,等跑到船邊,他幾乎被眼前的景象嚇傻了:

港灣裡一片狼藉,霍母披頭散髮地抱著一根殘櫓,跪在岸邊對著大海哭號,而霍家的那條船,就像一片落葉,被海浪拋上拋下……

那場颱風,奪走了霍英東的兩個哥哥。

患有淋巴癌的霍父經不起失子之痛,身體越來越差,幾個月後,也撒手而去。

那一年,霍英東7歲。

他還有一個9歲的姐姐,一個5歲的妹妹。

霍母帶著三個小孩,此時她已無錢為丈夫料理後事,只能將其草草地葬在青衣島的一塊荒坡上。孤兒寡母在荒坡上哭完,便在香港的街頭遊蕩,因為他們已經無處可去。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經人介紹,他們住進了灣仔石水渠街。

石水渠街是一條100米左右的斜街,它的旁邊,就是著名的皇后大道東。

很多年後,當羅大佑看到“皇后大道東”的路標,他靈感如泉湧,後來他唱了一首歌,名字就叫《皇后大道東》。

其中有兩句意味深長的歌詞:

“皇后大道東上為何無皇宮,皇后大道中人民如潮湧”;

“要靠偉大同志搞搞新意思,照買照賣樓花處處有單位”。

香港不再是原來的香港,而霍英東也不再是光腳的霍英東。

30歲那年,霍英東發明“樓花”(類似於現在的首付+分期付款買房),不僅自己賺得滿盤金,同時也掀起了香港地產業的第一波浪潮。

而這位發明了“樓花”的地產富豪,當年就住在皇后大道東旁邊的石水渠街貧民窟。

這多少有點傳奇,也有點諷刺。

皇后大道東旁邊的石水渠街,雖“臨近豪華商圈,坐擁城市繁華”,實際上卻是個地獄般的貧民窟。

當時七歲的霍英東住進去的那間房,只有大約20平米,卻塞了50多人,房子破舊不堪,床是三層的,床之間的空隙處還滿滿當當地擺著帆布床。

有時霍英東放床板的地方被人佔去,他也只能拿著床板,鋪在騎樓的花盆架處湊和一晚。

因為人員過於密集,而且房屋通風不好,貧民窟裡半數人都患上了肺癆,每到深夜,咳嗽聲就此起彼伏,聽得人心裡發毛。

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霍英東一家一住就是五六年。

直到1995年,那時石水渠街的貧民窟已翻新,霍英東故地重遊,當年貧民窟內的陰暗、潮溼、悶熱、腐臭,彷彿還歷歷在目。

2

霍英東應該算是香港富豪圈中童年很慘的了。

如今香港的“六大家族”,很多都說自己生於困頓,起於微末,但他們的家底我異常清楚,真正稱得上是白手起家的,只有霍英東。

大陸富豪的出身,往往也不算差。

文章開頭提到的柳傳志、任正非、王石等人就不用說了,就連工人階級出身的董明珠、黃崢、李彥宏等人,童年也未必有多困頓。

因為那時的工人和現在的“工人”不是一碼事,那時的很多工人,堪比現在的“城市中產”。

比如說李彥宏吧。

在BAT的創始人中,他出身最為寒微。

他的父親在晉東化工廠燒鍋爐,母親是皮革廠女工,談不上多富裕,但吃穿不愁。

李父雖然是工人,但小時候念過私塾,後來也一直酷愛看書,所以李家家風很好。後來李家5個小孩都考上了大學,其中李彥宏和三姐李秀玲,更是學霸中的學霸,他們先後考上了北大。

比工人階級出身還要低的大佬也有,最典型的應該是比亞迪的

王傳福

和恆大的

許家印

這兩人確實是出身“寒門”。

先說說王傳福的童年。

1966年早春的一天,一位面色蠟黃的木匠走在安徽無為縣一條泥濘的鄉間小道上,他急匆匆地趕回家,因為他媳婦又要生了。

回到家不久,接生婆就把一個男嬰送到他的跟前。

這個男嬰後來被取名為王傳福,其寓意是希望他能為家庭帶來福氣。

王傳福排行老七,上有五個姐姐,一個哥哥。王傳福的父親是村裡的一位木匠,靠著祖傳的手藝幫鄉親們打打傢俱,做做嫁妝,賺一點微薄的收入維持生計。

那雖然是個不太平,也不富裕的年代,但憑著一份手藝,王家倒也過得其樂融融。

但王傳福十三歲那年,王木匠被病魔拖垮,撒手走了,留下了8個兒女,還有4間破瓦房。

困頓之下,王傳福的母親做出了“去女留男”的決定:把五個大女兒都嫁人,小女兒送養。

王傳福的哥哥王傳方則主動提出休學,擔負起養家餬口的責任。

看到家裡依然拮据,王傳福也動了休學的念頭,母親痛哭:

“家裡就剩你一個人讀書了,我不能對不起你爹。”

因為王傳福的父親自己雖然沒啥文化,但一直就堅信,讀書才是他們最好的出路。

但沒過兩年,也就是王傳福參加中考的那一年,母親也去世了。暑假的一天,王傳福一邊幫哥哥做事,一邊思考著自己的出路,他對哥哥說:

“哥,要不我也回來賺錢,早點給你娶個嫂子。”

王傳方一聽,又感動,又生氣:

“我當時退學是為了什麼?不就是為了讓你讀書,將來能有出息?!”

王傳福不敢再提這茬兒。到了九月開學,他就卷著席子、被子,帶著木箱,去縣裡的高中報了名。

後來,王傳方靠著自己的努力,還是娶上了媳婦。王傳福的嫂子名叫張菊秀,是一個吃苦耐勞的姑娘。

每到週末,張菊秀就會為小叔子王傳福炒上幾罐鹹菜,準備一袋大米,這就是王傳福接下來一週的飯菜。

王傳福的哥嫂都是能吃苦,也很能幹的人,所以很多年後,當王傳福把比亞迪做得風生水起,其哥嫂依舊一路為他保駕護航,掌管著比亞迪的後勤部門。

1983年,當王傳福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位於湖南長沙的中南大學,王傳方激動地流下了老父親般的淚水。

後來王傳福去了長沙,張菊秀髮現丈夫經常像丟了魂一樣,便問他:

“你弟一走,你就沒魂似的,這是怎麼了?”

王傳方終於吐露了心聲:

“我就這麼一個弟弟,他跑那麼遠,我不放心啊。要不……我們也搬到長沙去?這樣既可以照顧弟弟,也能把我們的生意做大一點。”

張菊秀一開始還反對,最後還是同意了。

不久之後,在中南大學附近一條小小的街道上,王傳方夫婦倆租下了一個小店,繼續做起了小生意。

在王家倆兄弟眼裡,任何時候,一家人總是要齊齊整整地在一起。

哪怕是後來王傳福成了富豪,他也要把哥哥嫂嫂接過來住對門。

3

許家印的童年,和王傳福差不多。

1958年的秋天,許家印出生於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一個叫“聚臺崗”的小村莊。

但這個幾代單傳的男孩,並沒有選擇一個好的出生時機,因為不久之後,中國就迎來了那場長達三年之久的大饑荒。

而他出生的地方,又窮得叮噹響,很多村民背井離鄉。

為了給家人補充營養,許父經常跑地裡去挖野菜。

有一天,也就是在許家印出生不久後,許父發現自家的半壁房子快要塌了,於是爬上橫樑去修補,卻不慎摔落,自此在行動上有了不便。

結果到了許家印一歲那年,他的母親又因為患上敗血症而不治身亡。

不過好在許家印有個勤勞又慈愛的奶奶,自此,她就擔負起了照顧孫兒的責任。

這個勤勞質樸的老奶奶會釀酸醋,為了貼補家用,她經常把醋挑集市上去賣,而年幼的許家印也經常陪奶奶去集市賣醋。

那時的醋很便宜,一瓶只賣一兩分錢,一天也只能賣個幾毛錢。

但正是這段經歷,讓許家印對商業產生了興趣,同時也讓他練就了一身叫賣的本領。

所以16歲那年,當他和堂哥去集市上販賣蘋果,憑著這身本領,他一下就賺了十幾元錢。

其實,在許家印剛出生不久,一向迷信的許父就把一位算命先生請回了家,並好酒好肉地款待。

酒足飯飽之後,算命先生一抹嘴上的油,說:

“你兒子將來是有本事的人,你們許家在他這一代要翻身啊……”

聽完這一席話,許父心滿意足,覺得這頓酒肉總算沒有白費。

根據皮格馬利翁效應(即“承受的期望越高,表現就越好”),算命先生的預言應該對許家印產生過正向影響,不然他不會在幾十年後,還經常提起這句話。

許父自然是對兒子充滿期望的,而奶奶也對他極為疼愛。

據許家印說,每次放學,奶奶都會坐在門口的石頭上等他,然後給他洗臉,拿好吃的。

許家印至今還清晰地記得,上小學的第一天,當他把剛學會的那句“我愛北京天安門”念給奶奶聽,奶奶興奮得忘乎所以。

在許家印的老家,仍掛著一幅奶奶的素描畫,這畫是許家印念中學的時候畫的,他不僅給奶奶畫像,還畫過大山、老虎、公雞……

少年時的許家印不僅酷愛畫畫,還喜歡搞各種小發明。

念小學那會兒,生活條件異常艱苦,他所在的小學是間沒有窗戶的茅草房,學生們就蹲在一個泥墩子上聽課,做作業。下雨的時候,外面下大雨,屋內就下小雨,而且到處是爛泥。

後來上了中學,睡的又是大通鋪。宿舍的牆上掛著竹筐,裡面放著窩窩頭。

這些窩窩頭,就是許家印全部的糧食,冬天可以吃一週,夏天只能吃三天,有時窩窩頭上長了毛,洗洗照樣吃。

夏天還好,一到冬天,許家印就被凍得直哆嗦,早上起來還要啃凍得發硬,甚至帶著冰碴子的窩窩頭。

寒冷難忍,愛搞小發明的許家印就自己動手做了一個小火爐。

自從有了這個小火爐,每天早晨他早早地就起床了,然後把爐子拿到屋外,將乾柴點燃,再把煤炭放進去。

等火燒旺了,他不僅可以捧著爐子烤火,還可以把窩窩頭烤熱了再吃。

許家印還搞過很多其他小發明。

為了方便看書,在小學學了點自然知識的許家印就決定自己做一個手電筒。

那陣子,每天一放學,他就撲在垃圾堆裡,翻找一些廢舊電池、電線、鐵片、鐵絲……回到家後,他把鐵片抵在電池兩端,再用電線把鐵片固定住,又將廢舊電線剝了皮,內線連在一起。

一通搗騰,當他用手去觸碰,果然感受到了一股電力。

不過他又傻眼了,因為他發現這手電筒沒法兒亮,因為沒有燈泡。

第二天一大早,他又飛奔至垃圾場,鄰居見了,打趣道:

“家印啊,你這是趕著去娶媳婦?跑這麼急……”

許家印也懶得理他們,又撲到垃圾堆裡開始拼命翻找。

找了幾天,他總算找到了一個有燈泡的廢舊手電筒,有了這個燈泡,許家印自制的手電筒,終於亮了。

我看過一本很權威的育兒書籍,其中一個重要的觀點是,孩子的教育不宜過早,而要讓他們自己探索,做做小玩意,壘壘沙子城堡……

這些需要創造的事情,能鍛鍊孩子的神經元,長大後受益匪淺。

許家印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圈內人對他的評價是腦子好使,動手能力極強。

在深圳中達的時候,他深得領導喜愛,號稱“百事通”,待人處事八面玲瓏,連維修家電之類的事,也一學就會。

這樣的人,遇上貴人的機率當然也大了。

4

霍英東、王傳福、許家印。

此三人都不是一般的大佬。

霍英東曾是香港當之無愧的商界領袖;

而2009年,王傳福也成為了中國內地富豪榜和胡潤富豪榜的雙料首富;

2017年,許家印又以391億美元的身家,成為中國新首富。

他們也是中國為數不多的,曾在貧窮中摸爬滾打過的超級富豪。

這一百年來,有人透過代際傳承不斷積累資本,這雖然是最常見的社會現象,但不可否認的是,確實有人起於青萍之末。

但問題是,

不僅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人類的貧富也並不相通。

比如說,地主的“富”和土匪的“富”不是一碼事;甚至胡雪巖的“富”和曾國藩的“富”,也不是一碼事。同樣,從貧民窟走出來的人有千千萬,霍英東卻只有一個。

事實上,霍、王、許三人的童年雖然困頓,但在困頓之中,又隱藏著一些異樣的東西。

對於幼年的霍英東來說,擺在他面前的人生灰暗得不能再灰暗,能在肺癆橫行的貧民窟活下來,已是萬幸。

但偏偏,他那剛強如鐵的母親,為霍英東的人生撕開了一道亮光。

霍英東的母親霍四嬸,和俞敏洪的母親李八妹一樣,都不是一般的女性。

1978年,16歲的俞敏洪連續兩年參加高考都落榜。

俞敏洪本沒有機會繼續復讀,但李八妹獨自跑到了縣裡去找關係,最後居然把事情辦妥了。當李八妹摔得滿身泥地從縣城走回家,俞敏洪沒得選,因為擺在他面前的只有一條路:

拼了命地考大學,不然他枉為人子。

後來直到新東方辦得風生水起,俞敏洪依然對母親又敬又怕。

有一回,新東方三巨頭(俞敏洪、王強、徐小平)在飯店吃飯,王強和徐小平聽到包間外傳來李八妹罵俞敏洪的聲音,於是打趣道:

“你能不能在老太太跟前硬氣一回?”

俞敏洪被激得沒法兒,只能鼓起勇氣走向門口。

結果門一開,俞敏洪就“噗通”一聲跪在了母親的跟前。

青年俞敏洪和母親

霍英東的母親霍四嬸,和李八妹也一樣,也是個狠人。

當年,喪夫的霍四嬸為了養活三個小孩,她像個漢子一樣回到海上,繼續做海上駁運,風裡來雨裡去,後來也做出了一點成績。

霍英東這才能安心念書,並考入著名的中學——

皇仁書院。

朝鮮戰爭期間,霍英東之所以能抓住西方封鎖大陸的機會往大陸運送物資,並迅速崛起為香港新貴,正是因為當時霍四嬸手握很多條船,而且熟門熟路。

那次發跡,霍英東算是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所以,霍英東對母親也一直是又敬又畏。

後來霍英東和何鴻燊在澳門合夥開賭場,霍四嬸好賭,為了方便賭錢,她乾脆在賭場謀了一份差事,專門負責賭船的水上安全。

有時輸了錢,她就向公司拿錢,堂大佬告訴她:

“英東交代,不能賭太大,不能再拿錢了!”

霍四嬸劈頭蓋臉就是一頓臭罵:

“你不聽我的話,就聽英東的?!”

搞得對方戰戰兢兢,連祝壽都不敢出現。

後來,霍英東又帶老母親去美國拉斯維加斯玩。

霍四嬸喜歡吐痰,她一邊賭,一邊往地上吐痰。霍英東站在旁邊,又尷尬,又不敢說母親,只能拼命往侍應生手裡塞錢。

霍英東和母親

霍英東和俞敏洪的母親,都是典型的“虎媽”。

這樣的“虎媽”,有時雖然讓兒子很沒面子,但如果沒有這樣的母親,霍英東未必會成為霍英東,俞敏洪也未必是現在的俞敏洪。

在灰暗的童年階段,這樣的母親也許是他們唯一可倚仗的。

比亞迪的王傳福雖然沒有剛強如鐵的母親,卻有溫情如父如母的大哥大嫂。

當王傳福生出休學的念頭,他們及時勸阻,後來又一路護送到長沙。

而當王傳福大學畢業後面臨著兩條路:

要麼就業,要麼繼續讀研。

哥哥嫂嫂又堅定地支援他讀研,並追隨弟弟的腳步,把生意又挪到了北京,繼續扮演守護者的角色,而他們自己的生意,也有了起色。

後來,王傳福辭了鐵飯碗下海創業,他又卡在了融資上。

此時,他想到了表哥呂向陽。

呂向陽是個商界奇才,他曾在人民銀行安徽分行工作,後下海從事地產和紡織品貿易,財富也實現了大爆發。

當走投無路的王傳福找到呂向陽,呂向陽笑著勸他:

“表弟啊,商場上的事可不是你們搞技術的人玩的,裡面的水深著呢。你還是做你的國家幹部吧,操那份心幹嘛?”

王傳福嚯地站起來,說:

“表哥,我已經辭職了,現在是有錢得幹,沒有錢,我也得幹。”

之後,呂向陽借給他250萬。

那時是1994年,正是在那一年,王傳福創立了“比亞迪”。

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如果王傳福也有“三個幫”,那麼他的哥嫂和表哥呂向陽,必居其中。

此外,無論是王傳福,還是許家印,他們都在一個很微妙的時間節點抓住了同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

高考。

1983年,王傳福考上了中南大學。

早在1977年9月,教育部就正式下達恢復高考的通知。

所以,1977年的高考不是在夏天,而是在冬天。

許家印第一時間報了名,但不幸落榜。在此之前,他販過蘋果,拖著板車去縣裡賣過石灰,開過手扶拖拉機,掏過糞,也做過保安,他心裡很清楚,高考才是他改變命運的超級槓桿。

於是在第二年,為了安心複習備考,他回到學校,在學校附近找了一間破房子,每天吃著難以下嚥的飯菜,一筐紅薯、一瓶鹽、幾滴麻油,就是他一週的口糧。

當然,這些苦也沒白吃。

在1978年的高考中,許家印以周口市前三名的成績,考上了武漢鋼鐵學院(今武漢科技大學)。

實際上,當年霍英東在皇仁書院求學的那段經歷,也為他日後的發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因為那不是一般的中學,其教學質量和人才密度,堪比現在的很多大學。國父孫中山、賭王何鴻燊、經濟學家張五常……很多名流都出自皇仁書院。

所以,“教育”對於寒門之子來說,一直就是逆襲最重要的槓桿。

5

實際上,我見過無數富豪家族不斷地擴張和裂變,卻極少見到窮人以一代之力逆襲成鉅富。

因為當代資本文明的結構,本身就是大者恆大,小者更小。

要扭轉命運,除非是曠世奇才。

而即使是曠世奇才,如果想從寒門逆襲為超級豪門,也必須做到一點:

順應時代之勢,乘風而起。

因為“小富靠勤,中富靠運,大富靠命”。

如果中國沒有抗美援朝,而西方也沒有封鎖大陸,那麼,霍英東未必能突然崛起為香港新貴;如果上世紀50年代,香港沒有出現人口激增,霍英東也未必能透過All in房地產,實現財富的再次大爆發;

假如中國沒有進入新能源彎道超車的時代,當年埋頭研究鋰電池的王傳福,也未必能做出一個比亞迪;

1998年,假如總理沒有說“兩年內一定要把住宅行業促成支柱產業”,那麼,誰知道當年的恆大實業,會搗騰出什麼實業?

而最最重要的是:

假如中國沒有崛起,即使是曠世奇才,也未必有用武之地。

因為,如果沒有大江大河,哪來的大魚大蝦?

電視劇《大江大河》劇照

-END-

參考文獻:

1、《霍英東全傳》,冷夏

2、《比亞迪真相》,魏昕、廖小東

3、《地產狂人許家印》,魏昕

4、《許家印:地產、足球,恆大的世界》,吳玲

5、《電商改變中國》,商業週刊

6、《俞敏洪:一隻悲欣交集的駱駝》,何加鹽

7、《亞洲教父》,【美】喬史塔威爾

作者簡介:良叔,百萬使用者新媒體創始人,暢銷書《超級個體:打造你的多維競爭力》作者,原世界500強高管,良翰商學院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