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人生其實根本無法被規劃,你知道為什麼嗎?

我們先來思考一個問題:

人生可以被規劃嗎?

或許很多人認為,只要掌握了足夠的人生經驗以及科學的思路,人生是完全可以規劃的。

這種觀點聽起來很有道理。

但其實,這種觀點不過是理論上合理,一旦我們真正嘗試之後便會發現,人生根本無法被規劃。

甚至很多時候,規劃完美人生的企圖,總是造就出慘淡的人生。

為什麼會這樣?

我們不妨先從社會規劃這個更高層次的領域開啟思考。

要知道,我們人類的生命實踐始終伴隨著問題求解,無論是生存保持、科學研究還是社會活動都是如此。

遇到問題,思考問題,尋求解決方案,方案實施,事情獲得進展。

可儘管“辦法總比困難多”,我們總是能夠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我們卻始終無法一勞永逸。

因為我們在提出解決方案的同時,總是會遇到新的問題。

所以,我們總是在遇到問題,解決問題,再遇到新問題,再繼續解決。

如此永不停歇,彷彿走在一條沒有終點的道路上,不過這個過程,人們也在不斷學習和進步。

可儘管我們始終在進步,卻永遠無法抵達絕對的真理。

這就是隱藏在社會規劃深處的病根。

人們總是相信憑藉自己的理性與經驗可以整體規劃出完美的社會。

好比城市規劃、道路規劃等等。

可所謂“合理”的規劃真的合理嗎?

為了改善堵車的問題而修建更多的道路,結果一方面買車的人更多了,道路反而更堵了。

另一方面,顯然在任何一個城市中,都是很少一部分道路在承載著大部分人的行駛需求,道路確實修了不少,可該堵的地方依然還是堵。

故而有人調侃,這些道路的修建就是方便我從一個堵車點快速到達另一個堵車點。

再如停車場的建設,佈局規劃圖或許畫得很漂亮,可當實際使用的時候或許就會發現路窄了、出入口不夠等等一系列問題。

誠如上文所述,我們總是遇到問題,再解決問題。

可當我們的規劃是一個環環相扣的整體工程呢?

其中一環出現問題,可能就導致整個規劃連鎖式崩塌。

所以,這就是規劃內在的弊病,即缺乏“容錯率”。

或許有人會說,並非完美的規劃不可能實現,而是規劃者缺乏完美規劃的能力。

這種論調背後其實有著一套哲學觀點作為依據,那就是“歷史決定論”。

也就是歷史的展開並非隨機,而是按照某種特定的規定,向著某個確定的目標推進,最終一定會實現這個目標。

當然,也有人反駁這種說法忽略了人主觀能動性的作用。

但他們認為人的主觀作用,依然包含在歷史的規定之中,無論人如何發揮自身作用,最多可以加快或減緩其歷史程序,但絕對無法改變。

但就算曆史真如這種觀點所說的那樣,存在一個鐵律,人又如何能夠把握呢?

僅僅依靠歷史的解讀嗎?

顯然不行,比方說知識就是影響歷史發展的一個變數。

我們就算把5000年曆史翻爛,也絕對無法解讀出當今這個高度資訊化的社會形態。

所以,我們不排除“歷史決定論”的可能性,但卻至少在當下應當質疑其可靠性。

所以綜上,我們論證了這種“烏托邦”式的宏觀規劃存在嚴重的弊端。

那麼同樣的思路騰挪到我們的人生上面,憑什麼就可靠呢?

我們或許能夠透過學習計劃的制定,成功透過一次考試。

也可以透過一段時間健身計劃的制定,實現身材的完善。

可如果我們想要透過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將自己一生的學業、事業、婚配、家庭等等安排到位,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

因為很多事情環環相扣,而人生又無處不是偶然。

好比人們總是想方設法來安頓自己那顆對未來未知的恐懼心,並稱之為穩定。

可世事無常,人生憑什麼能穩定呢?

或許有些人確實一生都過得安安穩穩、平平淡淡,那是罕見的福氣。

大部分生活在當下的人們,尤其是年輕的人們,是沒有這個福氣的。

舉兩個最常見的例子,一個是工作,一個是婚配。

老一輩人總認為進入體制好,穩定有保障。

可體制在當下就一定穩定嗎?

真的不一定,一方面資訊化技術的成熟在一步步削減基層文員的價值。

另一方面隨著改革的深入,“鐵飯碗”也面臨著被打破的命運,事業編制的合同化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所以,在當下沒有真正穩定的崗位,只有真正穩定的人。

人只有跟上社會的節奏,不斷完善、提升自我,培養自己以變應變的能力才是真正的穩定之道。

而婚配問題更是如此,多少父母將子女的婚配看成了任務。

尤其是女性的父母,總想著閨女趕緊嫁出去,然後好好過日子。

如此一來不知道要毀掉多少女性的人生,我曾不止一次談到當代婚姻早已不是早年間那般純粹,它是一項繁雜的事務。

若婚前沒有睜大眼睛好好考察對方,而是帶著搭夥過日子的任務心態隨意婚嫁。

那麼婚後哪裡還會有什麼好好過日子,有的只會是無盡的拉扯與爭鬥。

所以對於當代婚姻,我始終贊成的一個觀點就是,寧可單身,也絕不能將就。

其實人雖然擁有理性,但本質上人不是一個理性的生物,人生更不是科學的。

不知你有沒有發現,人生真的如那首詩句一般,“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那些從小就被安排

明明白白的人,往往總在被命運捉弄。

而那些堅守自己的信仰與熱愛的人們,反而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因為前者,總是緊盯著那最終極的目標不放,而後者則更專注於解決眼前的阻礙;

前者只為了遙遠的目標而努力,結果在實踐中總是在不自覺中為自己製造出更多的麻煩,而後者則腳踏實地,努力走好腳下的每一步,反而能夠走得長遠。

而且,規劃人生本質上其實就是一種“唯結果論”的思路,但人生又怎樣才算有“結果”呢?

所謂的“結果”不過是一些來自世俗觀念的價值判斷,這本身就是一場可笑的把戲。

人生不應當對任何價值判斷負責,人生只應對自我本身負責。

如此,也就進一步解釋了開篇的那個論題,人生為什麼不能被規劃?

因為人生自己就是自己的規劃,我們又能規劃些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