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最美洗腳妹”劉麗,憑啥“感動中國”

因為無意間聽到父母的聊天內容,她輟學了。

不是父母逼她,而是她主動提出的。

那一天放學,她照例蹦蹦跳跳著進了家門,馬尾辮在頭上俏皮得晃來晃去。

她是個懂事的姑娘,放學回家就先進廚房,給一家人準備晚飯。

可那天,爸爸媽媽正在廚房裡竊竊私語。

要不就先供老大吧,供出一個是一個。那倆小的,就別上了。

這是爸爸在說話。

媽媽嘆了一口氣:

手心手背都是肉,不讓哪個上學我也心疼。

她臉上的笑突然凝固,剛到嘴邊的“爸媽”又咽了回去。

她來不及喊,便衝進了廚房。

“不不,讓弟弟妹妹上學吧,我已經小學畢業了,可以掙錢了,我掙錢供弟弟妹妹上學。”

(劉麗)

那一年,她才14歲,就成了城市裡的打工妹。

因此,她的人生履歷上寫著一句話:小學學歷。

家裡太窮,她過早地揹負起養家的責任。

去湖北,到江蘇,當服務員、做保姆,然後把微薄的工資攢起來,再寄回老家。

雖心有不甘,但她無力掙脫現實的捆綁。

她叫劉麗,那一年,是1994年。

16年後,在“2010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頒獎現場,劉麗帶著滿臉燦爛的笑容站在了臺前。

彼時,她的身份,是廈門“洗腳妹”。

洗腳妹感動中國?

是的。

雖然職業被人輕看,但她的心靈卻高高在上。

從14歲到31歲,一個無依無靠,在城市的最底層討生活的女子,如何把命運逆轉?

從31歲到42歲,當她的身上已披上耀眼霞光,她又如何讓自己的人生“更上一層樓”?

翻開劉麗的人生故事,我們去看看,現在的她過得怎麼樣?

(劉麗)

80年代,中國經濟蓬勃發展,許多城市和農村的生活條件,開始呈現向好之勢。

當改革開放的颶風橫掃神州大地,貧窮正被勤勞的人們一步步封存成記憶。

只是,這一切,都跟劉麗無關。

1980年,當她出生在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的時候,手裡握著的,不是一副好牌。

農村家庭,家境貧窮,家中長女……

這都意味著,她的人生起點在最深的谷底。

農村家庭的長女,一般都是家裡頭的半個家長。

劉麗就是這樣。

漸漸長大後,別的孩子在無憂無慮地玩耍,她卻在洗衣做飯,操持家務。

雖然只比弟妹高出半個頭,可她已經扮演“長姐如母”的角色。

劉麗的父親身體不好,需要常年服藥,無法正常勞動。

而母親也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婦女,沒有什麼賺錢的能力。

家裡的頂樑柱都頂不起大梁,日子又能過成什麼樣。

貧窮就像壓在他們身上的一座大山,他們再渴望,再想翻越,但沒有那個能力。

別人家都在為了生活奔波,而這個家,還在為生存掙扎。

上小學的時候,劉麗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是個讀書的好苗子。

學校的老師常常鼓勵她,堅持讀下去,一定可以藉此改變命運。

但是,就因為無意間聽到父母的談話,善良孝順的她動搖了。

(年輕的劉麗開始做洗腳妹)

自己是長女,怎麼能讓弟弟妹妹輟學供她讀書呢?

她決定輟學,自己掙錢供弟弟妹妹讀書。

那時候,她剛上初中,就被卷挾進打工的浪潮,湧向城市那個花花世界。

城市裡掙錢的工作很多,只不過,對於一個僅有14歲,初中都沒畢業的女孩來說,卻是踮起腳尖都不容易夠著的存在。

她眼神膽怯地看著繁華城市,不知道哪裡才是自己的落腳地。

學徒、幫工、服務員、保姆……

她在社會的最底層來回打轉,賺取微薄的收入。

兜兜轉轉六年時間,劉麗已經20歲。

雖然賺的錢不多,但她很知足。

最起碼,還有地方收留她,還可以擠出一點餘錢寄回家。

生活並沒有給予過她驚喜,但她依然感謝生活接納了她。

2000年,劉麗遇到一份高薪工作。

在廈門當洗腳妹,學徒期工資1800元。

那時候,一個普通人的月工資也就幾百塊,這樣的待遇,對劉麗的吸引力不言而喻。

只不過,在世人戴著有色眼鏡的世界裡,“洗腳妹”並不是一個善意的稱呼。

她選擇這份工作,也將遭遇偏見、詆譭。

但也將逆風起飛,迎來命運的轉折。

(劉麗年輕時)

雖然是許多人眼裡低賤的工作,雖然總被人瞧不起,但對劉麗來說,能學到一門技術,能掙到高工資,就夠了。

所謂“一技在手,吃喝不愁”,其他的,她不在意,也沒底氣去在意。

她鼓足勇氣走進了這個行業,卻發現,這份錢並不好掙。

別人躺著,她伺候著;別人悠閒地閉眼享受,她在盤算摸完一隻腳又掙多少錢。

吃點苦不算什麼,她一直都是苦過來的,能扛。

讓她忍受不了的,是店裡那些不規矩的客人。

言語侮辱、眼神歧視、輕浮動作……她都見識過。

想要掙份高工資,有一個讓自己身心愉悅的工作環境,真就那麼難嗎?

當腦子裡產生動搖,她的內心矛盾起來。

繼續讓人瞧不起,掙著高工資;還是自尊更值錢,重新找工作?

劉麗選擇了繼續做。

因為當時,她最需要的就是錢。

為了排除雜念,不被那些亂七八糟的聲音影響,她開始轉移注意力。

熟悉服務流程、精進按摩手法,即使只是個洗腳妹,她也想做個最有前途的洗腳妹。

她拿出自己攢下的生活費,去書店買了一本學習腳底穴位的書,一下班就在自己的腳上找穴位。

在洗腳店裡,劉麗顯得跟大家格格不入,身邊的小姐妹都嘲笑這個新來的姑娘像一個呆子。

因為她不逛街,不閒聊,一直在跟工作和學習較勁。

苦熬一個月之後,她的技法終於有了進步,師傅不再說她笨了。

她也拿到了1800元的工資,對她來說,這是人生中的第一筆鉅款。

她隨即就往家裡寄回1500元,她想象著父母收到錢後那滿臉的喜悅,好幾天都很開心。

但她沒想到的是,父母收到錢的第一刻,並不是開心,而是在疑惑。

女兒到底在做什麼?怎麼突然賺了這麼多錢?

待父母問她在幹什麼的時候,她猶豫了。

雖然自己是靠雙手賺錢,整日辛苦,但畢竟洗腳妹的職業,說出去很不光彩。

一輩子土裡刨食的父母,內心的傳統觀念更是根深蒂固。

於是,她騙父母說,在有錢人家做保姆。

就這樣又過了兩年,劉麗出師了。

(劉麗在足浴店)

因為技藝精湛,她的工資也水漲船高。

她每個月的收入,依然是大部分寄回家,只給自己留基本的生活費。

她本來就是苦慣了的,從來沒有因為比以前收入高,就提高自己的消費水平。

她工作的時候都穿工作服,所以幾乎不買衣服。

吃的是最便宜的饅頭和鹹菜,偶爾有點肉吃,就算改善伙食。

她租的房子,是一個10平米的小單間,屋裡只能容納一張床和一套桌椅。

那段日子裡,最讓劉麗開心的就是聽到家人的情況。

弟妹都在學校安安穩穩地讀書,成績都還不錯。

家裡的房子翻了新,生活條件越來越好。

聽到這些,劉麗覺得自己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可就在劉麗對現狀很滿意時,一場人生中的暴風驟雨忽然降臨,讓她猝不及防。

劉麗的老鄉得知她在洗腳店工作,之後,這個訊息一傳十,十傳百,就變成了風言風語傳回老家。

都說謠言止於智者,但對於那些看熱鬧不嫌事兒大,說閒話跟吃飯一樣平常的閒人來說,他們的興趣點根本不在真假。

他們在意的,是在如一潭死水的普通日子裡,突然有塊石頭落進來,然後生活中激起了一片水花。

至於那塊石頭,到底是真石頭,還是塑膠做的假石頭,他們不在意。

劉麗成了村裡人眼中“不正經”的人,劉麗的家人也在村裡抬不起頭來。

(劉麗在教員工技術)

有一年春節,劉麗帶著很多禮物回家,家人即將團聚的喜悅讓她步履匆匆。

可沒想到,才進村,她就感受到一種不正常的氣氛。

村路的兩邊,村民的大門口,相熟的人都在跟她互相打招呼。

她的身後,還聽得見村民們的聊天。

是劉家大姑娘吧?

是啊,那個在外邊給人洗腳掙大錢的姑娘。

洗個腳就掙那麼多錢?

要不你去試試?

我可幹不了那丟人現眼的活兒。

整個社會上的人都有這樣的偏見,村裡人說個閒話還不是正常。

劉麗早就聽這些聽得耳朵起了繭。

等回到家裡時,父母的反應竟然比村民還激烈。

他們都耷拉著一張臉,沒有給她好臉色。

雖然是女兒改善了家裡的生活條件,但一碼歸一碼,她為什麼非要做那種傷風敗俗的職業呢?

他們像審問犯人一樣,對劉麗問東問西,只怕她做出什麼丟臉的事兒。

這一路開開心心回來,從進了村,就跟做了什麼十惡不赦的壞事似的,被懷疑,被笑話,劉麗內心萬分委屈。

她忍得下窮,忍得下苦,忍得下流言蜚語,但卻忍不下自己家人的懷疑和不信任。

那個年過的,一點都不是滋味。

她很快逃離了家,回到工作崗位上尋求心理安慰。

那段時間,她的人生跌入谷底,每天都在思考一個問題:

到底還幹不幹?

好不容易積累下的工作經驗,已經熟悉的工作環境,從頭開始的話,她又要兩眼一抹黑。

繼續幹下去,就要繼續被非議。

度過最初的焦躁期,劉麗漸漸冷靜下來。

我沒做錯事,也不靠他們吃飯,憑什麼要因為他們的看法改變自己?

(劉麗外出參加活動)

不就是因為洗腳妹乾的是伺候人的活嗎?不就因為洗腳妹天天給人洗腳嗎?

這樣說來的話,哪一行不是做服務的,哪一行不是伺候人?

劉麗產生了一個信念,那就是讓大家看看,勤勞所得到底有什麼丟人?

她希望自己能為這個行業發聲,改變很多人對洗腳工的歧視。

後來有記者採訪劉麗,問她對這個行業有什麼看法。

劉麗說:

的確有很多顧客是來這裡尋開心的,對洗腳工非常不尊重。

那時候我的內心非常受打擊,對這個行業也很失望。

但後來,我清醒地意識到,這不是這個行業的問題,而是個別無良顧客的問題。

其實這個行業是為很多身體不舒服的人解決問題,雖然我們沒有醫師證,但是我們做的事情和中醫理療師是一樣的。

我們應該受到尊重。

從轉變思想那一刻開始,她更加努力地苦練本領,她想讓更多人知道,她到底在做什麼,她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外界的非議並沒有打垮劉麗,反而讓她更自信得挺直脊樑。

她報名參加了遠端教育,攻讀工商管理專業,提升自己的學識。

與此同時,她也產生一個新的想法,想做一件更大的事情。

之前,劉麗見到過很多像自己一樣的貧困家庭兒童,因為家裡經濟不允許而被迫輟學。

這讓她想到了自己悲苦的人生,產生了想要資助貧困學生復學的想法。

劉麗聯絡廈門婦聯,開始對貧困民工子女進行一對一資助。

(劉麗與受資助的學生)

起初,她只有能力資助四五個學生,慢慢地,增加到三十多個。

做了公益事業之後,她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和人生的方向。

她知道,自己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

於是,她又以個人名義建立3個愛心群,邀請有意向有能力的人抱團,以幫助到更多貧困學生。

在她的帶頭堅持下,有400多位愛心人士加入到公益事業中,資助的學生也從廈門拓展到更多的地方,受助學生人數超過100人。

在工作的時候,劉麗還有針對性地向一些有愛心的顧客進行宣講,邀請他們加入公益事業。

有一對夫妻,是洗腳店的常客,他們信任劉麗的為人,加入了她的愛心群,一次性就資助了30名失學兒童。

這些年,劉麗資助貧困生的錢,足夠在廈門買下一套房子。

她幾乎全年無休地工作,即使休息一天,也是去農村看望學生,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

劉麗為什麼會走上資助貧困生這條路呢?

有人覺得,她是因為父母的不理解,而看破“紅塵”。

崔永元在節目上問了劉麗同樣的問題,劉麗卻提起童年時的一段經歷:

上學的時候,我一直是年級第一名,因此得到一次上臺演講的機會。

當時我的腳上,一隻穿了姥姥的藍色鞋,一隻穿著隔壁姥姥的綠色鞋。

我害怕別人看見我的窘境,但後來我還是勇敢得站上去了,因為這樣總比光著腳強。

當我能夠換一個角度思考問題時,我就覺得自己是幸運的,也感謝那些能夠給我鞋子和衣服穿的人。

我現在只想把這份愛心傳遞下去,讓更多讀不起書、穿不上鞋的孩子,能夠有書讀,有鞋穿。

劉麗的事蹟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很多媒體開始報道這個善良的“洗腳妹”,稱她為“最美洗腳妹”。

她因此換來了眾人的尊敬。

(劉麗與受資助的學生)

這個時候,劉麗的父母才意識到,他們誤會了女兒。

而為了改變許多人對自己、對這個行業的看法,劉麗從未停止過努力。

2009年,劉麗被評為“感動廈門十大人物”。

2011年,被評為“2010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人生怕什麼起點低,怕什麼被非議,情況再壞,只要內心有強大的正能量,終會反轉成勵志人生。

2013年,劉麗在家鄉開了一家洗腳店。

2019年,她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有了幾家足浴店。

都說人紅是非多,關於劉麗,又有了新的抨擊。

“她就是想出名,最終還是為了錢。”

其中,不乏各種惡言惡語此起彼伏,詆譭劉麗的名聲。

但如今,劉麗早已不是當初的青澀模樣,面對外界的質疑之聲,早已學會處亂不驚。

她在朋友圈寫下這樣一句話:

知我者,謂我何憂,不知者,謂我何求;你的憂與樂,狂歡與孤獨,堅強與懦弱,別人懂還是不懂,真那麼重要嗎?

現在的她,早已不需要活在別人的評價裡,已能夠活出自我,活出本心。

(劉麗參加會議時)

劉麗的光芒並不僅僅只在資助貧困生上面,她更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改變了很多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過去,很多人都存在行業歧視,做這類工作的人往往很難抬起頭來。

但劉麗告訴大家:

工作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要勤勞、善良,不辜負自己的熱愛,那麼你就值得被尊重。

前段時間,一位211高校畢業的女碩士瞿落雪,蹲在地上給客人洗腳的影片引發熱議。

她畢業於南京農業大學,後被保送本校研究生。

工作8年後,她轉行足療業,做了企業高層。

為了從基層開始瞭解這個行業,瞿落雪放下身份去基層學習和體驗。

就這樣一個對工作盡職盡責的行為,卻被網友說:“要去洗腳,幹嘛要讀書呢?”

(劉麗參加會議時)

其實,上學讀書是為提升一個人的學識和修養,而不是為了歧視某個行業,或者某種工作。

月入過萬的快遞小哥,常常那些坐在寫字樓裡吹著空調,卻月入3000元的職場人受尊重。

這到底是快遞小哥的問題,還是這個社會的問題?

而劉麗之所以能夠活出自我,就是因為她不在意別人的評價,只做自己認為值得的事情。

她的心裡有一方廣袤的天地,輝映出的是一個與世俗完全不一樣的高尚世界。

關注我@我是朱小鹿,閱讀更多百萬級爆文。

你好,我是朱小鹿博士,是90後,也是武漢大學博士,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後。

主業一門心思搞科研,副業用零碎時間寫稿。

用動人的筆觸,寫走心的真實故事。

關注我

@我是朱小鹿

。或者點贊、評論、私信我,互相探討學習,一起努力蛻變,成為更優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