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沒有一種幸福,敢叫“隨便”

最近,以犀利著稱的小S又貢獻了新語錄。

她在一檔節目中談到結婚話題,說亂結婚是一件可怕的事。並提醒未婚女性千萬不要被長輩洗腦,或者被逼急了隨便找個人結婚。

作為一名妻子、三個孩子的媽,老公還時不時鬧出些諸如“家暴”、“出軌”等新聞,小S這話絕對是過來者的肺腑之言了。

而她說得也確實有道理,婚姻不是開玩笑的。每個人結婚都是為了幸福,然而,沒有一種幸福,敢叫“隨便”。

01隨便結婚,是“內卷”還是“躺平”?

在當今這個社會,儘管盲婚啞嫁早已成為過去式,可頂不住壓力,在結婚一事上感到迷茫的人仍很多。

最近,網上就有個熱議話題#28歲該不該湊合結婚#,在短短几天內,就迎來60000000人閱讀,50000人探討。

求助者是個28歲的姑娘,自言28歲前,很少焦慮,可眼見周圍結婚的朋友越來越多,自己深受刺激,還產生了自我懷疑:是不是自己要求太高、自己條件太差,所以一直找不到合適的?

她不知道是該找個差不多的人搭夥過日子;還是該堅持自己,找到合拍的另一半。為此,她焦慮到要發瘋。

她的心路歷程引發很多網友的共鳴。在這條求助帖下大家紛紛跟帖,聲淚俱下地控訴自己被催婚的窘迫和藏在心底的惶恐。

他們心裡也很著急,可他們不願為了結婚而結婚,因為隨便結婚就意味著隨意處置人生,可他們也怕自己成為異類、怕親人失望的眼神、怕自己孤獨終老。

他們不知道重壓之下,自己還能堅持多久。畢竟,“婚姻是必需品”這種世俗觀念根深蒂固,三孩政策又悄然而至,新的一波催婚催育想必會層層加碼。

別人都要生三胎了,你還不結婚,不孝、差勁、心理有問題……來自親朋好友甚至是輿論的團團圍剿,足以讓未婚人士無處可逃。

而當年長的、同齡的、甚至是比自己年輕的人都結了婚,周圍世界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坍塌,不知如何自處的人很難不被“內卷”。

當結婚演變成內卷,考驗的是人的意志。意志薄弱的人率先妥協,其次恐怕就是觀望的人。還記得市面上曾有一款叫做“隨便”的雪糕堪稱網紅,每當大家不知道吃什麼口味時就選它。

“隨便”二字除了是治療選擇恐懼症的良藥,更是兩手一攤的“躺平”。

只是很多人忽略的是,所謂“躺平”就算不是隨手一抓,卻往往也是忽略內心真正的需求與精神層面的契合,來不及深入瞭解就被簇擁著湊合。

而“躺平”的結果就是,婚姻很可能變成一場豪賭。

02婚前“躺平”,婚後可能都是“坑”

相信很多人聽過這樣一句話,結了婚就好了。

這幾個字就像一碗毒雞湯,打破很多人的後顧之憂,讓他們義無反顧地走進“圍城”,卻發現果真應了那句話,外面的人想進去,裡面的人想出來。

常常聽身邊的已婚人士抱怨:婚前溫柔可愛的她,轉眼就對自己橫眉冷對;婚前噓寒問暖的他,婚後總對自己不聞不問。

這不禁讓人深思,賭輸的婚姻,何去何從?到底是婚姻改變了TA,還是TA的本來面目就如此?究其原因,二者皆有。

初相識,出於自戀的本能,也為了更進一步,人們往往會刻意展露好的一面,弱化不好的。而在“首因效應”下,人很容易被第一印象所矇蔽,若抱著“隨便”的心態,疏於瞭解或是忽略細枝末節的裂縫就步入婚姻,婚後難免會遇見“坑”。

而亂結婚最常見的坑,莫過於讓一個人的孤獨變成兩個人的寂寞。

因人性使然,每個人都自帶放大鏡和縮小鏡。婚前放大對方的優點,縮小缺點,婚後反之。現實卻是我們往往是與優點談戀愛,與缺點過日子。

這就導致當婚姻的雞零狗碎,夾雜著彼此的真面目漸漸顯露,不和諧的聲音愈演愈烈。想離離不了,想過過不好,味同嚼蠟的婚姻,簡直就像與幸福絕了緣。

而比兩個人的寂寞更可怕的,是一個人的心理扭曲。

這些年,因婚姻不幸讓生活質量下降乃至威脅生命安全的事件層出不窮。前有杭州殺妻碎屍案讓人心有餘悸,後有南京女子離婚後遭前夫碾壓的訊息讓人恐婚。

讓婚姻變墳墓的並非婚姻本身,恰恰是“隨便”。要知道,打雷下雨前皆有預兆。

婚後邋里邋遢的人,婚前也整潔不了;婚後習慣挑剔的人,婚前也寬容不了;婚後動手家暴的人,婚前也脾氣暴躁……

一切果皆有因。很多時候,人之所以在婚姻裡疲憊不堪,除了生活不盡如人意,還有悔恨自責,怪自己心志不堅,為了抵禦內卷,忽略了彼此的不搭調。

而“躺平”容易,站起來太難。

03婚姻,不是向下突破,是向上相容

其實,我們反對躺平,並非鼓勵不婚不育保平安,而是因為“躺平”不等於佛系。佛系更多的是看透後的豁達,躺平則是無奈下的妥協。

向下突破底線,出讓的是自己的主動權。

而要想拿回主動權,我們最起碼要知道自己想到的是什麼。

通常,一個人找不到合適的結婚物件,不是條件太高,是太泛。

就像那個28歲女孩,她懷疑自己嫁不出去是因條件高、自身差。可她自認的高條件僅僅是“至少要聊得來”,而她的內向、文靜則被自己視為了缺點。說到底,是她的自我認同感低,也不知道該如何精準對接自己的需求。

所謂“聊得來”和“對我好”一樣,就像萬金油,繼“硬體”過關後,成為很多人擇偶時的必要條件。可讓他們明確要求、縮小範圍,又語焉不詳。於是,在相處時,他們更在意的是自己當時的感受,而不是背後的邏輯。

殊不知,長久的暢聊無阻,離不開相似的學歷、家庭背景和為人處世的準則;長久的心意相通,離不開好的人品、家庭環境和彼此的感情觀。

曾看過一個觀點,如果一個人足夠了解自己,就會有自己的價值序列,也就是說能夠將物質、人品、顏值、脾氣、家庭等具象的、表面的條件排好序,而在此基礎上,更容易找到適合自己定位和需求的人。

沒錯,知道自己的條件和價值觀和什麼樣的人匹配,瞭解自己深層次的需求到底是渴求刺激浪漫還是踏實穩定,自我定位和需求越明確具體,越容易找到合適的另一半,也越容易獲得自洽的幸福。

婚姻的本質不是向下突破,找個人湊合,也不是固執地等一個完美的人,是找到契合的那個,願意相互包容、相互理解、向上相容。而相容的基礎在於相似的個性、互補的需求,向上的路,始於雙向奔赴和彼此攙扶。

沒有一種幸福,敢叫隨便。面對“內卷”,再焦慮也別“躺平”。內心不堅、左右搖擺、隨波逐流的人,註定與幸福無緣。

願每一個人結婚都是因為我願意,而不是我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