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王恭妃兒子成了太子,也無法改變她的命運,最終還是痛苦了一輩子

1581年,明神宗去慈寧宮拜見母親,只見一個秀美的女子款款走來,向他獻茶。他的心“咯噔”一下,順著茶托,一下握住了女子的手,見她羞紅了臉,更是炙熱難耐。他一把拉住女子,與她幾刻纏綿。卻不知,一時興起將讓他大為後悔。

此時,明神宗18歲,而女子是慈寧宮的一名宮女王氏,剛16歲。一個是擁有至高無上權力的青年皇帝,一個是體態豐腴的妙齡女子。恰巧,慈聖太后又不在宮中。

春風一度過後,明神宗清醒了,雖然沒人會因為這事指責他,但他還是覺得不大光彩。看著床上的王氏,他穿好衣服,徑自走出了慈寧宮,只想當這片刻歡愉成為過往。

但偏偏,王氏懷孕了。

幾個月後,肚子慢慢大起來,衣服已經無法遮蓋,慈聖太后把她叫過來盤問。得知是明神宗臨幸後,她大為高興。早在幾年前,她就幫兒子娶了皇后,又立了妃嬪,但這些女人肚子不爭氣,一個皇子都沒有。

一天,明神宗和慈聖太后吃飯,太后問到王氏的事,他卻不肯承認。太后立馬叫來太監,取來了《內起居注》,當日之事在上面清清楚楚記下來了。事實面前,明神宗只能窘迫承認。

看著兒子心不甘情不願的樣子,太后苦口婆心相勸:“我老了,還沒有孫子,要是個男孩,這是社稷之福分,母以子貴,不必那麼在意出身問題!”

(《明史·后妃列傳》中記載:“吾老矣,猶未有孫。果男者,宗社福也。母以子貴,寧分差等耶?”)

太后說這話,不僅是因為抱孫心切,還因為,她和王氏一樣,也曾是宮女出身。在太后的力主下,王氏在1582年6月被封為恭妃,兩個月後,不負眾望,生下了一個男孩,即皇長子朱常洛。

作為第一個皇子,這是一件大喜事,減稅、免刑、通知邦國等,好不熱鬧。但明神宗並不怎麼高興。

此時的他,早已有了心儀的女子,她就是鄭貴妃。鄭貴妃不僅有閉月羞花的美貌,而且,聰明機警、通曉詩文。她不像別的妃嬪那樣,對皇帝百依百順,敢於挑逗和諷刺皇帝,又能聆聽他的傾訴,時不時會抱住皇帝,摸他的腦袋,這種“大不敬”的行為,只她一人敢做。

正是這不同的表現,讓明神宗視她為知音,覺得在這深宮之中,終於找到了一個能夠精神交流的人,因而,一直對她十分寵愛。

萬曆十四年,鄭貴妃生下了三皇子朱常洵,明神宗立馬封她為皇貴妃,地位僅次於皇后。而這期間,生下一子一女的王恭妃,地位沒有任何變化。有人對鄭貴妃的冊封不滿,認為這皇貴妃的頭銜,應該賜給王恭妃,明神宗雖然心虛,但還是按自己想法做了,他甚至還想將鄭貴妃的兒子立為太子。

但按祖制,應該立嫡立長,明神宗沒有嫡子,那王恭妃所生的朱常洛就是庶長子了,應當立為太子。萬曆當初也是靠庶長子的身份獲封太子的。但明神宗既不喜歡王恭妃,也不喜歡朱常洛。要不是在大臣們的一再請求下,甚至都不想送朱常洛去讀書。

而鄭貴妃,也將王氏母子視為眼中釘。因為擔心兒子,一直到13歲,朱常洛都是和王氏一起睡。有一次,鄭貴妃汙衊朱常洛和宮女在一起了,明神宗派人前去驗查。王氏大哭,說13年來一直與兒子同起同臥,不敢有絲毫疏忽。這才讓皇長子的清白保住。

不想立朱常洛為太子的明神宗,一年又一年地拖著冊封之事。自從皇長子出生後,就對兒子放手了的太后,也不得不出面,問明神宗:“你為何遲遲不肯冊立皇長子為皇太子?”

明神宗嘟囔道:“他是宮女的兒子。”

太后一聽,非常生氣:“你也是宮女的兒子。”在太后和滿朝文武的堅持下,萬曆29年,也就是明神宗39歲之際,他才不得不妥協,將朱常洛立為了太子,但王恭妃還是沒有被進封。直到皇長孫出生,王恭妃才被封為皇貴妃。

封號高了,王氏並沒有變得更幸福。她被幽禁在景陽宮內,連兒子都見不到了,生了病明神宗也不聞不問。每天,王氏都以淚洗面,哭瞎了眼睛。直到病危之際,朱常洛請旨才得以見母親一面。

來到景陽宮,宮門深鎖,朱常洛無奈地找太監要來鑰匙,開門而入。母子二人,久未相見,抱頭痛哭。臨終之際,王氏也無法與兒子暢所欲言,她覺察到屋外有人,低聲提醒:“鄭家有人在此。”母子兩人不敢說話,只能默默相對痛哭。

13歲進宮,當了3年宮女,就成了皇帝的妃子,當了5年皇貴妃,46歲去世。這樣聽來,似乎順遂,但實際上從明神宗在慈聖宮拉住她的那一刻,就註定了她的悲劇命運。連死後,明神宗都不願善待她。

明神宗本想草草埋葬了事,但大臣們不肯,數次上摺子,認為應當厚葬。喪事一拖再拖,最後,還是沒有按以往太子生母的規格辦理,而是按未生育子女的皇貴妃禮儀辦理的。隨葬品數量也很少,一點絲織品,幾枚銀錠,還有一些銀製器物,金錠是一枚都沒有。沒有守墳人,也不給撥守墳的費用。

考古發掘時,王氏的棺槨內,有一把銀壺,壺底的銘文是“大明萬曆壬午年制”,也就是1582年,她生子的那一年。這一件器物,她用了30年。明神宗後悔的一夜歡愉,也讓王氏痛苦了一輩子,宮中女人的命運,不禁令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