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八月四日雜談:智慧、知識和聰明

智慧和知識不同,心眼也和智慧關係不大。天地之間,日月之大,萬物都是公平的,也是不公平的,倘若自己不努力彌補,那麼差異便是更大。取得智慧的路途遙遠,而在途中有人會把心眼當成智慧,也有人把知識當成智慧,然而時間會檢驗一切,一切虛妄自大的、死板腦筋的,最終都會被自己打敗。不信就讓時間去驗證。人的一生很漫長,也很短暫,關鍵看你想怎麼活,有人以來日方長為勝,有人哀嘆人生苦短,目標不同而已。昨天有客人串門,談到一個問題,便是富人為什麼不關心大事,只關心自己。我說你這樣看是迂腐的,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謀劃的時候,參考的方面和領域都很宏闊,只不過落腳到為誰著想這一點上的時候,尺度一下子就縮小了,而一般財力的人則正好相反。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前者是多麼高尚或偉岸之人,只不過他們的物慾得到相對充分的滿足罷了,有的僅僅是趕上風口,有的則日錙月銖積累出來,但無論如何,他們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在變相的破壞規則中積累著常人積累不到的資本,或者在常人不能剋制自我欲求的地方剋制欲求,總之,都是在打破常規。但是,這也不意味著他們就能帶來進步,帶來創新,新的東西不等於進步的東西,這是兩碼事。某種所謂的創新實際上是盤剝窮人換湯不換藥的工具,譬如說第三共和國的高利貸取代法國大革命之前的地產主成為新的盤剝小農的細血管,這就是看起來有新東西了,其實生活沒有根本性的改變的一個典型例子。

智慧在於接納自己,而非取悅自己,取悅自己最成功的無非是隻關心自己利益、對世事無所觸動的富人,迎合自己的欲求,用物質充分的滿足之,實現的是“自由”。然而任何自由都具有侷限性,因而會觸碰到自由的對立物,也就是奴役。在這種自由之中無法自拔,事實上就是受到了其無法自拔的奴役,所以,自由算不得智慧。智慧在自由之上,追求自在,那就是懂得了自由本身無法克服的限度,因而明白不同種類的自由之間相互調和才能達到人類最深層次的自由——自在的水平上。自在滿足的是人,自由滿足的是人性,人具有人性,但不能放任人性控制人,取代人,使之異化。欲求本來是可以激發那種創造力的,但是在過分強調欲求的情況下,這種創造力等同於破壞力、毀滅力,只不過毀滅和破壞的是人自身的和諧。片面的自由是有害的,而一個人也不可能僅僅透過片面的自由和個體的利益訴求來實現真正的自由,人是社會性動物,沒有對社會的負責地審視,就不可能有個人之於社會的意義存在,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在。但是,知識和心眼,還是要有一些的,不然智慧也無從談起,有了知識和心眼不一定有智慧,但是沒有他們就肯定沒有智慧。智慧玲瓏剔透,但並非不可捉摸,只不過需要的臺階稍微多一點,基礎稍微高一點罷了。

心有慼慼於功名者,並非不好,但是把事業奮鬥的目標都放在功名上,那麼實際的作為一定不強,至少達不到智慧的程度,頂多屬於“聰明”之列。然聰明者往易被聰明誤,其悲喜的尺度容量也僅限於此,一旦失敗便容易一蹶不振,根本不堪大折騰也,故事業也僅小成於世,並不能造成任何波瀾,反容易製造宵小之輩,套用一個時髦的詞語,就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跟錢理群要簽名推薦信的學生就是這樣。至於其他捐個監生走俏江湖的角色,更是如此,不必思量。另外想說的一點是,不要在沒有選擇可言的時候強調自己樂於選擇某物,譬如說貧窮而賺不到錢、消費不起錦衣玉食的生活的時候說自己不喜歡錦衣玉食,那也未必,也許就是自己為自己找的藉口,或者更直接些,就是精神勝利法。這一點對於富人同樣適用,經常有所為“有錢人的生活就是如此樸實無華/無聊”來變相炫耀的,其實一樣無知。有了選擇和改變的能力卻不做選擇的,那也是一種庸俗,只不過在欲求向度的自由評價座標系裡感覺自己洋洋得意罷了。說自己就關心自己的利益,關心家國的都是窮人,這種說法不過是為了掩飾自己自私自利的內心罷了,並且把自己物質成功的原因歸結於自己的缺點,甚至“劣根性”上,這就更是不願做出選擇改變自己的藉口罷了,以醜為美的藉口有千萬條,但是泉府滋潤是第一條,這不是個體的淺薄,而是群體或者說社會的淺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