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惜命最好的方式:拒絕“精神內耗”

古人云:“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生活中,有的人總是過分敏感,他們能夠敏銳地察覺出對方情緒上的變化,並且認為對方是在表達對自己的不滿。

於是他們便開始不斷

反思自身的“錯誤”。

如此做法,便會讓自身陷入極大的內耗之中。

過分敏感的人,只有適當收起“敏銳的觸角”,不多慮,才能讓自己減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過得更加輕鬆。

不過度擔憂未來

有一個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場實驗。

他讓參與實驗的人,把對未來七天的煩惱寫下來,投入煩惱箱中。

三週後,心理學家開啟箱子,讓參與實驗的人核對,發現九成的煩惱都沒有發生。

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我們對於未來,是應當做好準備,但是,卻需要把握好一個度。

如果過分擔憂未來,就會讓自己陷入“惶惶不可終日”的狀態中,白白消耗了自己大量的精力,甚至會失去對當下事情的把控。

林清玄說:“今天掃完今天的落葉,明天的落葉不會在今天落下來,不要為明天煩惱,要努力

活在今天這一刻。”

一個人如果過分擔憂未來,那麼,他就必然會失去未來。

為何呢?

因為他會因為過分“擔憂未來”,而耽誤了當下。

沒有了當下“腳踏實地的努力”,未來又如何能夠變好呢?

所以,放下無謂的擔憂,專注於腳下,未來自然不會差到哪裡去。

不過分猶豫

有人說:“想都是問題,做才能有答案。”

深以為然。

有的人,做事情總是喜歡反覆思慮,遲遲不敢行動。

他們總是在等待“萬事俱備”的時候,才去行動。

結果,等到萬事俱備了,時機早已經溜走了。

機會與風險是並存的。

如果總是等到風險一點也沒有,才敢去行動,那麼,此時機會也就消失了。

《論語》中說:“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以。”

就是說:“季文子總是多次思考後,然後去行動。孔子聽說後,說:只需要思考兩次,就可以行動了。”

一個人思慮

太多,不僅會浪費大量的時間,還會讓自己為“莫須有”的問題而不斷擔憂。

結果是越思慮,越恐懼,越畏縮不前。

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放下無謂的擔憂,去行動吧。

走好眼下的每一步,走一步,再走一步,便會發現,其實前方的路,並沒有自己想象中的那麼艱難。

不過分“好說話”

太宰治在《人間失格》中說:“我的不幸,在於我缺乏拒絕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絕別人,便會在彼此心裡留下無法癒合的裂痕。”

有的人,總是不好意思拒絕別人。

別人一要什麼東西,就給;別人一要求什麼,就答應。

他們以為如此做法,便可以維護和諧的關係。

其實大錯特錯。

一個人如果太過隨和,總是輕易的答應別人的要求,那麼,他的付出將會變得廉價起來,反而難以得到別人的重視。

一個人如果總是不懂得拒絕別人,時間久了,也會逐漸被別人的索取所壓垮。

看過這樣一句話:“好意思為難你的人,你也別不好意思拒絕。”

一個人只有守住自己的邊界,不過分熱心,學會拒絕,才能卸下無謂的重擔,輕裝前行。

“幫人是情分,不幫是本分。”

拒絕,是一個人本有的權利。

結語:

老子說:“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一個人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只有克服內耗,把時間與精力用在真正有價值的事情上,才能不負光陰,亦不負自己。

願你我,都能拒絕內耗,活得灑脫、自在。

與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