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孩子問爸爸幫忙一點也沒用,爸爸的回答瞬間感動了所有人. . .

1、生活中的故事

女兒想請她爸爸幫他一個忙,她蹭到爸爸身邊,小聲說,“爸爸,你幫我拿個小東西唄?”

她爸正忙著,沒空搭理她。女兒又搖搖他的手,繼續說,“爸爸,你幫我拿一下唄,我想玩那個橡皮泥。”

她爸有點反應了,直接說,你自己去拿。

女兒踮踮腳,又伸長了手,夠不到。

女兒不開心了,跺腳開始叫,我要那個橡皮泥,我就要那個,我拿不到。

分貝有點大,吵人。我衝她嚷,不要吵吵,你換個辦法,我上次教過你的。

她皺眉想了一下,什麼辦法呢?

轉了兩圈,女兒開竅了。

她轉悠到爸爸身邊,遞給他兩瓣橘子,然後說,爸爸,你幫我拿一下,我謝謝你啦。

一邊說還一邊認真感謝,謝謝你啦,謝謝你啦,謝謝你啦。

這磨人的閨女,她爸扛不住了,果斷站起來先去給閨女拿東西。

事後,她爸問我,閨女這招,拒絕都顯得太不近人情,實在是過分,過分。

我哈哈笑,示弱可是個好法子,平常人我才不告訴他。

柔弱,是《道德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佔據了大半的篇章。可不能小瞧了這“弱”,懂得示弱,往往能出奇制勝。

2、上善若水,不爭,故無尤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出自《道德經》第八章。

老 子 十分推崇水的品性,水潤澤萬物卻不爭不搶,位置幾乎在所有人的下方,也正是如此,所以水“近乎於道”。

這裡面也是有個小故事的。

有一位年輕人和夥伴一起做生意,卻遭了對方的算計,人財兩空,年輕人對未來失去了信心,想要一了百了。

他在河邊踟躕,正巧遇上了觀看河水的老 子 ,就把自己的境遇告訴了老子。

老 子 笑笑,帶著年輕人回了家,然後從地窖搬出來一塊堅冰,讓年輕人破成兩半。

年輕人不解,卻還是找出來一柄菜刀,對著冰塊就揮了下去。“嘭”的一聲,冰塊紋絲不動。年輕人一看,只有一道淺淺的印子。

他又繼續砍,菜刀口捲了,又換斧子,地上落了一些冰屑,堅冰卻始終是堅冰。

年輕人砍累了,告訴 老 子,不行,這冰太硬了,破不開。

老 子 端來一口鍋,將冰塊放進去,慢慢升溫,很快,冰塊慢慢消融了。

他告訴年輕人,

上善若水,水是無色無味無形無狀的,它可以變成雲,也可以凍成冰,不冷不熱,就是水了。放到方盒子裡,它是方形,放到圓罐子裡,它就變成了球形。

水無孔不入,小小溪流也能匯聚成江海。能驚濤拍岸,也可滴水穿石。人生,既要如水一般百折不撓,也要隨方就圓,能屈能伸。

聽了老 子 的話,年輕人若有所思。

其實,水何止是百折不撓能屈能伸,更能潤澤萬物哺育四方。

老 子 說,水在下,卻是最接近“大道”的。

水的位置低,涓涓細流,沿著山川河澗潺潺流下,匯聚到一起,漸成汪洋大海。

這也是水位置低下,卻被稱為百穀之王的原因。

3、大道至簡,人心越純粹,心性越質樸

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

老 子 《道德經》中,認為萬物最開始的時候,一切都是最簡單的,經過衍化後變得複雜。

明朝時候,朱宸濠Pan變,王陽明擒獲了他,為此,朝中許多大臣想害王陽明的心思落了空,就到處傳王陽明的壞話,還縱容北軍衝撞王陽明的儀仗隊,想要挑起事端。

王陽明不為所動,任由他們鬧事,自己卻始終不慍不火,溫和以待。

當時正是冬季,北風呼嘯,王陽明體恤北軍長途奔波而來的辛苦,還經常慰問他們,北軍有傷亡,王陽明也會給予厚葬。

因為憐憫和心善,王陽明號召城裡百姓,為離去的亡靈祭奠哀悼。

悲傷的感情也能感染人心,路遠天寒,沒有人不思念自己家鄉的。他們來的目的是給王陽明找不快,可事實已定,他們確實更想返鄉了。

人的心是柔軟的,如果王陽明強勢,北軍必定也會士氣高漲,不眠不休,可王陽明沒有,他選擇以真心感化,未費一兵一卒就感化了對方。

4、道德經,真的是指“柔弱”“無為”嗎?

曾有人說,《道德經》說起來就是四個字,“柔弱”“無為”,道篇主要講“柔弱”,德篇主要講“無為”。

其實不然。

《道德經》中也有講述生活的本質。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下。

其實說起來,過慧易夭,過剛易折,而柔弱者,常常得以保全。

《道德經》中說,“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天之道,就像一張拉開的弓,高了就需要壓低一點,低了就需要抬高一點,減去多餘的,補足缺少的。人之道卻不是這樣,富者越富貧者越貧。

把自己的“有餘”奉獻天下,就是有道之人。這是道德標準,也是社會公平和人間正義。

南懷瑾先生曾打過一個比喻——

儒家就像糧店,都是生活的必需品,佛家呢,像是百貨商店,你可以去逛逛,不逛也行,但逛了就有收穫。

唯獨道家,道家像藥店,生了病,就非得去這個藥店不可。

金庸先生也曾打趣,說有人曾調侃他,稱浙江人不會寫文章,即便自己不會,浙江還有魯迅和餘秋雨。

《道德經》本身便是一部著作,經過餘秋雨先生的解讀,更是含義深遠,韻味悠長。

站在巨人的肩上,能更近地窺見大道真理。

誠摯推薦餘秋雨《老 子》今譯,這本書,餘先生足足準備了30年,才捧出這一著作。

善惡存乎一心,強可能是逞強,弱也未必是真弱。而讀書,是最快成長的方法。

我是筱若流蘇,常讀書,讀經典,好書你我共分享。